給排水項目課程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08 09:13:00

導語:給排水項目課程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給排水項目課程教學策略

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課程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根據給水排水工程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理論知識,遵循有關規范,解決給水排水工程結構中的實際相關問題。該課程教學具有課時少(45學時左右)、內容多(結構設計基本原理和結構設計部分)、綜合性強(以混凝土結構為主,還包括砌體結構和鋼結構)的特點,而學生的力學理論基礎比較薄弱(之前僅學習了90學時的工程力學),如何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工作,讓學生都能掌握相關知識,達到教學目的,從教師角度來看,靈活應用與講課內容相應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教學實踐表明,同樣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可能大相徑庭;即使是同樣的教學方法,運用于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是各具特色的J。在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嘗試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課程教學方法

(一)教學活動腳本編寫法

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上課前必須備課并編寫教案。教學活動腳本編寫法是在此基礎上將教案進一步具體化,依據每次課的授課內容,編排講授內容的順序及對應時間,每部分講授內容均應與具體時間、教學方法、講課重點有機結合,形成整個教學過程的行動指南,這樣有利于教學節奏控制,突出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合理的教學活動設計并非一次完成,需要經過多次使用、反復調整。教師應結合自己特點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來編寫教學活動腳本。

(二)工程案例教學法

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課程的課時相對于工程力學、建筑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較少。在講授該課程時,學生可能會對一些概念和理論理解困難,不能很好地把基礎知識應用到給水排水工程結構上來,尤其是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規定的繁多的條例和規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產生畏難、厭煩情緒。教師可從強調重點和引導興趣出發,采用工程案例教學法。工程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講授內容,結合工程實例_4J,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教材上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既能加深學習深度,也能明確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例如,在講授水池設計結構設計時,通過介紹實際某水池結構施工過程圖片,講解水池結構配筋及構造。通過播放水池結構出現的傾覆、漏水、承載力問題的事故工程圖片,加深學生對進行水池結構驗算的工程責任感。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講解水池結構的構造要求和具體設計計算的理論和方法。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采用現場案例實地講解,使學生既能熟悉施工現場,又能加深知識理解。如通過施工工地現場講解,把鋼筋的種類和級別,鋼筋的綁扎、加密、搭接,箍筋的形式,梁板柱鋼筋間關系等內容講解清楚。如果時間不好安排,也可以應用教學錄像帶、幻燈、多媒體教學CAI軟件等將工程實例以圖片、錄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

(三)課堂討論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需要設定一些討論題目,在限定時間內,由教師提出并組織學生討論,最后由教師做歸納總結。該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也使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對概念的錯誤理解。如在講授鋼筋混凝土構件承載能力影響因素時,先提出問題,接著按照構件承載力計算公式和經驗,綜合歸納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剪和斜截面抗彎等方面的相關內容。課堂討論教學法也可以由教師針對一個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或可能的工程處理方案,由學生對不同的解答或方案進行評判,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重視,另一方面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四)引導啟發式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采用灌輸式的封閉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積極主動性。要改變這種封閉教學方式,就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思考。對于給水排水工程結構的基本設計原理部分,應重點講授材料特性和構件設計理論,采取精講的方法著重介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在教學中抓住“試驗特征一基本假定一應力圖形一基本公式一適用條件一構造要求一截面設計與復核”這條主線,通過受力圖的繪制,引導學生寫出平衡方程式。根據情況有些內容可簡單講解或專題討論。

(五)對比式教學法

結構體系和結構構件類型較多,從給水排水工程結構的課程體系來看,要把每部分的設計都講深、講透,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結構設計難度很大,因此,對一些常用的概念應做重點的對比介紹。如在講大偏心受壓構件的破壞特征、承載力計算公式及公式的適用范圍時,應與雙筋截面梁進行比較;在講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設計時,應對單筋矩形截面、雙筋矩形截面單筋T形截面進行對比分析;在講公式應用條件時,通過分析對比更能加深學生對公式應用的理解。對比的過程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教師給出答案,或學生自己總結答案,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六)分層講解教學法

給水排水工程結構的講授內容綜合性很強,按照一般教材的編寫順序開始是介紹構件,最后是整體結構設計。教材的前部分內容會使學生感到茫然,不知學習用途及與后續內容的關系。分層講解就是先從整體出發,采用層層剝離的方法,即按照“整體一局部一再整體”進行教學。例如關于受壓構件的結構設計的講解按以下步驟進行分層教學。“整體一局部”:對教材前部分中關于鋼筋混凝土柱的結構設計內容進行講解時,可先按“整體一局部”逐漸展開介紹,分4個層次逐步深入具體。第1層次,以一幢樓房整體角度,分析不同位置柱的作用及整體設計要求;第2層次,具體一根柱的設計內容,如包括構造設計、承載能力設計和正常使用驗算;第3層次,分別將構造設計、承載能力設計和正常使用驗算部分展開講解,如構造設計還可分為截面構造、縱筋構造及箍筋構造三部分;第4層次,將上述三部分內容再次展開講述,如截面構造包括長細比限制、截面尺寸要求、尺寸模數要求等;縱筋構造包括鋼筋等級、直徑、根數、保護層厚度、配筋率;箍筋構造包括鋼筋等級、直徑、間距、配箍率等。“再整體”:對教材后部分整體設計進行講解時,再從整體角度介紹有關水池壁和支柱的結構設計及構造要求。這樣分層剖析,既目標明確,又重點突出,能使學生抓住關鍵,易于理解。采用多媒體教學實現分層教學,會使層次更加分明、直觀。

(七)多樣化教材教學法

多樣化教材主要是指主教材和參考教材的多樣化。多樣化不僅體現在采用的教材數量多,更主要的體現在有用和實用上。教材不同于學術專著,并不是只有本領域最權威的專家才可以著書立說,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師也可以編寫教材,因為不同地區的不同院校都有各自的教學規律,互相不可代替,所采用的教材也應該多樣化。多樣化教材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一定的學習研究能力。教師可以在第1節課中就把參考教材告訴學生。由于給水排水工程結構教材較少,可指定相關專業的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建筑結構等教材,除此之外還有相關的規范用書,如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構設計規程、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設計規范等作為學生的學習用書。由于給水排水工程結構教材存在有限性及滯后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內容,應當跟蹤學科的先進成果,把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及時地融入課程之中;還可適度介紹計算機輔助結構設計方面的內容,如水池結構計算軟件、PKPMCAD軟件等,以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八)電化網絡教學法

現代網絡教學可提供方便快捷的第二教學平臺,可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專業知識。如建設課程網站,以方便學生閱讀教學課件、參考資料和工程實例等;也可看教師的授課錄像、結構試驗錄像、工程結構錄像等;還可通過網絡與教師交流,或者進行能力自測。課程網站加大了教學活動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九)課外考察調研實踐教學法

課外調查、教學實習等形式對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作用非常重要。課外調查可以統一組織,也可以布置任務分散進行。如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觀察、理解不同結構體系的結構在荷載傳遞、結構材料的承載效率、施工方法、構造等特點,分析現有不同環境下建筑結構的使用要求等,會更加有利于工程素養的形成。

二、結語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特長,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更要敢于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優勢互補,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