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

時間:2022-01-25 09:57:20

導語: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

摘要:以終身教育視角打造職業教育發展是如今大勢所趨,高職院校如何克服自身困難,把終身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改革中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從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建設“雙師型”隊伍、發展繼續教育、構建職教立交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終身教育理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國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過程中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的職能在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亦應該發揮期主力軍的作用,把終身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

1終身教育理念介紹

1.1終身教育理念的發展

保羅-朗格朗作為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該理念,從此該理念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并發展。目前,終身教育理念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基礎,它也成為新時期教育發展戰略的重點。《綱要》明確強調了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要求在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中體現該思想。2013年9月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會把教育發展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終身教育,全民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

1.2終身教育理念的特點

終身教育包括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種教育,它圍繞人的一生發展,把學校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甚至老年教育等從整體進行橫向和縱向的銜接,從而形成一個橫縱向暢通無阻的終身教育體系。就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面性。傳統的教育形式只傳授書本上的內容,忽略了個人的全面發展,而終身教育則提倡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傳授德、智、體、美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或技能。通過豐富的學習內容,多種的學習場所,多樣的教育形式,終身教育為整個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第二,廣泛性。傳統的教育方式的受眾群體多為學生,不能照顧到其他社會群體的學習需要,而終身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具有廣泛性,不受年齡、種族、性別或是貧富的限制,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終身教育的廣泛性間接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是新時期教育應有的特性。第三,連續性。傳統的教育方式將人受教育的歷程劃分為幾個階段,學生離開學校之后便不能再接受教育,而終身教育卻克服了這一點,提倡教育的“連續性”,涵蓋了從學前期到老年期的整個教育過程,這是終身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它的教育突破了學校的框架,延伸到生命的各個階段,把教育看成是生活中的不斷學習過程,包括教育體系的每個階段和各種形式。第四,靈活性。傳統的教育方式大多采取封閉形式,以教師的教為主體,學生的學作為輔助,而終身教育則采取更為靈活和自由的方式,任何需要學習的人,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場所,并能夠獲得任何形式的教育。

2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是踐行終身教育理念的高層次陣地。我國高職教育進入新的世紀,在辦學規模、招生數量、培養技能人才、學生就業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但是成績掩蓋不了問題,我國的高職教育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

2.1教育觀念落后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大多認為進入高職院校是一種無奈之舉,是無法進入本科院校的學生的無奈選擇。人們普遍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抬不起頭”的教育。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不高。同時老師和學生也受此觀念影響,教師在備課、講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所怠慢,這也影響教育效果。

2.2培養目標不明確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不夠明確,專業設置一味向熱門行業或新興產業靠攏,忽略了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高職院校的授課內容也偏重于書本知識,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2.3教學內容與方法過于陳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多以教室為主要場所,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穿插課外實習,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很難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不能體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另外很多青年教師由于沒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凸顯職業教育“做中學”的本質。

2.4師資力量亟待提高

由于國家長久以來對職業院校的政策扶持不夠到位,資金投入更是嚴重不足,長久以來導致高職院校大多存在“缺錢少人”的問題。另外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多為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課堂的,缺少實踐經歷,那些行業能手卻又在理論知識上有所欠缺。同時,教師的培訓、下企業鍛煉和繼續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不能體現知識的更新。

3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措施

3.1將人文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

終身教育強調的是人的全面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具備專業技術技能,更應該適應時展,體現較高的人文素養。所以教授學生具體的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的能力,力爭讓學生打好基礎,從而授人以漁。專業教育是指培養學生某個職業方面的能力,而人文教育實施的是“全人教育”,我們要讓受教育者接受一種全面的教育,不能使高職教學成為一種工具性教育。現代社會對勞動者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促使高職教育必須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多下功夫,要求高職課程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將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不僅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對職業發展有正確的認識,具有高尚的社會觀和價值觀。

3.2探索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方式和方法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不但要具備傳授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具備生產一線的實際工作經歷,從而為教學設計、實踐指導等方面提供切實的指導,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開展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長久以來人們認識的偏頗,導致高職教育政策措施不健全,政府資金支持不足,高職教師后續教育缺乏,教師的終身學習受到限制。因此,高職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如對“雙師”素質的教師,可優先參加技能培訓、優先參與職稱評審等,從而不斷激發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教師提供再學習的平臺,鼓勵教師到企業中去,并在合作企業中擔任職務,通過一線的實踐,進一步更新知識體系,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結合本院校的實際進行創新和改進;教師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專業能力,制定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反思提升的過程更新知識體系,提升教育教學的綜合素質。

3.3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繼續教育

終身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每個人要把學習貫穿到整個人生中,從而強調教育的繼續性,高職院校如何在終身教育的視角下,不斷發展和完善繼續教育,是每一所高職院校應重點考慮的問題。首先要加強教學改革,比如在專業建設方面、課程設置方面等需要不斷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提高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要拓寬改革思路,促進繼續教育差異化、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高職院校還要積極探索企業、行業、區域等重要途徑,面向所有人舉辦多層次方式靈活的繼續教育,還可以在社區和企業的基礎上,探索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3.4以職教集團為基礎,構建職教立交橋

高職院校注重構建內部融通的橋梁,最好的辦法是探索組建職教集團,使職業院校之間充分共享教育資源,最大化地發揮教育的力量。中高職銜接是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的重點,在銜接過程中,中職與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特點,明確各自定位,辦出特色,在專業設置上要從區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探索和推進課程體系銜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還可以升級為本科,打通高職本科教育通道。3.5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在校學習并不能滿足人一生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在高職教育階段掌握學習技巧,學會學習。高職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巧,讓學生懂得如何有效的學習,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職業教育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加以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職業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以終身教育的理念指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主導思想。

參考文獻:

[1]史國棟.高等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姜大源.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思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0).

[3]張晨,馬樹超.“技能型創新人才”培養之辨[J].教育與職業,2007(16).

[4]李強.終身教育環境下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職業技術,2012(4).

[5]遲遇.高職院校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重要作用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3(5).

[6]張穎.終身教育理念下的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J].現代企業教育,2012(7).

作者:李建媛 單位: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