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學生教育理念思考
時間:2022-05-23 09:57:17
導語:社會工作學生教育理念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OBE教育理念不僅適用于工程教育領域,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文章論述了社會工作專業與OBE教育理念內在的契合性,以及現階段社會工作專業實行OBE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文章認為個性化培養是破解困境的方法。文章試圖利用社會工作自身的優勢視角,參照個案管理的方式來理解個性化培養的內涵,提出社會工作專業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OBE教育理念;社會工作;個性化培養
OBE是英文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縮寫,被翻譯成“成果導向的教育”或“結果導向的教育”。自2013年6月,我國被接納為“華盛頓協議”簽約成員以來,一場具有“現實意義”的、“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領工程教育的改革”[1]的浪潮席卷全國。這場浪潮不僅在我國的工程教育領域掀起一次教育范式的革命,同時也波及到其他非工程教育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作為應用型的學科也在這場教學改革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嘗試改變傳統的教育范式,為該專業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走出一條新路。
一、OBE教育理念與社會工作專業的內在契合以及困境
1.關于OBE教育理念最早提出OBE教育理念的是美國學者Spady,在其于1994年撰寫的專著《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爭議與答案》中這樣定義OBE:“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明確地意味著關注和組織教育系統中的每件事物,圍繞著一個根本目標讓所有學生在完成他們的學習經歷后都能獲得成功。這意味著首先要對教育成果有一個清楚的了解,然后據此組織課程、指導和評估以保證這一學習成果最終能發生。”[2]他認為OBE實現了教育范式的轉換。因為,在OBE教育模式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重要。的確,在OBE教育系統中,教育者必須對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構想,然后尋求設計適宜的教育結構來保證學生達到這些預期目標。2.社會工作專業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應用型的專業,以“專業助人、助人自助、公平正義”為宗旨,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認為:“社會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改進人類福祉,幫助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尤其關注弱勢群體和貧窮者的需要,并為他們增能。社會工作的基礎是關注那些產生、促進和解決生命過程中問題的環境因素。”[3]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工作是維系現代化社會文明和秩序的重要力量。如果說,工程教育專業的技術性外顯,可測量的,那么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術則更內隱,更主觀,畢竟社會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其技術更復雜和難測。因此,對技術性的要求不是削弱,相反更強。3.兩者之間的契合社會工作專業是一種技術性極強的專業,有自身的工作程序和自己的行業標準,社會工作培養的是“社會工程師”,和工程教育培養的“工程師”如出一轍,有著內在的契合。然而,不可否認,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還遠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不夠,其專業技術沒有達到社會的期待,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顯然是與傳統的教育范式不無關系,只注重知識的記憶,缺乏學習的內驅力和興趣。OBE教育理念將是改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要契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專業的素養,成為行業需要的工作者。4.面臨的困境必須承認,中西方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是不同的。對于中國學生而言,長期生活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上大學是唯一的目的,學生們對于專業的選擇大多不是根據興趣而來,而是根據分數或者社會的輿論的導向或者家長思維的左右,以至于很多學生在上了某一專業之后茫然無助。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曾做過對社會工作學生的專業了解度的調研,結果是大部分學生都是報了服從志愿而被分配到該專業的,甚至很多人對社會工作是什么都毫無了解,甚至一度想調整專業。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是缺乏了解甚至缺少專業興趣的。加之當前大學更改專業很不容易,也沒有完全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要想達到OBE教學的要求,還是具有相當的難度。正如研究者所說:“OBE模式的前提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并要求他們必須積極發揮主觀能動,獨立學習和思考,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這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4]
二、社會工作專業的個性化培養的認識
如何將OBE標準化和量度化的專業設計與學生自身的個性相結合,讓學生對這一專業喜歡甚至熱愛,在一定框架之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自身成長的課程規劃、項目設計、思想理念的引導都是迫切而重要的。1.關于個性化培養所謂“個性化的培養”就是個案工作中的“個別化的原則”,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差異的,顯然整齊劃一的培養方式是不合時宜的,也不符合OBE的要求。那么對于不同的學生,作為“社工師”的教師就可以仿照“個案管理”的方法區別對待。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認為:“個案管理是由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為一群或某一個案主統整協調活動的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借著各個不同福利及相關機構之工作人員相互溝通與協調,而以團隊合作之方式為案主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并以擴大服務成效為主要目的。當提供案主所需要服務必須經由許多不同專業人員、福利機構、衛生保健單位或人力資源來達成時,個案管理即可發揮其協調與監督之功能。”[5]也就是說,其實個性化培養與個案管理非常相似,就是由一個教師團隊,對一群人或一個人進行的各方面的幫助,使其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升。因此,筆者認為,社會工作專業個性化培養應該這樣表述:通過一個團隊(專業教師和利益相關者)對受教育者進行調研、分析、測試、診斷,參照社會環境變化或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受教育者的潛質特征和自我價值傾向以及受教育者的利益相關者(個人、家長、用人單位、案主)的目標與要求,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輔導方案等,從潛力挖掘、素養、知識、閱歷、就業、創業和心理等多個方面,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思維能力、理想信念、學習創新能力等展開咨詢、策劃、教育,從而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獨立人格,覺察自身獨特性,發掘生命潛能,突破限制,實現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從而熱愛并愿意為這個職業奉獻,并從中得到樂趣和內心的滿足。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個性化的培養離不開OBE設計的整體框架,換句話來說,在OBE教育理念下進行某一專業的個性化培養,是在某種“有限”中尋找“無限”的可能。在共性(滿足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個性的超越與成長。也就是說,只要進入該專業的大學生,無論是出于興趣和理想,還是某種無知或者被迫,在經由“個性化培養”的過程中完成OBE對人才質量認定的需求,受教育者能夠按質、按時完成教育的過程。2.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的基本的原則第一,在OBE的理念下,受教育者是真正的中心和主體。改變以往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和主體的地位,在OBE理念下的學生個性化培養中,學校、老師、家長、家庭、同伴、環境等都是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客體、資源或條件,都是以有利于作為系統的中心和主體的受教育者的個人成長的目標實現為原則。最終,形成受教育者對于該專業的認同與興趣,真正實現“生本教育”的理念。第二,OBE教育理念下的個性化培養是因人而異的、有針對性的“量身定制”。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目的不是固定的、模式化的、被限定的,而是因人而異,與時俱進的,尊重個人選擇,符合個性傾向,帶有多元性、階段性、適應性的特點。“量身定制”是個性化培養的關鍵,就如同個案管理服務一樣,對案主負責,所有的資源和條件都經由對案主的詳細考察,量身定制。第三,OBE教育理念框架下的個性化培養過程是系統化的。傳統的專業教育無非是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而OBE教育理念框架下的個性化培養則包含測評、策劃、管理、個別化輔導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是經由團隊進行負責任的“量身定制”。這個過程更加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將受教育者放置于系統的背景之下,各種資源都是促進“案主”改變的動力。
三、OBE教育理念下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1.社會工作專業教師身份的轉化與重新定位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專業教師就是進行知識傳授的主要力量,而在OBE教育理念下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過程中,專業教師應該同時具備這樣幾個身份:私人教師、學習能力測評師、培養策劃師、學習管理專家、評估專家,只有將這些身份角色充分整合到一起,專業教師才能真正從原本教學的主體地位轉向引領地位,而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謂的“私人教師”是指對學生進行的個別輔導;學習能力測評師則是為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測評;培養策劃師則是根據學習能力的測評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培養計劃;學習管理專家則是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管理,以便更有效地進行知識整合;評估專家則是在學生個性化培養中對培養的成果進行評估。2.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進行測評測評的形式可以是面試,可以是問卷。經過學習能力測評師的權衡,形成《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學習能力報告》。可將學生進行分層和分類,在這一過程,對那些對社會工作專業有充分了解,熱愛并愿意從事這一職業的學生可以進行設計,或者通過項目激發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于那些對社會工作專業毫無了解的同學,可以通過社會工作小組工作方法,建立成長小組,讓學生們逐漸了解這一專業。個別學生可有專業教師個別輔導。3.根據提供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測評形成專業的培養策劃在OBE的整體框架之內,培養策劃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制適合該學生專業發展的課程計劃、教學安排、項目層級、選修方向等,制定專門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性化培養策劃書》。這種策劃可能將其培養成從事專門的心理咨詢師、專門從事老年社會工作的從業者、專門從事社區服務的社工、專門從事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社工等等。4.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實施根據策劃書,交由專門的教師負責和跟進,按照計劃書的設計,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填寫《社會工作個性化培養實施管理記錄》。這部分是專業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進行的備忘錄,也根據這些記錄,及時督導學生朝著目標邁進。5.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評估每一個學習階段完成,一般是一個學期,由評估師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也參照《管理記錄》,以及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對這一階段學習目標的實現與否進行評估。認真填寫《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個性化培養評估報告》。報告提交給個性化培養核心小組。經過審核對完成學習目標與未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進行審核,并召開督導會議,總結經驗。對于未能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專家組應群力群策,以便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社工行業的資格認證。
四、結語
社會工作專業的OBE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以成果為導向,培養社會需求的專業社工人才,而達成這些需求則是通過規范的課程設計完成,培養的總的目標是一致的。培養的學生不僅具備社工行業需要的共同的行業標準,同時,也能培養出更多具有特色能力的社工師。而這樣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改革,無疑是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2020年)》(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社會工作專業的個性化培養恰好結合社會工作“個案管理”的方法,利用社會工作本身專業“服務”的價值理念,給學生的專業成長提供空間,既能克服目前大學生對專業興趣不高帶來的某種困境,更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理解,學生不僅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受益者,更是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未來的傳播者,達到社會工作專業從“助人自助”到“自助助人”的終極轉化。
[參考文獻]
[1]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夏遠景.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2]WilliamG..Spady.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M].AmericanofSchoolAdministrators,1994:1.
[3]琳達•卡明斯,朱迪思•塞維爾,勞拉•佩德瑞克.社會工作技巧演示:直接實務的開始[M].韓曉燕,陳赟,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4]盧竹.加拿大社區學院CBE模式與OBE模式的比較研究[J].職教通訊,2014(15):75-77.
[5]潘淑滿.社會個案工作[M].臺北:心理出版社,2007:375.
作者:孔凡飛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大學英語通才教育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