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時間:2022-03-01 03:23:29
導語:教師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階段,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問題更加凸顯。這就對我們力量薄弱的農村小學的學校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我們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面對的留守兒童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極差,無疑這就增加了教育的難度。但是作為教師教育好這些孩子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和創設健康成長的環境是我們廣大教師的職責。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談幾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要融入留守兒童的家庭,做他們的“家長”
留守兒童大多因為何父母長期分離,使他們處于缺少關愛的環境中,直接造成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親情的缺失。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管教以及必要的輔導,導致大多數留守兒童自律能力相對差,心理發育不健全。特別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這方面問題就更加嚴重。加之小學留守兒童對父母的依賴有很強,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去更多的幫助留守兒童,并且深入到學生的他們家庭里去,承擔起他們的“家長”的責任,從生活上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在心靈上給他們更多的關愛,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定期到他們家里去家訪,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和留守兒童的聯誼活動。比如給他們過生日,一起吃親情飯,定期給留守兒童洗頭理發、修剪指甲等,和留守兒童談話、輔導課程等,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留守少年兒童感受到溫暖與親情。
二、師要真正走進留守兒童的心里,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管理的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同時積極洞察每個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并記錄下來,取得第一手資料,做到對他們各方面的情況都非常熟悉。然后教師要放下架子,積極的創造機會和他們平等相處,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以心換心,引導他們多與自己交流,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然后教師真心誠意地肯定他們的優點,指出他們的不足或錯誤之處,對不當的行為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對有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另外,教師要多做一些人文關懷活動,對他們生活上細心照顧,心理上耐心疏導,使他們更加活潑、健康的成長。
三、教師要走進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引路人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課堂教學不可忽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嚴要求、常督促,做好留守兒童課堂常規管理工作。讓留守兒童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經常利用上課時給留守兒童講學習的目的,激發他們拼搏的精神,讓他們認識到勤奮學習是實現理想的重要途徑,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尋找留守兒童的優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都能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能夠自己計劃、管理好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教育。教師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學習,在課堂上加強對他們的輔導,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強者,使他們能夠分享學習的快樂,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實現學習的價值。使他們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四、教師要多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溝通,鋪設“留守兒童”和父母的親情橋梁
教師和監護人不管做的再好都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們要讓留守兒童感到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就要積極開展兩地親子情活動。學校通過“家長”的角色組織讓留守兒童通過電話和書信經常聯系在外的父母,不會寫信的學生接通電話后讓孩子和父母通話,會寫信的除了讓他們給父母打電話外,教師還要積極組織指導留守兒童給自己的外出父母寫親情書信,通過這項工作為留守兒童和父母的搭建心靈溝通的平臺,孩子平時在生活中想說卻又因為種種顧慮而沒有說出來的話通過書信中暢快地表達出來,這樣就達到了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閡、增進了解的目的,同時鼓勵家長對學生的書信要進行回復,使留守兒童思念父母的渴望得到滿足,使親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升華,從而有利于留守兒童在校安心學習,這更有利于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總之,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關系到農村弱勢群體的保護問題。同時,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教師、父母、監護人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留守兒童負責的態度,努力工作,積極探索,給留守兒童一個美好的明天。
作者:何平安 單位:禮縣寬川鎮學區
- 上一篇: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意識培育
- 下一篇: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