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優化分析
時間:2022-06-19 03:39:26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優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高中美術教學來說,美術鑒賞課程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一項重點教學內容,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及時指導,帶領學生進行積極探索,深入挖掘美術作品中隱藏的含義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提高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陶冶學生情操,對其藝術修養進行培養,實現美育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優化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給有需人士提供參考。
高中美術鑒賞的學習課程是學生通過美術教師的教學引導,對作品產生視覺和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對藝術的理解、學習能力,最終形成自身獨有的欣賞方式,由此,美術鑒賞對于高中美術教學有著深刻的意義。美術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先對作品自行觀察、自行品鑒,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在進行學習創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主動學習意識,為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為提高藝術修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1.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現狀
1.1教學理念不合理。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有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合理認識到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價值,導致阻礙了鑒賞課的系統化實施。首先,從教師角度來講,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師認為設置美術鑒賞課程并不具備較高的價值,而一些美術教師則認為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因此,導致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變成了單純的欣賞課,教學價值大大降低。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傳統考核體系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并不具備必要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參與實際教學活動時難以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再加上部分學生從自身認為美術鑒賞和高考間缺少關聯,所以會抵觸美術鑒賞課教學。1.2教學形式不生動。從當前美術教學情況來看,美術鑒賞課程雖在多數高中學校開展,但推行力度不夠,部分美術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學模式,效果不容樂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高中學業繁重,又因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學生主課成績過于注重,而忽視美術課程,由此,使得現階段高中美術教學教師和學生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原因是多數美術教師還保留著傳統教育觀念,不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老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學生傳授知識,“一言堂”現象時常出現在教學課堂中。美術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忽視對教學技能的研究,一是缺乏讓學生自行探究美術的學習能力,二是教師對自身美術教育目的了解不清,缺乏對學生學習美術的特點的認知[1],不能采取更加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喪失學習美術的興趣,三是保留著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隨時展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沒有創新意識,讓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1.3師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交流。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是對學生藝術素養、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的有效渠道,和簡單的美術欣賞進行比較,美術鑒賞的開展依托于個人理解和感知的互動、交流和溝通。尤其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更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鑒賞和情感認知能力。現階段,大多數院校中的美術鑒賞課程還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溝通機制,課堂教學缺少立體性。首先,從教學評估的角度來看,一些教師缺乏完善的評估方法,這影響了他們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客觀感知,并不利于有效應用教學反饋[2]。怎樣利用教學評估系統為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提供正確的教學指導,已然成為開展高中美術鑒賞課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從溝通機制的角度來看,許多高中實行“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保證給予每個學生充足的表達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降低了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熱情。
2.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優化策略
2.1融入體驗活動,促進美術鑒賞學習。高中學生還不具備完備的審美能力,不能有效地鑒賞一些美術作品,這就要求高中美術教師要多融入體驗活動,結合美術作品的背景和內涵進行品鑒,這樣更有利于虛設感悟美術作品的含義、構思和要表達的意蘊[3]。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能使學生在學習美術中更加高效的提高學習能力,但是很多美術作品的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學生只有深入到實際的活動中才能對美術作品的美和韻味進行感知。例如,教師在教授《民族文化的瑰寶》一課時,欣賞中古代瓷器是這節課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古代瓷的鑒賞可以增強學生的學識,了解我國藝術瑰寶的發展。而古代瓷器學生是沒有辦法親身體驗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班級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瓷器照片或是專家的點評,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一些陶瓷工藝品,讓學生近距離的觀看、觸摸和欣賞,感受瓷器紋理和質感,更好的描繪古代瓷器的美,從而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教師也能從瓷器的制作流程中感知美術帶來的震撼,使學生從聽覺、觸覺、視覺三方面共同體會,增強對藝術品更加直觀的感受。2.2優化教材,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中需針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最后通過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感受美術的藝術魅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西方現代藝術》教學講解時,可通過對意大利著名畫家米開朗琪羅進行學習了解,講解其事跡和作品。米開朗琪羅大師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在雕塑、繪畫和詩詞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被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之一,在學生了解米開朗琪之后在進行其作品的展示,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創新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傳統高中美術鑒賞課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參與積極性不高,這樣發展下去只會使學生缺乏主體意識,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皇權的象征———故宮建筑群與天壇》的學習中,教師可在教學時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將教學知識以學習任務的形式交給學生,并提出問題:古代皇家建筑是怎樣的?大家對北京故宮有怎樣的了解?讓學生通過解決學習任務來探究古代建筑的精妙。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古代建筑的宏偉,突出學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體會到學習美術的樂趣所在。2.4增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有效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并運用適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觸動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更好地在教師的情感熏陶下參與到鑒賞美術作品中。如此一來,美術鑒賞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將大大提高。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問題和學生面臨的困難,進行課堂的優化,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浩.關于優化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31):201-202.
[2]鄒琴.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59.
[3]李青.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讀天下,2016(11)
作者:王樹林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
- 上一篇:美術鑒賞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研究
- 下一篇:淺析高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