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英語校本培訓研究
時間:2022-05-23 09:37:36
導語:青年教師英語校本培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藝術體育教育事業高速發展和英語語言應用性大幅擴張的今天,采取何種有效的英語培訓方式提升藝體類院校青年教師的英語水平值得關注。結合國內重點藝體類院校已有的英語校本培訓經驗,此次研究以中央戲劇學院青年教師英語培訓為基礎范例,對英語培訓教學實施過程中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英語校本培訓在發展藝體類院校青年教師英語能力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針對性、靈活性及人文性。
關鍵詞:藝體類院校;校本培訓;英語培訓;青年教師
1.藝體類院校青年教師英語培訓研究背景
一直以來,藝體類青年教師參與的英語培訓有兩類:第一類,英語培訓機構輔導。參加此類培訓的教師通常是需要通過進修考試中的英語科目(李艷紅,2011:39),但培訓機構收費高昂,且應試教育輔導缺乏對英語水平實質性的提高,難以應用英語到基本的生活工作中去。第二類,師資單位組織的英語培訓。即在藝體類院校支持下,青年教師前往師資培訓機構中去接受英語培訓,此類模式多是由教育行政機關發起,由院校來協調管理,走形式上的英語培訓(田秋華,2003:11)。往往會降低教師們內在學習英語的興趣,缺乏調動青年教師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英語知識培訓的實效性。相對于以上兩種培訓模式而言,校本培訓是新興的、發展式的培訓活動。校本培訓概念廣泛,即在學校內部針對不同培訓對象而設置特定培訓內容的一種指向性培訓。培訓對象為教師群體的全稱為“校本教師教育”(School-basedIn-serviceTeacherEducation),簡稱為校本培訓,它是一種相對直接便利并且實施性強的校內在職培訓模式。具體而言,一般由校級院級教育專家領導提倡,由相關部門組織配合和實施,對教師們的某項或幾項專業技能進行系統培訓,以滿足校方對教師素質要求和教師自身教學發展需求的一種在職培訓(趙珊珊,2015:98)。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幾十年前就已將此種培訓教師的模式投入應用實踐中,英國專門設立法律法規,要求教師每年必須參加一定課時的校本教學培訓,這對教師們結合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學水平都起到了長遠深刻的作用(劉肖芹,2011:61)。因此,若想要藝體類青年教師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嘗試采用校本培訓是一個可實踐的方法。
2.調查方案
通過查找文獻、訪談國內重點藝體類院校如北京舞蹈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及首都體育學院等的外語學科帶頭人以及切身參與中央戲劇學院(簡稱“中戲”)青年教師英語培訓課程,可以較為詳盡地了解到英語校本培訓在藝體類高校中的具體實施情況。其中,此次調查的具體分析采用中央戲劇學院英語培訓中收集的數據。調查對象為藝體類青年教師,通過社會和事業的標準來劃分具體的年齡層級,即青年期劃分為14-18歲是低齡青年階層,19-28歲是中間階層,29-40歲是高級階層,也可稱為大齡青年(李光奇,1991:21)。因此,調查對象為年齡在40歲(含)以下的專任教學崗位及從事行政職務的青年教師,不包含專職輔導員或部分帶課兼職的研究生教學崗位。2.1藝體類院校英語校本培訓整體調查北京舞蹈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在2010年左右開展了青年教師英語培訓,該培訓是針對青年教師職稱外語考試的通過需求而開設的,培訓周期一般為職稱外語考試前的一學期,培訓時長為一周4學時,1學時為45分鐘。每期參與的教師有10人左右。培訓內容是依據職稱外語考試大綱,普遍為英語科目,來進行職稱英語考試的題目訓練、解題技巧及策略分析等。中國戲曲學院于2000年初進行了青年教師英語培訓,除了開展了如同北京舞蹈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的職稱英語培訓外,該校還按青年教師們的需求進行出國考試培訓,參加培訓的人數在10人以內,小班英語培訓允許針對每個教師個體進行細致的出國英語考試輔導。中央音樂學院在2014年起進行英語聽說培訓,按照教師們對口語交流的需求,每周一次利用中午時間,采用JohnGordon(美)主編的《英語情景口語100主題》教程進行教學,力求達到參培教師希冀口語交流能力提高的切實效果。首都體育學院的英語學科帶頭人表示,該校實踐英語校本培訓有兩期,第一期是于2005年受人事處委托,對20名左右的青年行政人員進行英語基礎培訓,教程采用《英語900句》,集中性地進行了一學期60學時的培訓及考核;第二期是2012年受校級領導直接指示,該校在國外有孔子學院基地,為常有出國需求的約15位武術專業教師培訓日常生活英語,同樣為一學期60學時的培訓時長。2.2中戲英語校本培訓范例調查中央戲劇學院于2012年3月起,在全院青年任課教師范圍內開展英語培訓,目前已經進行了八期,每期時長等同于學生的學期。針對中戲英語培訓的具體實施內容,采用數據分析方法來檢測校本培訓較校外機構培訓或自學存在的利弊差異。中戲秉承著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的藝術院校的理念,積極開展與國際院校、專業團隊及舞臺的交流合作,并規范青年教師要取得一門外語的合格證書并保證每年培訓進修72學時(2014)。針對學院和教師雙方面對英語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中戲人事處和外事處于2012年1月組織在校的青年專任教師共計70余人參加了英語摸底考試。摸底考試結束后,28位教師自愿簽署英語校本培訓出勤保證書,積極參加校方組織安排的英語教學和考核,這些教師組成稱為實驗班。而根據一些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和自身實際情況,33位教師采取公共網絡英語課程、自學及參加社會英語培訓班等形式學習,這些教師組成稱為對照班。參加實驗的61位教師年齡均集中在30-39歲之間,在34-38年齡段的教師占據整體的三分之一,83%的教師獲得碩士學位,10%獲得博士學位,及7%為博士在讀,男女教師比例為32:29,幾近性別平衡,為了驗證實驗數據真實有效,在英語校本培訓開始前,將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師的摸底考試成績通過SPSS22.0統計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摸底考試成績的滿分為150分,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樣本平均分、標準偏差和標準錯誤平均值的差距不大。兩個獨立班級t測試的目的是利用來自兩個總體的獨立樣本,推斷這兩個班級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由表2得出,該檢驗的F統計量的觀測值為1.558,顯著性(雙尾)即p值為0.925,遠大于0.05,說明這兩個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實驗班和對照班無顯著差異(p>0.05),符合實驗條件,可進行下一步校本培訓實驗比較分析。在2個學期的英語校本培訓結束后,召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師共同參加期末考試,檢測教學效果。期末考試成績的滿分為100分,由表3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樣本平均分已經相差10.65分,標準偏差和標準錯誤平均值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實驗后得到檢驗的F統計量的觀測值為3.349,平均差異值為10.645,標準誤差為5.105,顯著性(雙尾)即p值為0.041,小于0.05,說明這兩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實驗班和對照班在1學年的培訓過后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數據表明,實驗班在一學年的培訓結束后的方差相對較穩定,組內波動小,因此,英語校本培訓較普通網絡英語課程、自學及社會英語培訓機構輔導等形式更能夠促進青年教師英語水平能力的提高。
3.英語校本培訓帶來的啟示
通過對重點藝體類院校英語校本培訓實施現狀的訪談調查和中戲英語校本培訓的實例數據分析,不難發現校本培訓是以教師需求為出發點、以教師發展為動力的培訓機制,對于青年教師的英語培訓有針對性強、靈活性高、人文關懷的顯著特點。3.1英語校本培訓可以對癥下藥各大藝體類高校英語校本培訓現狀表明該類培訓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比如,教師需要通過職稱英語考試,校本培訓便集中模擬題訓練,講解分析考試題目,鉆研解題對策;教師需要出國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校本培訓便采用有效的口語教程進行訓練,設立場景對話,增加聽說應答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全面提高英語水平,校本培訓便采取綜合類教程,從聽說讀寫四大方面進行系統教學并加以考核,促進英語全方位水平的進步。英語校本培訓的內容靈活多樣,可實現英語小班教學,可以因需而異,直接有效地“治療”藝體類青年教師英語學科薄弱的“癥結”。3.2英語校本培訓給藝體類院校充分的自主權由院校自行組織及實施的英語校本培訓,意味著藝體類院校可以開展具有院校特色的培訓形式和內容,在時間安排、培訓運作及考核方式上都可以靈活地根據學校的日常安排進行調整。在中戲英語校本培訓期間,舉行過中戲主辦的“學院獎”重要活動,接近一半的參培教師都有參與此活動的工作,因此,英語培訓課程進行了時間調整以便保證參培教師的課程進度和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為了更大程度的調動青年教師學習英語的熱情,中戲還采取了優秀學員赴英國實地訪問交流的獎勵機制。可見,英語校本培訓將發起者、組織者、實施者和考核者這四大角色統一地交給了藝體類院校,使其可以根據院校情、系別情、教師情來進行靈活有效的培訓活動,培訓效果可謂立竿見影。3.3英語校本培訓體現藝體類院校的人文關懷在英語成為高等院校教師教學工作、個人發展和生活體驗的必備語言之際,藝體類院校舉辦的特色英語校本培訓充分展現了院校對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和殷切希望。當今社會上不乏各種高級的英語培訓機構,收取費用高昂,上課地點偏遠、課程時間固定,甚至存在英語課大班百人以上的填鴨式教學。藝體類院校提供的英語校本培訓,不僅解決了青年教師學習英語的需求問題,而且培訓地點通常為工作地點,培訓時間是根據教師工作時間而合理制定,不收取任何費用;相反的,部分院校還會積極出臺出國培訓或獎學金發放等激勵機制,提升了青年教師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藝體類院校的英語校本培訓實則是對青年教師的福利待遇,是關愛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成長的重要舉措。不可否認,英語校本培訓在組織進行和保證教學方面需要經過各部門多方面的溝通和協調,英語培訓的內容和程度也不可能完全切合每位教師的英語水平,該培訓體制需要探索的空間很大。但此次教學研究表明,校本培訓在青年教師提升英語能力水平、履行自身崗位職責及更好地適應院校教育及教學工作環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本次培訓調研從理論上將英語校本培訓這一廣泛概念實施到藝體類教師這一群體當中,深化了該群體對英語培訓的認識,也有益于其教學能力理論的多樣發展。在實踐中,切實提高了該群體的英語獲取能力,滿足其教學、進修和生活中對英語的需求,促進藝體類青年教師的英語能力、知識和素質的提升,推動青年教師這一鮮活的血液澎湃在藝體類院校整體教學的各個環節,讓他們更好的在高等教育的浪潮中搏擊。
作者:陳曦 單位:中央戲劇學院基礎教學部
- 上一篇:語文教學職業素養提升策略
- 下一篇:青年教師自我激勵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