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時間:2022-11-20 03:25:44

導語:如何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摘要:針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職業發展,促進教育創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推動教學改革、學校發展等方面的需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湖南省五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考察,發現青年教師在教學創新和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上存在創新愿望不強烈、創新能力不強、創新表現不佳,對提升教學創新能力重視不夠、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提升的方法、途徑不多,學習實踐深入不夠等問題。提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重視知識積累和技術更新,構建全員響應的文化環境,建立有效推進的管理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對其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創新發展具有普適性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教學創新能力;提升對策

1.引言

目前,創新成為時代的主題,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成為高校肩負的首要社會職能。有數據顯示青年教師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主體,40歲以下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超過了50%,承擔了全校60%以上的課程教學任務,是實施教學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國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實踐者,擔負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的重要責任,教師創新素質的提高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是否具備教學創新能力、能否進行創造性教學、實施創造性教學改革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影響重大。關于教學創新能力,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教學創新能力加以解釋。本文采用游旭群(2013)的定義,即教學創新能力是教師組織實施教學創新實踐活動的能力,是教師超越現有教學內容材料、方式方法與手段條件,以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手段,創造性地實施教學過程、解決教學問題,高水平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更高水平教學效果和目標的能力。主要由教學創新思維(意識)能力、教學創新相關知識或素養、教學創新行為能力等多重因素構成。為了清晰當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發展的真實狀況,把握教學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對湖南省五所高職部分青年教師進行實地調查,力圖從教學創新思維、教學創新知識和素養、教學創新行為等方面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進行討論與分析。

2.高職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調查分析

2.1調查與訪談方法。本文選取湖南省五所不同類型的高職院校(包括行業、企業、地方及民辦院校,涉及綜合、理工、醫衛、人文等多種類型)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和訪談的對象涉及學校及上級主管單位領導、40歲以下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涵蓋了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學位和職稱的青年教師),分別制定了不同的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其中學校及上級主管單位領導訪談問卷15份,回收有效問卷1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青年教師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1份,有效回收率為96.2%,對回收的問卷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及數據分析。

本研究設計的青年教師調查問卷含青年教師教學創新思維、教學創新知識和素養、教學創新行為三部分。教學創新思維從是否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開闊的視野,充滿靈感和想象,富有懷疑精神,善于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等方面進行調查;教學創新知識和素養方面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廣博的教育教學知識,良好的教學分析、反思能力,正確的教學研究方法和教學實踐技能、健全的體魄、堅定的自信、強烈的創新愿望和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學創新行為主要從教學信息處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調查,包括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組織管理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創新、教學資源創新和多元評價創新等。訪談問題包括:您是如何理解教學創新的?教學創新有哪些表現?教師進行教學創新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您能舉兩個你認為很有效果的教學創新例子嗎?具體描述您是怎么做的?事情的結果如何?您反思一下您身上的哪些能力和特點幫助您成功地實現了教學創新?有哪些關鍵的事或者人影響這種能力的發展?對各高職院校及上級主管單位領導的訪談內容主要涉及:(1)您認為青年教師在教學上應具備哪些方面的創新能力?(2)您認為您學校青年教師有哪些教學創新?他們的教學創新能力如何?(3)您認為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方法有效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4)若要切實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的創新能力,您認為教師、學校、政府、社會應該做怎樣的努力?

2.2調查與訪談結果分析。調查和訪談結果顯示,廣大高職青年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創新能力,開展了一系列教學創新活動,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但尚存在對教學創新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認識不足、參與度不高、整體水平不高、能力不強等令人擔憂的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2.2.1青年教師對教學創新和教學創新能力內涵的理解模糊。調查發現,青年教師對教學創新的認識主要停留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上,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創新的認識不深入。如有25.2%的教師認為參考其他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充實就是教學內容創新,39.5%的教師認為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講些學生聽得懂的就是教學內容創新,還有4.5%的教師存在以本為本、以綱為綱的思想,認為教師按照教材章節順序完成相關內容知識傳授,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就足夠了,不存在教學內容的創新。事實上,教學內容創新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加工,包括根據職業崗位需求選擇教學內容、跨學科綜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方法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根據典型、適用原則補充生動鮮活的實際工作案例,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最新的技術方法、前瞻性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等。在教學創新能力內涵的理解上,有13.3%的教師將教學創新能力與一般教學能力相混淆,理解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般能力。事實上,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是一種超越一般教學能力,能夠創造性地實施教學,解決教學問題,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更高水平教學效果與目標的能力。

2.2.2青年教師對教學創新和教學創新能力重要性的認知度非常高,但開展教學創新的愿望并不強烈,對提升教學創新能力不夠重視。青年教師在教學創新和教學創新能力重要性的認識上比較到位,認為教學創新和教學創新能力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教師比例分別為54.33%和42.52%,認為一般重要的占3.15%,不重要的為0。但在開展教學創新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愿望方面有33.3%的教師表示沒有強烈的愿望,有17.5%的教師認為只要能按照教學一般要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只有4.3%的教師表示每次課都希望在教學上有所創新和提高。也有42.5%的教師反映:青年教師普遍教學任務重、生活壓力大,學校教學創新氛圍不濃,教學創新資源不足,一些主客因素限制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創新意識不強。

2.2.3青年教師對自身教學創新能力的評價不高。在個人教學創新能力水平評估上,青年教師總體評價不高。僅有2.4%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非常強,18.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比較強,68.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一般或較差。究其原因,教師們認為創新知識、素養和技能儲備不足,缺少厚積薄發的力量。很多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學習需求降低,教學培訓缺少針對性的實操訓練,下企業實踐鍛煉缺乏嚴格的考核評價,學習效率不高,培訓鍛煉效果不好。

2.2.4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整體狀況不佳。在教學理念創新方面:69.6%的教師對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倡導的注重能力培養和提高全面素質的理念,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認識較深刻,12.3%的教師對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開放性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理念有所認識,但在教學中體現不多。教學理念是指導和支配教師教學行為的一種思想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和支配作用,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亦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效果。青年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樹立以人為本、師生互動、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建立起信息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創新方面:“跨學科綜合教學內容”這一項,17.8%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51.9%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25.9%的教師選擇了“一般”。現代課堂教學已經超出了單一的學科結構,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質,需要教師不斷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根據職業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這一項,12.2%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25.2%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47.4%的教師選擇了“不確定”。行業更替、產業結構調整、新技術的應用等需要高職教育隨時了解和研究市場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以便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更新和重組,滿足學生未來崗位工作要求。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關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對照著教材講課,局限于教材上列舉的知識與理論,單一地通過知識點講解知識點,很少對教材進行創新,教材怎么寫就怎么講,不能很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方面:課堂教學中48.6%的教師經常使用“講授法”,經常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占35.4%,經常使用“任務驅動法”的占20%,經常使用“討論法”的占12%。可以看出近一半的青年教師慣用“講授法”,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單一,不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者將各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創造具有自身個性特點的新教學方法。青年教師應努力吸收教育科學最新成果并積極運用到教學上,從而發現并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的創新”這一項雖然有24.8%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47.8%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22.2%的教師選擇了“一般”,但絕大部分還是局限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有5.6%的青年教師嘗試開展網絡教學,建立課程網站,利用網絡手段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2.0%的青年教師嘗試開展移動互聯網教學,利用各種終端媒介、APP等開展在線教學。青年教師應探索和創新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研究使用以MOOC(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資源和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組織模式,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的視頻互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泛在學習、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在教學組織管理創新方面:針對“能根據課程性質、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和教學場地的變化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對學生管理收放自如,課堂氣氛活而不亂”,15.5%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41.5%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33.3%的教師選擇了“一般”。表明近一半的青年教師還不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能力,不能較好地根據教學狀況的變化改變組織管理策略,進行有效管理。在教學資源創新方面:79.5%的教師主要參考其他相關教材或借鑒互聯網資源、精品課程資源,只有10.0%的教師會參考圖書館電子文獻,5.3%的教師會參考職業資格標準、企業技術資料。青年教師應積極查找、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特別是行業技術標準、企業技術資料、職業資格標準,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創新教學服務。在教學評價創新方面:“采用過程性、多元化的評價考核方式,將評價考核貫穿課程教學過程,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考核”這一項,17.8%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45.9%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25.9%的教師選擇了“一般”。青年教師應強化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評價,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2.2.5教學創新能力在年齡上有差異。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實施、教學對象等各方面還不是很熟悉,在不能熟練地駕馭課堂的基礎上很難有效地發揮教學創新能力。年齡過大的老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更容易受固定思維的限制,喜歡按固定的老套路講課,加上精力有限,會影響教學創新能力的發揮。28歲—38歲的青年教師,教學經驗較豐富,駕馭課堂能力較強,熟悉教材和學生,精力旺盛,學習能力強,各方面都達到頂峰,正是開展教學創新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好時期。

2.2.6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重引進、輕培養的傾向。高職院校存在重引進、輕培養的傾向,把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上,而對本校在職青年教師的培養卻不舍得投入精力和財力,顯然不利于構建合理的學術梯隊,不利于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利于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

3.提升高職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3.1青年教師應強化教學創新意識,培養教學創新思維。教學創新意識和教學創新思維是教學創新行為的先導,教學創新能力需要在教學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和教學創新思維的支配下才能形成和發展。青年教師首先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思維定式,要樹立教學改革的自主和自覺意識,樹立正確的教學創新價值觀、科學的教學創新發展觀,增強教學創新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培養批判性、質疑性、獨特性的教學創新思維品質。

3.2青年教師應重視知識的積累與技術的更新。創新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需要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培育和促進。教學創新能力不是一種獨立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存在,而是植根于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之中。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沒有知識,正確的觀點難以樹立,分析問題缺少依據。青年教師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學創新能力,就必須向書本學習,深刻理解教育,提升教學思想,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完善知識結構,累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博學與專精的基礎上充分積累創新的能量。同時,青年教師應利用敏于嘗試、接受新事物的優勢,時刻關注教學改革前沿動態,關注相關學科課程結構、知識內容的改變、評價方式的變化,了解什么是核心素養,相關科目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如何在教學中體現……為教學創新捕捉創新點。其次,青年教師應向同行學習,感受同行走上教學創新的心路歷程和成長經歷;應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了解企業的需求、企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把這些最新的動態帶入教學中,為教學創新服務。

3.3學校應構建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是影響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提升的一個深層次潛在因素,是培育創新智慧的土壤。各高職院校需要培育一種崇尚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意識、鼓勵創新活動、促進教學創新能力發展的校園文化生態,營造濃厚的教學創新氛圍。首先要加強對教學創新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宣傳,將創新精神、創新思想和創新要求傳遞給每一位青年教師,讓教師感受到創新的重要性和創新力量,形成以專業為中心的教學共同體,強化教師相互指導和交流合作的自覺意識,使教學創新在交流與反思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自覺行動。校領導要積極倡導并加以行為示范,做教學創新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實踐者”與“推動者”。

3.4學校應建立推動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提升的管理機制。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推動教學創新能力提升的管理機制。學校要有良好的政策、制度和輿論支持,要把創新性教學和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建立起教學資源、教學管理、教學服務等一系列保障體系。教學研究部門應緊跟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及時傳播先進的教學理念,提供教學創新理論、方法、技術和成果信息;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學習培訓、學術交流,開展教學研究,開展校企合作活動,使不同的學術觀點和思想相互滲透,使教師理論水平始終處于學科發展的前沿;同時,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教學管理部門應實施適應教學創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加強學校教學創新整體氛圍的營造,放手讓青年教師開展教學創新實踐,賦予教師在教學上更多的自由度和一定的自主教學裁量權,使教師擁有更寬泛的教學創新“心理安全”空間,及時給予教學創新指導及資金扶持,并通過優課優酬、樹立先進等激勵措施激發教師對教學創新的參與熱情及成就感。教學管理部門應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通過資深教師的傳幫帶,團隊成員間教學問題的研討,產生不同觀點的碰撞,引發教學創新思維,培養教學創新能力。教學督導部門應同步更新教學督導理念,避免按照陳舊的理念監督、檢查、評價青年教師的授課效果,影響青年教師開展創新性教學活動和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積極性。

3.5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突出對教學創新能力的考核評價。通過考核評價機制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是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關鍵。目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中關于對教學創新能力考核評價的指標較少,應補充完善,突出對教師平時教學創新能力表現情況和教學創新成果的考核,對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做出恰當的評價。同時,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創新成果獎勵機制,制定青年教師教學創新成果獎勵辦法,定期給予教學創新能力強、教學創新成果顯著的青年教師一定獎勵,以激勵青年教師不斷提升教學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隋幸華,彭陽紅.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動力機制研究:ERG理論的視角[J].教育現代化,2016(37):89-91.

[2]游旭群,王振宏.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及其發展[J].當代教師教育,2013,6(2):1-4.

[3]王敏芝.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發展路徑探析[J].當代教師教育,2014(2):38-42.

[4]李海,鄧娜,楊小雯.論教學理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學研究,2004(3):232-235.

[5]高玉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創新行動計劃的推進與實施[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7,31(5):93-96.

作者:龍小波 李鴻 羅仁芝 單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