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路徑選擇

時間:2022-07-16 11:32:41

導語: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路徑選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現狀,然后從青年教師和學校兩方面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路徑,包括樹立積極的教育觀、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

關鍵詞: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根據教育部官網2018年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有1601968人,青年教師有534102人,約占專任教師隊伍的33%,青年教師已成了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并且受到國家和廣大學者的關注。其中,地方工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陣地,其教學質量的優劣不僅決定著工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甚至會影響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大局,因此提高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現狀

(一)專業知識充分但實踐教學能力不夠。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使地方工科院校的師資力量逐漸年輕化,這些青年教師學歷高、理論基礎雄厚、專業知識掌握扎實,有效地改善了當前地方工科院校的教師隊伍結構,但多數工科院校中的青年教師都非師范專業畢業,普遍未接受過系統的教學理論與實踐培訓[1],對課堂的教學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時間短、教學經驗有限,他們迫切希望進行職后培訓,但入職后培訓內容過于單一,又缺乏針對性,很難短時間內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二)教學手段先進但教學技能不夠全面。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作積極,在課堂上能較熟練地操作多媒體、實驗儀器,敢于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但相比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青年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對整個課程體系缺乏準確的把握、難以突出重難點等問題,學生也普遍反映教師存在上課時很少提及與課程相關的拓展性知識,照本宣科、“滿堂灌”教學、教學語言邏輯差等問題,并且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思路。(三)重科研輕教學,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階段高校多以績效考核、文章考核等來評判教師,極大地弱化了以教學為主的課堂氛圍。雖然這樣的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高校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但如今卻成為評定教師職稱的依據,致使青年教師無法全身心地將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之中,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能力逐漸呈下滑趨勢。

二、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路徑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它不僅受到個人條件的限制,還受到學校等大環境的束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真正提升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青年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更需要工科院校的大力支持和改革。(一)青年教師層面。1.樹立積極的教育觀。青年教師的教育觀無法依賴別人的幫助,需要青年教師自身意識的不斷提升才能真正構建。首先,地方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師需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2]。青年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積極投身學習之中,不斷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知識,樹立“先教己后教人”的正確意識。其次,正處于入職適應階段的青年教師作為一支新生軍在教學工作落實上常會遇到重重困難,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常會覺得有心無力,因此筆者認為青年教師應該具備一種責任意識,明確責任不是為了他人而樹立,而應是發自內心地將教學工作作為自身的責任。2.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的高低是教師職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首先,青年教師應以自主學習為主,以參加學術研討會為輔,了解本專業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前沿,力求將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相結合,完善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其次青年教師需時刻將教學反思運用于教學工作之中,明確自己的不足并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改進教學設計,使教學實踐日趨完善,亦可靈活運用相關工具幫助自己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如筆記、錄像等,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3.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教學與科研之間并不矛盾,兩者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地方工科院校管理者應打通教學與科研之間的渠道,為青年教師將科研融入教學提供契機,同時青年教師需及時更新教材和教學內容,將學生的畢業論文(或設計)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其次,完善地方工科院校教學和科研的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質量指標中融入科研因素,在科研成果評價中引入教學因素,真正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二)學校層面。1.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地方工科院校應合理利用職前培訓與職后培訓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且在青年教師的培訓中安排多元化的培訓內容,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性辦法[3]。首先,合理優化職前培訓。高校應聘任本校教學名師或專家進行培訓,而不是由教學經驗不足的行政人員代為培訓,并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課后討論、觀摩專家教學,輔助專家教學等培訓內容,鼓勵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問題,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次,職后培訓多樣化。當前高校所實行的流動培訓是針對青年教師職后培訓的有效方式,地方工科院校應加強對流動培訓方式的重視,在完善學校內部培訓的基礎上讓青年教師接受與本校不同的職后培訓,避免青年教師形成教學的思維定式,以此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2.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地方工科院校現有的考評機制已嚴重影響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提升青年教師對教學的重視程度,地方工科院校應加強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比重,合理分配教學與科研的時間。現今,地方工科院校的考核辦法大多數是由學生以直接或匿名的形式在網上填寫評價表,這樣的考核方式時效慢、效率差,以至失去了它原本的應有之意。筆者認為有效的評價形式應該是由學生和評教教師當堂做出評價并在課后及時地傳遞給任課教師,讓他們及時了解在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其涉及的敏感性問題再由評價者以匿名的方式填寫并做到及時反饋,以此來緩解當前評價機制的缺陷。3.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地方工科院校應盡可能多地為青年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場所。在教學管理方面,地方工科院校初期應以青年教師擅長的學科安排教學課程,發揮青年教師的教學優勢,以此增強青年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同時,地方工科院校應建立青年教師相關資助制度或為青年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資金,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之中,盡量把每位青年教師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生活管理方面,地方工科院校亦應做到人本化管理,及時了解青年教師的個人情況,學會傾聽青年教師的聲音。

三、結語

“教育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質量不僅對學校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工科人才培養也至關重要,甚至還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在當前國家政策的導向下,本文從教師自身、學校兩個方面提出當前我國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相關策略,希望為我國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襲雅楠.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2]王艷芬,劉銀,徐初陽.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科院校青年教師[J].安徽化工,2015,41(1):98-100.

[3]李曉靜.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2):109-111.

作者:張蔆奧 代德偉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