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探討
時間:2022-04-09 03:07:01
導語: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貴州省開展山地戶外運動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但人才培養模式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硬件條件不夠好、校企合作企業規模小,實力差、培養類型單一等。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貴州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的構建模式,以提高人力資源儲備和提升專業人員職業能力,推動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山地戶外運動是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產物,具有驚險刺激、充滿挑戰等特性,因此,隨著戶外運動人口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戶外運動。戶外運動從歐美傳入到中國以后,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普及和發展。貴州省獨特的地形地貌,為山地戶外運動開展提供了資源優勢,貴州省政府高度重視,目前正在大力的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努力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由于山地戶外運動更多的受到大眾的喜愛追捧,社會對其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導致山地戶外人才的培養與需求不匹配。因此,非常迫切培養大量高規格的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本文旨在研究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指導。
1山地戶外運動的基本特征
山地戶外運動起源于20世紀初的歐美國家,隨后不斷發展壯大。2005年4月,被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為正式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中國登山協會在申請成為“我國正式的體育項目”時,之前所提交的名稱叫做“戶外運動”,但是為能凸顯和登山運動間的關聯,適應我國體育運動的管理體制,稱其為“山地戶外運動”。最初的山地戶外運動定義為:在戶外自然的山地地形或者其他地形進行的一組集體運動項目群,包括山地的運動、峽谷的運動、野外生存(含露營)以及荒漠的運動。山地戶外運動主要指的是在一個自然的場地之中,進行一項集體的運動項目,簡稱為“戶外運動”,在目前,這一概念被廣泛的引用。隨著山地戶外運動越來越被廣大的體育運動愛好者所接受和喜歡,關于戶外的一些安全知識,以及戶外的使用技術也成為了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所關注的熱點。那些看似非常簡單的行前準備、山地中的露營生活、繩索的使用都充斥著新奇和安全知識的趣味。當遇到突發情況時,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在這一過程之中具備了許多實用技術和知識,使人能夠更好的體驗到戶外運動的樂趣。在享受風景的同時,凈化心靈,釋放生活中的壓力。
2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現狀
貴州獨特的地貌對山地戶外運動開展有明顯的優勢。2.1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賽事開展情況。從整體來說,貴州山地戶外運動開展的賽事規模以及賽事的水平逐年都有提高,賽事的覆蓋面逐年擴大,社會資源對于賽事的關注以及投入上對比以前也有所提升。貴州一共有9個地州、88個縣,峰林秀水和喀斯特占據了整個貴州省面積的73.6%,并且擁有喀斯特的所有地面形態。喀斯特的地貌特征就是在很小的范圍之內,地貌存在非常大的落差,因而形成了像紫云格凸河以及燕子洞等等這種非常獨特的地貌。這種獨特的地貌,已經被國際權威人士認作為“世界級”適合開展攀巖等運動的場地,這些獨特的地貌,為貴州大力開展山地戶外運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1]。山地戶外運動的賽事內容主要是根據不同的項目來確定的,項目種類可以豐富山地戶外運動的內容。經調查統計,從1997年到2017年,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包含內容有18種,如漂流、山地綜合挑戰賽、攀巖、定向運動、跳傘等等。諸多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極大的滿足了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不同需求。山地戶外運動賽事中,開展最多的運動項目依次是山地自行車、戶外挑戰賽、徒步、山地馬拉松等。運動員是體育運動的核心,沒有大量高水準的運動員參賽,那么整個賽事也就沒有多大意義。據統計,每年參與貴州體育戶外運動的人員由少增多,水平也在提升,尤以國外高水平運動員的參加人數最為明顯。整體參賽人數量直線上升,這與我國體育政策的頒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2]。2.2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人才培養現狀。2006年全國初級戶外指導員培訓班第一次進入貴州,此后每年一期,最近幾年隨著高校教師戶外課程師資培訓班、攀巖教練員培訓班、山地救援培訓班相繼落戶貴州,培養期數、人數和培養質量都在不斷提高,從事戶外俱樂部領隊、教練的人數也在增加。因此,整體來說,目前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的人才培養已經進入健康的發展軌道。
3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研究
通過對部分地區高校戶外運動人才培養的專項課程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其主要模式為“3+1”的模式。即,其培養的目標是三個行業的崗位,并有半年的實習期。同時,通過對社會中相關職位職業能力方面的調查分析,制定出了關于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目標,這種目標適合于戶外行業崗位的要求。在戶外運動課程的目標方面,由于結合實際情況,所以通常都較為合理,能夠推動戶外行業人才培養。然而,從長時間來看,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起到人才培養的推動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3.1人才培養的硬件條件不足。目前,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在教學場地和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方面還不足。由于這項運動需要依靠場地以及相關裝備來完成,鑒于當前缺器材、少設施的情況,無疑會對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教學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和提升。相關部門和培養單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劃撥專項資金對培養單位硬件條件進行改善,還要對培養質量進行監管,才可以更好地推動戶外運動的專業人才培養。3.2校企合作中部分企業實力較差。在當前形勢下,校方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實踐型戶外專業人才,會選擇同一些體育文化公司、戶外協會、戶外俱樂部等企業合作。而這些企業為了提升自己的實力,會從學校吸取優秀人才,企業根據自身的崗位需求來定向培養,也會選擇同高校合作。如此一來,校企合作就成為了一種趨勢,對于推動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的。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合作的方式比較簡單,而校方存在對合作本身的追求,而忽略了對企業基本情況的考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看重合作企業的實力。這就導致在這些企業中實習的學生并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機會,自身能力無法得到更好的提升,影響今后職業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和實習生的共同努力,選擇實力較強的企業進行合作,切實為學生著想,才有助于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培養。3.3培養類型顯得比較單一。目前,隨著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社會對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除了中國登山協會培養外,開設專門的戶外運動專業的高校較少,且存在師資、場地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造成在戶外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著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推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和高等院校應當展開實際的研究調查,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和運動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改變這種狀況。
4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從事山地戶外運動合格的專門人才,能帶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良性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養模式的構建并不是依靠培訓就能夠完成的,在對于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模式的構建上,應從多方面考慮,整合校內資源、協會資源和企業資源。4.1建立健全法規體系,保證校企模式的實施。德國的“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是根據德國的《高等教育法》的相關法規,選擇學校和企業兩者之間合作,這兩者合作,是具有德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其保駕護航的。為此,我國在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可以借鑒國外的培養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盡快起草、執行并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所需要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之下,才能夠有效的改善我國現階段的山地戶外人才培養和企業合作模式的法規保障問題。4.2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建立實訓基地是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產物,它是一個由理論與實踐轉換的重要場所。學校應該注重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的相關硬件條件和實踐平臺。由于山地戶外運動涉及的項目較多,會出現師資不全、設備不完善的問題,可以采取地方融資或者政府補助的方式來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的相關硬件設備[3]。4.3注重大中專院校人才培養。隨著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飛速發展,戶外運動人口的增加和戶外運動人群對戶外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因此,目前對于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登山協會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有限,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所以要注重大中專院校的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可以在大中專院校內,結合實際的情況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專業,滿足現今社會對于山地戶外運動人才的需求。要根據本科生、專科生、高職生各個層次的不同,采取合理的培養方式和方法,對其職業能力和職業角色進行定位,盡早實現專業化培養。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于戶外運動教育的投入,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山地戶外運動事業并從事專業化的道路之中。4.4強化山地戶外運動培訓工作。首先要不斷強化山地戶外運動的教練職業能力。我國的山地戶外運動教練和領隊一定要取得了相關的資格證書以后,才能夠從事職業化工作。例如戶外的領隊必須要經過了中國登山協會的專業培訓,在培訓合格之后才能夠取得登山協會所頒布的“戶外領隊從業資格證書”,從而正式的帶領隊伍開展戶外活動。另一方面則應不斷強化山地戶外運動培訓內容,山地戶外運動包含了多種運動種類[4]。因此,在山地戶外運動內容上,不僅要注重實踐,還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綜合使用。在山地戶外運動培訓內容上,應以“安全”為首位,注重安全知識和相關緊急情況措施知識的培訓,這樣才能培養出更高規格的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讓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能夠安全的享受山地戶外運動帶來的享受。4.5搭建綜合能力職業素養平臺。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是山地戶外專業人才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山地戶外運動對于專業人才的素質有著非常特殊的要求。這些素質的培養,不僅僅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和經驗的累積才能形成。如果對于山地戶外運動只是進行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達不到較好的綜合能力職業素質要求的。必須要創建除了傳統的課程教學以外的山地戶外運動培養體系。因此,可以通過搭建職業素質培養平臺,讓每一位山地戶外運動學員參與其中(如圖1所示),首先,讓眾多戶外運動專業的學生到戶外運動俱樂部進行兼職,獲取直接體驗和經驗;其次,應該較多的承接社會團體戶外活動,由培訓管理者指導,學員參與具體的培訓工作;最后,可以讓學員自行的組織多起山地戶外活動,培養獨立培訓和組織的能力,同時還要參與戶外運動的相關課題,這樣就可以達到多個方面、多種途徑來培養合格的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5]。
5結束語
山地戶外運動是一項綠色運動,融合了健身、環保和文化的理念,隨著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利用貴州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開展戶外活動,能對貴州省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當前山地戶外運動在貴州省開展越來越多,賽事水平逐漸提高,然而山地戶外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尚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構建貴州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殷治國,王鋒,張筱晟.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6):75-78.
[2]李佩聰.我國山地戶外運動員競技能力表現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以近5年我國山地戶外運動優勝代表隊為例[J].中國體育技,2016,52(3):132-139.
[3]周紅偉,虞超英.浙江省戶外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6):35-38.
[4]劉金鳳,洪邦輝.貴陽花溪大學城山地戶外體育旅游休閑基地建設構想[J].貴州體育科技,2014(3):8-14.
[5]劉小明,楊敏,李軍.桂林山地戶外運動發展路徑選擇研究[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7(1):139-140.
作者:鄧萬里 溫杰 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