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6-05 10:42:36
導語:標準化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對某社區健康教育講座過程中使用的標準化課件效果進行多維度的綜合分析,探討其使用效果。方法收集近2年社區健康講座課件使用資料并分析其使用情況;并對近2年較固定的18名講師及隨機挑選其中5名講師最近10場社區健康講座分別使用標準化和非標準化課件的授課對象220名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結果標準化課件在社區健康講座過程中使用率高,占總講座數的81.7%。講師對標準化課件的授課時間、課前準備時間及對課件滿意度都優于非標準化課件(P<0.05)。授課對象對使用標準化課件授課效果與滿意度也明顯高于非標準化課件(P<0.05)。結論標準化課件深受講師與居民的喜愛,能夠有效提高了授課效率與質量,更好促進社區健康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社區健康講座;標準化課件;效果評價
近年來,上海市徐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了更好地提升社區醫院對于社區居民健康30分鐘小講堂的效率及質量,對標準化課件的制作及使用進行了探索。從2013年開始,經過1年多的時間,收集社區有經驗的講師選送的社區講座課件,獲得原創作者的允許,經過區疾控健康教育科標準化課件制作團隊對內容適當的調整及排版編輯,使得課件內容通俗易懂,更貼近社區居民的健康講座,最終形成一套標準化課件共63個。一次成功的健康教育講座對社區居民是一次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醫學知識的洗禮,最終目的是改變其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習慣,達到“知信行”的統一[1]。筆者對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2年的社區健康教育中標準化課件開展狀況的研究,圍繞目前的實施狀況,評估其實施效果,總結可行的經驗,為社區健康教育運用標準化課件提供科學方案,旨在讓標準化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1對象及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文以“本中心”替代)參與社區健康講座的講師及參加講座的社區居民作為主要的調查對象。1.2調查方法。通過匯總本中心近2年社區健康教育條線人員對于每月社區講課PPT的使用記錄,分析對比標準化課件及非標準化課件的使用情況。對本中心主要參與每月健康小講座的20名講師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分析對比講師使用標準化課件與非標準化課件的效果及滿意度評價。針對授課對象隨機挑選其中10場小講課的聽課居民一共220人,其中5場使用標準化課件隨機選取110人,另外5場使用非標準化課件隨機選取110人,分別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對不同課件授課后居民對知識接受程度及滿意度進行分析對比;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實施效果是否存在差異。
2結果
2.1調查對象情況。本次共調查授課對象220人,回收有效答卷207份。使用標準化課件對象105人;男性21人,女性84人;年齡(68±7)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1人,初中48人,高中30人,大專及以上16人。非標準化課件對象102人;男性16人,女性86人;年齡(69±6)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3人,初中44人,高中32人,大專及以上14人。兩組授課對象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鈞無顯著性差異,2.2課件使用情況。2017年6月—2019年5月,連續2年本中心健康教育條線健康30分講堂課件使用記錄共120場次,其中使用標準化課件98次(81.7%),非標準化課件22次(18.3%),標準化課件使用率明顯高于非標準化課件。2.3課件滿意度。通過訪談及問卷采集18個講師分別使用兩種課件的授課過程所需時間(min)、授課前準備時間(min)及滿意度評分0~100分(0代表不滿意,100代表很滿意)。見表1。2.4授課后居民對兩種課件的總體評價及滿意度分析。標準化課件的評價指標普遍好于非標準化課件。見表2。
3討論
3.1標準化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過程中使用率高。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社區標準化課件使用率為83.3%,高于非標準化課件,主要由于標準化課件針對的是社區健康教育當中居民比較感興趣且有相關需求的內容為主,實用性比較強,而且大部分講師考慮到課件制作比較麻煩,所以現有的標準化課件顯得更受歡迎,特別對于年老的講師對課件制作有一定的困難,標準化課件對于他們來說意義更大。3.2講師對標準化的課件使用效果及滿意度分析與討論。3.2.1標準化課件比非標準化課件能夠更好把握授課時間。在我國,目前大中專院校一個標準課時通常是45min,而在社區的健康教育講堂上,此“學生”非彼“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退休老年人,他們很難沉得住氣聽完45分鐘乃至更長的課,所以30分鐘左右最合適[2]。標準化課件制作過程就是按照30分鐘講堂的時間標準,將課件的頁數及內容進行增減試講,使得不同講者對于課件預估講課時間接近30分鐘,而非標準化課件很多都是講者自己或者是借用別人的模板進行修改而成,容易導致講課時間過短或者過長,比較難控制講課時效。授課時間合理控制在30分鐘左右,可以讓居民有充分的時間在講座結束后進行提問或咨詢,增強授課效果。3.2.2標準化課件可有效減少講師課前準備時間,提高講者的效率與滿意度。社區健康教育講座的講師大部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并非專業教師,很少參加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相關培訓,對課件制作比較陌生,導致多媒體課件制作缺乏科學性、簡潔性、邏輯性[3]。而且醫務人員平時工作繁忙,很難抽出充足的時間去重新制作課件,即使借用他人的課件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修改。標準化課件在內容上相對系統完整,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能讓聽眾更容理解與接受。講師只要根據自身的講課要求稍作增減,無須花費大量時間去修改,進而提高講師對標準化課件使用的授課效果及滿意度。3.3居民對標準化課件效果評價及滿意度較好。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利用軟件中的附加功能進行代碼輸入,提升講師與聽者之間的互動性,提升整體課堂效果,使受眾主動進行教學參與,更好地接受課堂知識[4]。多媒體課件評價不僅要看內容的準確性還要考慮內容的表現方式、反饋設置以及媒體特性的體現。課件內容的準確與學習對象的適用極其重要[5]。標準化課件的制作基本符合多媒體課件的評價標準,并結合社區健康教育特點,內容更貼近授課對象的需求及運用,課件版面設計相對美觀、形象、生動,語言簡單通俗易懂,更有利于授課對象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由于社區健康教育授課對象主要是社區普通居民,他們當中很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如何更好運用授課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到授課對象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因此對于健康講座過程中課件的質量及講師的授課水平具有一定的要求。標準化課件根據社區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所涵蓋主題相對比較廣泛,經過統一開發提供基本能夠滿足社區講課需求,時間上不僅能夠更好的控制授課時間,并節省了講者對于講課前的準備時間,課件設計上視覺精簡大方、圖文并茂,告別滿屏都是文字的處境,有利于授課對象對內容的理解及運用,不僅能夠提高講師及聽眾滿意度,優化授課效率,而且能夠更好地促進社區健康講座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閆萍,楊東明.淺談醫院健康教育中的專題講座[J].吉林醫學,2011,32(1):190.
[2]陸富民.社區健康教育講座技巧初探[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0):1208-1210.
[3]任潔娜.多媒體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講座中的利弊分析與對策[J].全科護理,2013,11(306):3158-3159
[4]雷婧婧.多媒體課件制作應注意的問題分析與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38-239
[5]趙丹.多媒體課件評價標準研究[J].科教導刊(下),2018(12):38-39,41.
作者:江新浪 鄭東鵬 單位: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上一篇:區塊鏈技術與社區教育教師工作研究
- 下一篇:社區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