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實行探討
時間:2022-02-14 04:39:00
導語:簡述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實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大批適合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針對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與途徑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語文素質教育途徑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課本知識,使之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評價方式趨向單一,即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課上肢解課文,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講解;課下大搞“題海戰術”,進行強化訓練,以致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受到了嚴重傷害。素質教育則要求我們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實行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已經意識到語文教師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把教學過程聚焦在“學”上,才能徹底改變傳統語文教學“重復低效”“形質異化”的被動局面。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1、注意掌握課堂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教學目標指預期的教學效果,一般分為實質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兩種。前者規定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后者包括發展學生的體力和心理素質及能力兩個方面。語文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上應體現這兩種目標的統一。實質性目標是基礎,發展性目標是核心。
2、保持課堂教學內容的“滲透性”。首先,語文教師處理教材時,如果注意由舊知引入新知,由熟引入生,就能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就能加強教材的系統性,減輕學生在學習中的負擔。其次,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內容時,要把以書本知識形態體現的教材內容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就要充分考慮他所面對的學生的特點和水平,把教材的邏輯體系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結合起來,確定教學的“序”,這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讀物量。擴展閱讀分兩條線進行:一是假期課外閱讀,一是日常課外閱讀。在學生放假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包括有中外名著,唐詩宋詞鑒賞等等。其中文學名著只要求泛讀,不做檢測;古文和詩詞鑒賞則要求精讀,并做考查。日常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選擇多種讀物。自讀篇憑興趣讀,靠悟性品,課外獨立完成。
4、培養主動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發言。首先,以高度的熱情和極大的耐心,喚醒被應試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靈,激發學生戰勝自我的勇氣。為了克服舊習慣的強大惰性力,使熱潮不致降溫,還必須建立課堂發言的競爭機制:每周六由隊長調查隊員在各科課堂舉手次數(自己隨堂記錄),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師當眾發表成績并做講評;期末將課堂發言成績記入檔案。自從開展“每周一評”的活動以來,語文和其它各科的課堂發言就出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局面。這種學習觀念,目標是求全的,原則是務實的,態度是主動的,心理是強健的。只有樹立這種新觀念,養成這種新學風,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才能使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變成全面提高素質的訓練場。
5、開展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定期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來彌補學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小缺憾,就顯得很有必要。在講座課上,學生只管聽、只管記;課后,既不復習也不考試;全憑專家感化和學生的興趣,在熏陶漸染中使學生的文學與文化修養得以提高。講座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教師應在開學初擬訂好計劃,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不隨意改變。舉辦講座時教師應盡量使課堂容量豐富充實、具體到位。大到文學史上某個熱點問題,小到課堂上某個容易忽略的知識點,都可以作為講座的內容。講授時教師盡量以口若懸河的旁征博引吸引學生;以聲情并茂的即興發揮感染學生;以才華橫溢的自由揮灑駕馭學生;以收放自如的學者氣質征服學生。
6、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活動是施展才能的舞臺、謀求發展的陣地,是脫穎而出的契機。在教學中適時開展一些開放、多彩、活潑的語文活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凸現,才華得以展示,使之獲得強烈的成功體驗。課前課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5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即興發言、佳作鑒賞、讀書心得交流、口頭作文比賽、語文知識競賽、詩文片段背誦比賽、名人偉人介紹、學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及學生需要,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彌補課堂教學不足。語文活動應以語文教學為中心,用它鮮活色彩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之為教學服務,在激發學生興趣、展現個性特長的同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語文教師若不抓緊時間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不僅要落后于時代,而且要誤人子弟!當前高考也正不斷加大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考查,因此素質教育已經不是要不要開展的問題,而是怎樣開展的問題了。隨著語文教改的不斷深入,多樣性的教法必然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使語文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袁正光、朱建民,關于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人民教育》2005年
- 上一篇:簡述老師主體性教育思考
- 下一篇:探索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及改進方法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