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31 03:16:45
導語:中小學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網絡的發展使中小學圖書館可以獲取廣泛的信息資源
網絡的發展拓寬了中小學圖書館的資源空間,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獲取廣泛信息資源,為中小學師生提供導讀、瀏覽、查詢、檢索等多種信息服務;電子期刊尤其是聯機檢索型電子期刊在提供二次文獻信息的同時,能提供教學參考資料的檢索;中小學課程可以建立網上資源數據庫,進行資源共享等[1],為中小學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信息資源保證。
1.2數字圖書館為中小學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基礎
2003年3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室)規程》,從政策層面規范了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要求,《新規程》第七條提出:“圖書館要重視和加強圖書館與校園網的結合,實現網上電子圖書資源共享。”從此,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有了可以參照和衡量的依據。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有將近10000所中小學校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有的中小學通過區域教育城域網的途徑也實現網上數字圖書共享,成為中小學圖書館開展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堅實基礎和支撐保障。
2制約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2.1理論上的瓶頸
我國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總體水平起步較晚,理論研究較國外信息素質教育尚不夠充分,在教育實踐中沒有統一的指導和規范的標準。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素質教育等同于信息素質教育,或者把信息技術教育等同于信息素質教育,因此,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尚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仍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改進和創新[2]。
2.2傳統教學模式的困擾
“以書本為中心,傳授文化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廣大教師頭腦中早已形成了思維定式,其影響是深遠的[3]。素質教育的出現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觀、學習觀和課程觀,在教學觀念上倡導適應個別差異,在方法上要求教師有效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手段,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形成一個整體,為學生充分發展提供了種種機會和條件,它對傳統教學模式是一個有力的沖擊,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必然存在種種障礙。
2.3教師的信息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質普遍不高,主要表現為知識結構較窄、信息面不夠廣、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度、教育觀念過時等等,阻礙了素質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不少教師不愿接受新知識,拒絕接受新信息,跟不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墨守成規、固執己見;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掌握不夠,信息能力較差。
2.4嚴重忽視了圖書館的作用
中小學生沒有充分利用圖書館,沒有利用信息檢索去獲取資源。由于資金和觀念上的原因,多數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都非常匱乏,最為困擾的是大多數教師和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功能;再者,由于圖書館人員素質偏低、硬件不到位、經費拮據、學校領導不夠重視、學生忙于應試教育等等原因,中小學圖書館在促進學生學習和能力培養方面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2.5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存在著地區不平衡狀態
信息素質教育同樣需要經濟的強有力支撐和設施的完善作為保障。目前,經濟發達地區尚能具備課程教學和學科整合兩種模式同步進行的經濟基礎[4],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素質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而較偏僻的農村地區則很難見到電腦,不能依靠其進行正規的信息教育。信息素質教育“城市比農村強、中學比小學強、重點學校比普通學校強”的特點,阻礙了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職能的有效實現。
3加強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創新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的途徑
3.1轉變思想觀念
中小學圖書館(室)是學校的書刊資料信息中心,是最重要、公共化的教育資源,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是配合新課改進行教育教學科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加強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是學校辦學條件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
3.2發揮圖書館職能,更好地為信息素質教育服務
3.2.1營造優雅舒適的閱覽環境,提供現代化服務
優美的環境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能使人愉悅;因此營造一個窗明幾凈、寬敞舒適的借閱環境,能使學生體會到在圖書館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從而激發他們利用圖書館的愿望和激情。中小學圖書館要不斷建設和完善現代化設備,接入校園網,開辟先進的電子閱覽室、視聽室,購進電子圖書和音像資料,配置復印機、掃描儀等現代化辦公設備,為信息素質教育創造現代化的物質條件。
3.2.2堅持高質量、多樣化的原則豐富藏書
中小學圖書館應立足基礎教育的特點,圍繞教育改革,從整體考慮書刊的購置計劃,在制定計劃和采購之前要征求廣大師生的意見,堅持高質量、多樣化的原則。要盡量滿足興趣廣泛的學生之需,合理使用經費,保障新書的訂購。為信息素質教育提供強大的智力保障。
3.2.3增強館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敬業精神
中小學圖書館人員的職業道德具體表現為:“忠于職守,熱愛工作,平等對待師生,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維護知識自由,為讀者保守秘密。”[5]因此,圖書館員要具有高度的道德覺悟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在履行職業義務中獲得道德自由。在知識經濟和網絡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僅是簡單的文獻收集,其工作技能要求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工作內容不斷延伸,因此對圖書館人員的知識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圖書館人員要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提高技能,積極面對挑戰,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勝任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要求,更好地為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服務。
3.3建立健全制度,加大經費投入
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建設工程,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要有制度保證[6]。因此,各有關職能部門應該聯合出臺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的硬性規定;要加強中小學圖書館的硬件建設,努力按師生比例要求設閱覽座位;要切實抓好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室)圖書的配備工作,圖書生均藏書量應遵照“兩全普九”和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藏書量配備標準》要求執行,而且每年新增圖書比例應以不少于藏書總量的3%進行遞增,做到保證圖書質量,圖書結構合理,提高圖書的可讀性。有關主管部門要大力支持學校圖書館建設,有一定的經費投放預算。同時,可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圖書館建設[7]。另外,政府還應提供經費支持,確保中小學圖書館穩定發展。
3.4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并實現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
中小學圖書館可以依據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和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比如開設“圖書館技能訓練”“讀書匯”“讀書漂流”等活動課,供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還可編寫《中小學生圖書館技能與自學方法》《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等校本教材,供學生們閱讀使用。這些校本教材主要講授信息資源和圖書館的基本知識、閱讀通用方法、網絡資源搜索引擎與工具書使用方法、讀書筆記寫作法、小論文寫作選題及搜集資料的途徑方法等內容,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提高利用圖書館資源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技能。
3.5公益講座進校園
目前,圖書館公益講座已經成為部分中小學圖書館讀者活動的文化品牌[8]。中小學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深入校園舉辦適合中小學生的各類講座,特別是針對信息素質教育的講座,內容可包括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網癮形成、危害與戒除、外國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等;多以故事引導,案例分析為主,拓寬青少年通過信息教育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渠道,不斷加強自己收集整理文獻信息的能力,培養終生學習的興趣和素質。講座可以采用老師現場講座或視頻的方式進行,前者感性直觀,可以開展現場互動;后者經濟靈活,受眾面廣,還可以聆聽名人大家的聲音,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3.6讓圖書館成為學生寒暑假日的學習樂園
每年寒暑假一些中小學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都適時舉辦各種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假期新書閱讀、名人名篇主題閱讀、綠色網絡導航、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獻展播、大型公益講座、組織中小學生來館參觀、圖書館知識培訓等活動,都受到了學生讀者的歡迎。總之,中小學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空間,使中小學圖書館在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陳奕工作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 上一篇:職校人文教育反思研究
- 下一篇: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