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時間:2022-10-17 03:50:45
導語:談如何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出發,分析了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問題,圍繞今后如何強化素質教育,論述了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勢在必行,要從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潛能張揚;個性;心理素質
創新能力求知做事綜合能力學會生存;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加強對他們的素質教育刻不容緩。
一、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高校素質教育,是從開發學生潛能為著眼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的:“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專業知識素養。大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學科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熟練基本技能,學科研究能力,練好專業基本功。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科學情感教育,科學精神科學意識教育,注重跨領域學習綜合化趨勢。二是開發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敢于質疑,不要為自己制造偶像,對任何知識都要有批判能力,大膽嘗試,獨立思考,實現知識的遷移。三是張揚個性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主性,主動性,個性極大發展,實現全方位的能力發展,是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第一,對素質教育認識上存在片面性,影響了素質教育有效實施。許多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以為基礎與創新之間有一種天然的正相關,認為基礎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基礎扎實有利于創新素質形成。殊不知,應試教育在基礎扎實方面走入誤區,表現在把基礎教育限定在雙基上,對扎實的度把握失當,誤認為基礎扎實與創新素質之間存在天然正相關,殊不知如果二者關系掌握不當,也會出現負相關,基礎如果扎實過度,會對創新素質產生抑制排斥,導致迷信權威,思維定式,思想僵化,機械重復。有的學生對校園的文化活動缺乏參與意識,不能很快適應大學學習規律,不能從接受型學習轉變向創造型學習。有的學生注重學習專業課,對公共課和選修課忽視,有的學生缺乏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這些都難于適應信息量越來越大的現代社會,。第二,素質教育內容發展不均衡。一是片面注重人才專門性。知識面狹窄,學習興趣不濃,學生個性和特長發揮受到壓抑,生活缺乏情調,心理氣質不能得到培育。二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成效不顯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抬頭率低。有的學校不重視思想政治老師,對他們不一視同仁,是后娘養的,導致教師積極性受到挫傷,沒有歸屬感,專業發展受到限制,限制了他們對教學方法管理方法的創新思維。課堂講授配方陳舊,工藝粗糙,包裝不那么時尚,親和力差等問題,缺乏創新動力,缺乏積極性創造性。三是缺乏人文素養。重視科學知識,忽視人文知識,重視外語學習忽視漢語言學習,有的學生不會鑒賞文學藝術,忽視文學感染熏陶作用。四是不重視身體心理健康。有的學生興趣愛好不廣泛,鉆進狹窄的專業,滿足于按部就班,遇到問題沒有自信,膽怯后退,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焦慮抑郁。忽視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教育,忽視科學與社會技術關系教育,忽視科學過程與方法的體驗,忽視學科內部與學科之間綜合聯系,造成學生發展缺乏發展后勁。五是創新能力不強。學習智商高,掌握前人的知識精華快,但是缺乏創新思維、形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性思維,不善于在實踐中突破傳統禁錮和束縛,不善于突出新概念新理論和創造性作品。高校中缺乏大量創造性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高校素質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動國家興旺發展。
三、如何加強高校素質教育
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提高關鍵在于教育,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發揮高校教書育人功能,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第一,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大學是人生道路上一座里程碑,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種觸動人心靈的教育,就是解決如何做人的問題。道德是人們共同的行為尊則和規范,它維護經濟發展,維系和諧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穩定和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樹立道德觀念,遵守道德準則,實現道德理想。增強道德責任感,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道德可以協調人們之間的關系,使個人和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逐步完善和諧。道德還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溝通功能。使大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接班人,要對大學生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一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加強道德修養,塑造優良品質,恪守公民道德規范,遵守社會公德,踐行社會公德。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課堂,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三是環保意識教育,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也要教育引導他人重視環保。四是注重培養和諧個性,形成合乎社會需要的個性品德。四是規則教育,明確違反道德規范帶來包括倫理、良心等諸方面的懲罰。五是堅持以理服人原則開展道德教育,以情感人,真誠感化,以身作則,以身立教。第二,職業素質與職業精神教育。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練就較高的技術水平,既重視理論,又重視知識能力,同時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事業心,靈活的應變能力,獨立性,自信心等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提高健康素質。做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掌握人際交往原則和方法,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質。身心健康有助于潛能開發,有助于人際關系和諧,有助于自我意識發展和個性品質完善,使大學生滿懷信心走向社會。第四,廣博的科學文化素養。不能僅囿于狹隘的專業知識,要廣泛涉獵吸取文化科學知識,形成深厚的積淀,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開闊視野,豐富內心。做到學科有機結合,個性興趣極大發揮,探究能力多方面發展,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五,培養求知做事能力,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廣博與專精結合。學會共同生活能力,學會生存發展能力。承認多元社會,增進相互了解,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掌握處理各種復雜關系的技巧。
作者:宋巍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
- 上一篇: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
- 下一篇:淺議初中物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