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基層教師如何適應素質教育
時間:2022-07-17 08:50:47
導語:談基層教師如何適應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素質教育對基層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促進基礎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基層教師;教研
層素質教育持續的推進,對教師也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可以說,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決定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成敗。尤其是黨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基層教師,只有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才能加快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近日,我有幸赴慶陽市東方紅小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培訓,在短暫的三天時間里,我聆聽了主題閱讀發起人劉俊祥老師的專題講座和兩節示范課,還有東方紅小學的張燕、陳蓓蓓、李旺琴,長慶小學的余燕四位老師的示范課,受益匪淺。所謂主題閱讀,即引領學生有主題地讀書,使閱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主題式的閱讀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達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閱讀目標。在感受各位老師精彩做課的同時,我也在深思,作為一名在農村從教12年的教師,與東方紅小學的教育比起來,基層教師應該如何面對與適應素質教育?
一、基層的教師缺乏成長的平臺
幾位做課的老師用流利的普通話講課,駕馭課堂的能力及知識視野遠遠超過基層的很多教師,他們中的很多人,當初和我們都是同一所學校畢業,大家的教學訓練和知識積累差不多是一樣的。但是在東方紅這樣的學校里,面對優秀的同事和挑剔的家長,加之擁有各種豐富的培訓資源,他們很快就成長起來了,僅僅十年的時間,與我們這些基層教師拉開了明顯的距離。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與自身的努力和所處的環境關系非常重要,我記得名師竇桂梅曾談到:“我要學的東西是那么多,為此,我的課才具有理念與思想的支撐,我的課才會上出風骨。晨讀時間,我和學生一起背誦古詩;在語文活動中,我和學生一起講成語典故和寓言故事;晚上,我還要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和教育專著。”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動力作支撐,壓力促前進,東方紅小學這類學校里的教師成長很快,而且在專業上基本上一直在前進。同時,他們每年還有許多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專業上得到提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許多基層教師,缺少這樣專業成長的環境,幾十年書教下來,專業上的提升并不是特別明顯。
二、農村學生的視野還未拓展
學生讀的書少之又少,就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全班45名學生,只有一本作文書的學生有5個之多,其他的學生只有《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么》《歇后語》《安徒生童話》等書,且最多也不會超過4本,閱讀量少得可憐,與課標的要求相差甚遠。再回頭看看東方紅小學的學生,讀書量之多,思維之敏捷讓人驚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修養品行,這是教師的講授不能替代的。在基層,學生恰恰缺少的是閱讀的條件,家庭的限制自不必說,學校也沒有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許多學生除了接受語文、數學與英語的基本訓練外,其他知識的取得很有限。
三、基層學校的教研教改比較薄弱
教育研究是一項實踐性和理論性要求很強的工作,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僅要有問題意識,還要熟悉相關教育政策和教學理論。這就使得許多基層教育工作者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認為普通教師沒有必要進行教育研究。一些教師甚至認為,基層教師只要教學就足夠了,對一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往往缺乏關注。比如這次培訓的內容是主題閱讀,就是教研教改的新成績。同時,在評價標準單一的背景下,許多學校單純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也使一些基層教師只關注教的問題和學生的應試成績,對于見效慢,費時又費力的教研缺乏足夠的信心,一些基層學校的領導甚至也認為教師從事教研意義不大,因而消極對待。只有提高認識,理論與實踐兩手抓,長期堅持下去,才能在教研上不斷獲得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農村素質教育的進步。
四、家長的因素也是制約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基層的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教師講授的那些知識外,家長很少能再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進步。而以東方紅小學為代表的城市重點小學,家長普遍學歷層次高、工作環境較為優越,他們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也比較高,因而愿意,也能夠花很多精力培養孩子成長,他們對學校的教育和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算有的教師想偷懶,想應付,家長也會不愿意。教師、學生、學校和家長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沒有廣大家長的參與與支持,我們的素質教育就很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竇桂梅.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張雨梅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南區小學
- 上一篇:素質教育收效甚微原因及對策
- 下一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