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聲樂課程合唱教學分析

時間:2022-08-13 10:50:47

導語:學前教育聲樂課程合唱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聲樂課程合唱教學分析

摘要:本文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合唱教學現狀的解讀和分析,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當中合唱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中實施合唱教學面臨的問題,給出了聲樂課程中實施合唱教學的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課程合唱教學;聲樂教師

高等職業教育當中,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幼兒園師資為教學目標的。目前全國開設有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高校約有200所左右。雖然各個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盡相同,但聲樂課程都是其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能必修課,是以聲樂大課的形式存在的。那么聲樂課程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上好聲樂課?始終都是教師們在不斷探討的問題。我們要明確的是合唱屬不屬于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教學內容?聲樂課要不要學習合唱作品?能不能學習合唱作品?如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何時進入?如何考核?教師需不需要培訓?如何培訓?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之合唱教學的現狀

(一)學前教育專業之聲樂教學。學前教育專業目前在我校有三種學制:初起專、初起本、高起專。這三種學制都開設聲樂課程。在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使用的聲樂教材當中,包括幼兒歌曲、兒童歌曲、童聲合唱,成人歌曲;成人歌曲當中有獨唱、重唱、合唱。題材和體裁范圍都很廣。但在實際教學當中,由于聲樂課程的形式是大課,教師們通常只能讓學生以齊唱的形式練習所有的歌曲。在選擇歌曲時也只選擇齊唱和適合齊唱的獨唱歌曲。合唱歌曲雖然是聲樂教材中的一部分,但是,實際教學當中并沒有真正進入課堂。在聲樂課的初級階段教師們選擇一些音域窄、節奏規整、好學易唱的單聲部歌曲。學生們通過練習,學習聲樂基礎知識,建立歌唱的基本的聲音概念。在低年級,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到了高年級學生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聲樂理論和一定的聲樂演唱技能,聲樂演唱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五個學期或者九個學期(針對不同學制)都如此進行聲樂課教學,就會出現無論你是男聲還是女聲、高音還是低音、嗓音條件是纖細、靈活還是寬泛、厚重,更不論你是適合唱民歌還是美聲,全班同學都同唱一首歌、同唱一個調。結果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唱歌時有的高不上去、有的低不下來,聲音寬厚的唱民歌拐不了彎、聲音纖細的唱美聲共鳴達不到。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聲樂課的教學效果就會越來越差,教學效率越來越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如果在聲樂課堂上選擇了合唱作品,會使以上出現的問題都迎刃而解。眾所周知,在合唱訓練當中,由于作品是多聲部的,它的旋律、和聲及織體的豐富性,就解決男女聲的音色問題、高低音的問題、旋律單一導致的興趣問題、風格問題等等。前面論述了合唱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大課能不能進行合唱教學?怎樣進行合唱教學?很現實的擺在我們面前。(二)聲樂課程中的合唱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合唱教學中通常會碰到三個問題。1、視唱練耳的問題。在學習一首合唱歌曲時最先碰到的就是識譜問題。最初學習聲樂的時候,學的都是單聲部歌曲,它的旋律線條單一、清晰,全班同學都是一樣的,沒有干擾,自然是容易掌握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們有了一定的聲樂知識和視唱能力,應該可以進入合唱訓練了。但之前的單聲部訓練給學生們養成一種單聲部作品的聽覺習慣,學生們缺乏聲部間傾聽、配合、調整的能力。所以,無論是識譜還是聽覺,加入多聲部作品之后,師生們都會不適應,會感到吃力。多聲部作品是以和聲為基礎的,對于音準、節奏、節拍要求非常嚴格,對學生們的視唱練耳水平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為了唱準多聲部,需要反復的練習,有時候會讓人失去成就感,感覺乏味和枯燥。2、課時的問題。對于不同學制的學生,他們在校就讀期間,除了畢業實習的那一學期,其它分別有九個學期和五個學期的聲樂課程的學習。以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起專為例。聲樂課程如下:通常情況下,一個學期平均只有十六周三十二個學時,聲樂課每周一次兩課時。那么,完成一首單聲部作品,簡單的作品需要一周,一般難度的需要兩周,難度大的作品甚至需要三周時間。以一般難度的作品為例,第一周解決作品的音準、節奏、歌詞、難點等問題,第二周解決作品氣息、音色、情感、形象處理等問題。多聲部的聲樂作品,通常有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甚至更多。由于和聲、織體的復雜,一首合唱作品的學習需要師生們有足夠的耐心,所需要的時間是單聲部歌曲的二到三倍,甚至更多。即排練一首合唱的時間能夠學習三到四首單聲部歌曲了。如此,二聲部最少需要三周六課時,三聲部最少需要四周八課時才能把作品表達的較完整。那么,要進行合唱訓練,課時問題就成了擺在教師們面前的一大難題。3、師資問題。作為一名聲樂教師要能彈、會唱、有一定的聲樂理論素養,就可以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基本的聲樂教學了。而聲樂教師要完成合唱教學,就成為另一個專業學科——合唱指揮的范疇了。這要求教師們在聲樂課堂上,不僅要帶領學生們完成單聲部的聲樂技能訓練,還要組織學生們進行多聲部的識譜學習和合唱排練,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指揮學生完成對音樂形象的塑造。雖然現在學前教育專業大部分聲樂教師都是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合唱指揮法也是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但是這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技能。在最初走向教學崗位的時候,如果沒有合適的時機不斷實踐,指揮這一技能會越來越生疏,最后只好放棄。那么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中,如果教師勝任不了合唱教學,即使規定聲樂課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合唱作品,教學效果又如何呢?顯然,需要對所有的聲樂教師進行合唱指揮法的專業培訓。而且要不斷的為其提供合唱指揮的舞臺實踐的機會。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面臨的這三大問題,導致了我們的聲樂教學是學生入學開始學習聲樂,到畢業最后的考核都是單聲部的聲樂作品,教材上的多聲部作品基本成了永遠的待選。在課程進行到中間階段,很多學生放棄了專業的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盡管她們仍然坐在教室里,但是參與的積極性顯然得到了遏制。因為,全班同學聲音條件各不相同,歌曲的難度在加大,音域在加寬,她們的自身條件限制了她們的進一步提高。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從未登臺演出實踐過。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如何教學、如何組織幼兒園的孩子進行音樂學習都成問題。如果合唱走進聲樂課堂,而且每學期都為學生們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現狀將大大改觀。

二、合唱教學的實施

論述了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我們來看聲樂課堂上進行合唱教學的可行性。如何解決視唱練耳、課時和師資三大問題呢?(一)視唱練耳問題。學生們的視唱練耳水平直接影響到聲樂教學的進度,影響到合唱是不是能夠進入聲樂課堂。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有基礎樂理課程,內容涵蓋了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訓練等。但合唱的學習僅憑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視唱練耳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有效練習才能不斷加強,不斷提高。那么,在聲樂課堂上,教師們依然要通過聲樂學習,促使學生視唱練耳水平的提高,要摒棄那種聲樂課就是訓練聲音、訓練聲樂演唱的方法,視唱練耳是其它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明確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幼兒師資。課堂上教師抓的越緊、學生們越努力;練習曲唱的越多,聲樂作品唱的越多,視唱練耳水平才能提高的越快。所以,從第一學期下半學期就可以開始二聲部的發聲練習,從最初簡單的幾小節音階同向、反向練習開始,到后來的小跳、大跳練習曲;從最初的全音符到后來的附點、切分、弱起節奏,再逐漸的加入歌詞,直至進入到合唱歌曲的訓練。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我認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合唱教學是可以克服視唱練耳問題,第二學期就能進行二聲部合唱訓練了。(二)課時問題。課時問題是一個需要教師們仔細斟酌、精心設計的問題,它和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是密切相關的。視唱練耳水平高,合唱識譜進行的就快,排練占用的課時就少;相反,合唱識譜就慢,合唱排練進度就慢,占用的課時就多。實踐證明,在聲樂課程的初級階段就可以開始進行合唱的訓練。從第一個學期開始進入二聲部訓練,從發聲練習開始,以單聲部練聲曲為主,再以四小節的二聲部練聲曲作為單聲部發聲練習的補充;既練習了視唱練耳,又進行了合唱訓練。一周一條,視練習曲的難易程度而定,一學期可以練習十條左右。其余時間通過齊唱、獨唱歌曲進行聲樂技能練習。第二個學期就可以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簡單的如:《送別》、《長城謠》和一些童聲合唱作品等;一到兩首即可,主要是單聲部的歌曲為主。第三個學期可以唱兩首二聲部的合唱作品,仍以單聲部的歌曲為主。第四個學期合唱作品與其它單聲部的歌曲各半,難度增加一點;第五個學期進行三到四首合唱,其余的學習單聲部作品。如此,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合唱教學,每學期要求一首到兩首合唱作品應該能夠完成。把不同難度的作品搭配好,經過幾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們的聲樂技能、合唱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就是說安排合理,課時問題也是可以克服的。(三)師資問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師大部分是畢業于師范院校的音樂學專業,個別是音樂學院的聲樂表演專業。師范院校音樂學專業都開設有合唱指揮課程,屬于必修課。對于如何進行合唱排練,如何組織并指揮學生合唱并不陌生。只要教師們能夠認真備課,不斷進行教學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簡單合唱作品的排練指揮應該能夠勝任。對于小部分在求學期間沒有學習過合唱指揮法的教師,各地方的高校、教育行政部門、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等,每年都有針對于合唱指揮綜合培訓的合唱指揮大師班,各種層次、各種水平的培訓都有。經過幾次培訓,教師們一定能夠勝任學校的聲樂課堂上的合唱教學。教師們一定要認識到參加舞臺演出實踐的重要性。這樣,他們的合唱指揮技術,組織排練的經驗,會不斷的成熟和完善,指揮水平會不斷地提高。對于聲樂課程中的合唱教學,每學期期末都應該舉行合唱音樂會,師生們都要參與到演出實踐中來。通過演出實踐不斷提高合唱教學水平,因為準備演出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這對于學生們將來的學前教育職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必須要明確的是:1、學前教育專業是在培養幼兒師資,所有的聲樂演唱形式都必須要學習。2、加入多聲部教學是不同聲音條件的學生的需要。包含了所有的聲樂演唱形式的學習訓練才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合唱的人文價值、社會功能不可言喻。也得到了專家們、教師們的共識。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加強合唱訓練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作者:馬金萍 孫曉健 單位: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