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研究
時間:2022-08-13 10:52:27
導語: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課程的文化適宜性是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從文化層面展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文化適宜性研究,有助于在更宏觀的層面,揭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文化本質。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針對黔東地區高職院校文化教育實際,形成獨具特色的“五元文化”[1],優秀傳統文化是其重要內容。學前教育與民族文化的結合,基于民族文化、民間藝術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化我院“五元文化”內涵,有助于豐富和發展學前教育課程理論。文章通過民族文化、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融合,探討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適宜性問題,旨在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提供參考,以期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及美術課程的標準制定提供建議,使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能夠適宜兒童的個性發展,為兒童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學前教育,從而充分激發兒童的潛能。
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研究現狀
在國外,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來學習已成為一種典型的教育理念。例如,美國的教育理念已從過去的“兒童中心論”轉向了現在的“藝術社會中心論”[2]。1994年,美國出臺的《國家藝術教育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應注重體驗、理解視覺藝術的媒體、技法、結構和過程,同時還提倡自由選擇和創造性的應用,強調藝術與歷史文化的關系”[3]。在我國,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具有先天的地域優勢。中國的傳統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承載著豐富的中國民族文化,有世界著名的中國傳統繪畫,如年畫等;有技藝精湛的古代雕塑,如石雕等;有絢麗多彩的民間工藝,如刺繡、藤草編織、剪紙、皮影、藍印花布等;還有著許多古老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如滄源崖畫、彩陶紋樣、象形文字、青銅藝術、畫像磚等[4]。中國傳統美術由可視化的形象符號群與相關的民族文化底蘊共同熔鑄而成,以承續和保留人類童年時期觀念和心理的形式,傳達了人類最為真摯的情感,詮釋了人類藝術的原動力和基本精神。中國傳統美術透射出人類純樸、稚拙、敦厚的藝術情趣,色彩熱烈、鮮艷。同時,兒童畫天真爛漫、大膽率真、無拘無束,色彩鮮艷大膽、隨心所欲,充滿了兒童特有的稚拙、純真、自然的質樸美。中國傳統美術樸素的風格和童稚的風貌與兒童畫的天真爛漫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對于中國傳統美術豐富的藝術來源,兒童畫教學實踐顯得較為單薄,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資源引入兒童美術的教學實踐,是實現兒童美術與地域文化、民族藝術深度融合的捷徑,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方向,為拓展兒童美術創新實踐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切入點。
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目前,在學前教育中,美術課程教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的不利因素。在課程設計上,美術課程課時少,教學理念、教材內容與知識體系和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相適應;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過于強調繪畫技能,把繪畫技能訓練作為美術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忽視了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和美術文化的滋潤[5],這種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培訓目標不相符;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教師過分強調學科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內容過難、過深或過易,嚴重脫離學習主體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礎[6],讓學習主體產生畏難、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緒,對學習主體的興趣和積極性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堂教學上,教師過于強調學科本位,而忽視了學科間的橫向聯系與綜合,人為地分割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如割裂了美術學科與社會學科、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等學科的聯系,浪費了許多有效的課程資源。黔東地區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于多民族、多區域的特性,各區域、各民族在審美方面也有所差異,這就導致了包括美術在內的文學藝術的多民族性、多區域性特征和風貌。但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如白族、傣族、土家族、苗族等,都有不少的文學、藝術、歷史、科技著作和宗教典籍。因此,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現狀,以美術課程為載體,以民族文化為基石,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研究,突破目前美術課程教學的概念化和技術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具備靈活多樣的造型能力、創新能力,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優秀兒童美術教師,是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
三、黔東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方法
只有立足于區域文化土壤的課程才具有文化適宜性,為了實現黔東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本文立足于貴州黔東區域文化土壤設計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貴州黔東文化包括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化、崇德尚義的鄉賢文化、重信向善的民俗文化等。一個民族的文化在一定程度決定了一個民族的世界觀[7],同時解決了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教兒童什么和兒童應該學習什么更容易被接受和被認可的問題[8],與此同時,超越國家和民族文化界限而存在的美國學前標準并不適應區域學前教育要求[9]。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首先得深挖區域民族文化及其文化載體。首先,只有將文化與藝術融合,變成有故事的藝術,以道具制作、環境氛圍營造等藝術形式為載體,才能更好地與文化宣傳活動、民風民俗活動整合,實現區域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诖?,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形成了“五元文化”與“四項主題”教育活動模塊課程,并將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職業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有機整合,并融入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中,作為理論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以環境創設、玩具和教具制作、區角設計、教學區設計等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為載體,對接區域民風民俗活動,將區域文化與美術課程教學融為一體,實現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的文化內涵本土化。其次,依托黔東文化優勢,將民間工藝與美術課程結合,實施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策略,形成具有獨特藝術形式的黔東學前教育本土化美術課程。從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路徑來看,其一直延續了西方的習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學者就已提出當時我國學前教育專業領域西方文化泛濫的問題[10],特別是美術課程僅以素描、油畫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黔東文化是貴州東部文化和湘西文化的融合,主要包括黔東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烏江文化和紅色文化等,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如沿河的騰編工藝品、樹皮堆畫、思南斗笠、江口玉帶石、松桃苗族剪紙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11]。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而言,學前教育專業本土化美術課程能更好地指導一線的教師處理好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實際問題,也更有利于辯證地處理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從而基于課程文化自覺核心價值,融合區域文化資源,形成文化氛圍濃厚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現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的藝術形式本土化,具體藝術形式與實施過程如下。①以貴州黔東云紋、太陽紋、水紋、火紋、銀飾、貼花、布紐扣等紋樣元素為基礎,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特點,形成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紋樣元素。②以黔東背扇、刺繡織錦、蠟染、服裝等色彩元素為基礎,結合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實際,挖掘其中的色彩造型元素,形成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色彩元素。③以貴州民間雕塑、玩具、家具器皿、戲具、剪紙、折紙、紙扎燈、編織、儺面、皮影、木偶、年畫等圖案元素為基礎,結合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實際,挖掘其中的本土化圖案元素。④以貴州文昌閣、甲秀樓、福泉明城墻、潕陽鎮、青龍洞、石阡萬壽宮、增沖石樓等造型元素為基礎,結合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實際,深挖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構圖與造型元素?;谝陨厦佬g課程教學本土化策略,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將黔東優秀文化資源,廣泛融入美術與手工課程中。最后,深入幼兒園教學一線,踐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文化內涵與藝術形式本土化理論,形成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運行機制。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主要包括繪畫和手工制作兩個部分,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緊密相連。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以此為根據,深入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學一線,搜集、整理、研究和幼兒美術課程教學相關的各類檔案和文本資料,包括與幼兒園美術課程教學相關的政策、規章制度和各類文件,以及幼兒園所在地的歷史、文化等。與此同時,學校要與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工作室、工藝品生產企業等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搜集貴州民間美術資源,進行資源的篩選與整合。學校要采集民間素材,并篩選出一些能體現本土文化特征的美術形式,提煉其藝術特征,并將其轉化為可用的素材。學校要將整理與篩選的資料進行改編,以建構更符合兒童審美特點,兒童更易于接受的民間美術課程,以此完善民族文化內涵與民間藝術形式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中的運行機制?;诖?,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從民族文化內涵、民間藝術形式、民風民俗活動三個方面,分別開發了“幼兒園環境創設”行業通用課程、“幼兒藝術教育與活動指導”專業崗位能力課程和“美術與手工”專業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具備啟蒙性、生活化、游戲性,且能夠充分體現本土化特色,能夠滿足幼兒園的教育需求。
四、黔東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效果
第一,立足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結合我院“五元文化”、黔東民族文化及黔東民間藝術形式,以美術、美術課程、繪畫美工等美術相關課程為重點剖析對象,提取其中與美術課程相關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從深層次把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發展尋找突破口。第二,學校深挖民風民俗活動、民俗文化內涵,以民間藝術為載體,結合學前教育實際,整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知識體系。第三,學校以圖騰文化、民族服飾文化、民族節日文化、民族住居與建筑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為重點,整合黔東民族文化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資源,從美術課程授課教師素質構建、美術課程知識與能力構建和美術課程項目任務開發等三個方面,形成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文化內涵、藝術形式及本土化本方案。第四,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方案,教師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設計、制作和現場演練,對接區域民風民俗活動,使其掌握其中的制作演練技巧與文化傳承措施,完成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適宜性研究。第五,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適宜性研究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基于當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措施和有效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氛圍搭建方案。
五、結語
文章有機整合了黔東地區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解決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存在的根本問題,突破了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本土化的難點,優化了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概念化教學方式,通過民族文化、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有機整合,將本土文化內涵以一種易于接受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以解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適宜性問題。
參考文獻:
[1]黃江,田銀萍.探析文化育人之路[J].傳承,2014(9):108-109.
[2]覃汝妮,傳統民族文化素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3]江紅娟.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師智能結構的重構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4.
[4]方湘俠,李剛.社會轉型期湖北民間美術的繼承與發展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4):73-77.
[5]唐志.我國高職美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改革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6]陳靖.從“能力本位”走向生態式藝術教育[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4.
[7]盛茜.從分離走向融合[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8]曹雁飛.學前教育文化適宜性反思:以多元文化主義批判為基礎[J].北京社會科學,2017(1):15-23.
[9]程英.童心本位的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第五屆海峽兩岸學前教育論壇綜述[J].教育探究,2017,12(6):1-6.
[10]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1]杜曉軍.探析黔東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湘西文化旅游產業考察報告[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7(2):72-73.
作者:朱廷美 吳強 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學前教育聲樂課程合唱教學分析
- 下一篇: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難點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