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難點與路徑

時間:2022-08-13 10:55:00

導語: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難點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難點與路徑

摘要: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上更多的學習者提供了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遠程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要結合遠程教育中培養對象自身的特點,努力發揮遠程教育模式自身的價值,探索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幫助遠程學員自覺接受網絡教育,最終實現其全面成長成才,是當下我們面臨的新課題,更是全黨和全社會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難點路徑

遠程教育是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后產生的新概念,是一種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而運行的新型教育模式[1],是實現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徑,更是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遠程教育為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革命性和前所未有的變革,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它的產生與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因此,我們需要正視這些存在的問題、攻破難點,提出可行性建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概述

(一)遠程教育的特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新興載體,遠程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教學方法的遠程性。遠程教育利用電視及互聯網等傳播媒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地點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通過遠程操縱完成整個教學活動,學員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呈現出追求個性化的趨向。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也不再是面對面的直接教授,而是通過遠程聊天窗口進行指導。2.教育對象的分散性。選擇接受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往往是業余進修者,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師生都很少集中在校園內,這一點不同于班級授課制。因而,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出于不同的學習動機靈活自主地選取學習時段。3.教學資源的開放性。遠程教學以網絡為主要載體,教育內容從平面變為三維形式,不再以固定的課件為模板,整個過程呈現動態化,迅速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共享,以增加遠程學習者的知識儲備。其次,傳統的教育模式可能會受師資力量和校園基礎設施的限制,招生規模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影響,而遠程教育的產生,恰恰沖破了這一局限。(二)遠程教育的元功能。遠程教育的主要任務,即其功能首先在于發揮其自身應有的作用,通過對現有稀缺資源的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使得高等教育的供給能力呈指數型增長,滿足成年人提升學歷的切實需求,最終實現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其次要更新遠程所有學員的知識結構,并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務,以便他們及時掌握新技能,提升廣大學員的整體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培養出與社會需求更為接軌的新型人才;三是利用各種遠程教育資源,構建面向社會的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國內外高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

二、遠程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

遠程教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靈活開放,另一方面,新時代條件下,遠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遠程學員總是關注怎樣才能更加省時、省力去完成網絡課程并拿到證書,直接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可以說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一)復雜的教育環境。遠程教育背景下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客體之間所有的溝通都是借助網絡這一媒介進行的,還沒有一個通用的綜合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質量監控體系。可以這樣說,接受遠程教育的學員經歷了由學生到“社會人”再到學生的三次角色轉換,一般與校園環境接觸較少,更多時間都是在接觸網絡環境。又由于網絡具有的虛擬性,其傳播的信息內容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很容易對遠程教育學員造成錯誤的引導,扭曲他們早已形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外在行為也會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和危害。此外,加上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比如個體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廣泛散播,極易導致信息的庸俗化、灰色化,無疑對遠程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新難題。因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充分認識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身份匿名等特點[2]。(二)復雜的學員身份。鑒于高等教育資源有限、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家庭經濟能力及個體喜好等原因,我國仍有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全日制的普通高等學歷教育。在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后,這類群體逐漸深知自身的能力不足,轉而萌發新的學習動機、迫切渴望補缺短板,而遠程學歷教育恰恰為這部分人提供了第二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通過收集資料,在中國現代遠程與繼續教育網上可以查到,目前教育部批準了68所高校有權開設遠程教育平臺,預計今年報名人數突破一萬人左右。目前,遠程教育中的學員來源廣泛、身份復雜,其中有35%是中途輟學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報考遠程課程試圖利用業余空閑時間補充知識、豐富閱歷;更大一部分約占65%的人則是社會中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員,他們想通過遠程教育途徑提升學歷,增加收入。這些學員的身份地位復雜多樣、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直接導致他們對遠程教育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認知同樣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必然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教學模式的分離性。遠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則是一種間接性的教育模式,教學多以網絡為主、面授為輔。遠程學員和學校常處于孤立狀態,學生分散居住,并以獨立和強烈的自由度進行個人活動,集體主義感、校園氛圍缺乏;教學平臺也從教室過度到網絡,師生常處于分離狀態,傳統的師生情遭到嚴重沖擊、日益淡化。教育者無法與遠程學員們見面,不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不存在分離,僅僅通過在線窗口進行往來溝通,這樣的網絡語言頗顯冷漠、缺乏情感交流,無形中逐步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比如,從身邊的親戚、朋友來看,他們也報名了遠程教育,試圖通過網絡遠程教育途徑提升自己的學歷。在與他們進行溝通的言語中,感觸最大的就是上課時間、地點很自由,雙向選擇,沒必要一本正經、隨時隨地的出現在老師面前。很明顯,遠程教育模式在教育廣度拓展的同時,縱向深度是遠遠不夠的,教育者無法及時準確地把握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效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三、遠程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

遠程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若干新的挑戰,在新時代下如何正確地把握思想教育的癥結,積極主動地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依托現有的大學來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從而有效地做好遠程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這是擺在遠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一)模擬校園環境、弘揚主流文化。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遠程工作者要充分抓住遠程教育優勢,在信息網絡時代建立具有遠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育陣地,堅持以現有大學為依托,堅持社會主義性質的辦學方向,跟緊時代步伐緊抓主流文化。這就要求遠程工作者要精心設計遠程教育內容、模擬校園文化環境。比如,遠程網絡課程的編排要極力貼近生活、符合遠程學員的心理特征;課程內容要以主流文化為主,以文感染、發揚正能量。其次,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注重各類輿論的分析與引導,過濾消極信息,嚴格抵制錯誤思潮的沖擊,加強學員對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理論學習,讓學員自覺地接受正確的理論和觀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最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精心打造適合遠程學員高效學習的網絡文化平臺,豐富和拓展思政教育的文化載體,定期開展網絡教育主題活動,使遠程學員較好地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效統一,努力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并最終實現現代遠程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目標。(二)尊重學員的主體差異性、滿足其自我需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的。在我國,選擇報名遠程網絡教育的生源結構復雜、學習動機不同,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想學生所想、服務學生所需,既要重視學生的共性需求,也要兼顧學生的個性化要求[3]。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遠程學員就要關注他們內心的實際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重點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完善其人格。首先,要分類要求、不搞“一刀切”。要緊抓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這面大旗,結合不同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嗜好和興趣,以滿足不同學員的主體需要為目標,不定期更新知識內容、開展個性化活動,促進遠程學員身心健康發展;其次,應規范在線聊天平臺,使窗口對話更加人性化、言語具有溫情;豐富和完善網絡圖書館建設,加強網絡德育建設,提升學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再者,要留足學員自由發展的空間,尊重學員現有的知識水平,因材施教。最后,要增強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讓遠程學員自主選取適合自己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采用延時不長的“視頻”教學,享受遠程教育模式帶來他們的喜悅,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媒體的有機結合和互補,便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轉變教學模式、突出思政教育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考核模式,善于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師與學員交流平臺,努力使“遠程教育”成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一方面要綜合利用各類網絡信息資源對學員進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方面要突出思政教育特色,以榜樣示范、疏導溝通等方法為主[4],沖破滿堂灌的局限,多鼓勵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要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將重點內容進行加工濃縮,爭取做到條理清晰,讓學員可以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再者,多學科教育交叉進行,尤其要熟練掌握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開辟“生活指南”、開設網上“心理咨詢”等形式的網上活動[5],密切關注學員的思想動向。此外,教師要開放個人郵箱,時常與學員進行在線交流,替學員解決學習上的困惑、有問必答,努力成為學員心理健康成長的醫護人員,關注學員的思想動向,最大限度地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實現教育與反饋的良性互動。(四)完善遠程網絡課程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遠程教育者要善于整合教育資源,注重開發多種形式的遠程課程、完善教學內容,不斷增強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完善網絡課程體系的核心環節在于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諸如教學內容的取舍、知識點的編排、人機界面色彩的處理、智能答疑系統的開發等等。遠程課程開發與設計盡可能地從生理學、心理學等角度出發,設計趨于擬人化,既可以避免遠程學員注意力開小差,又有利于幫助他們對所授內容更好地進行思考與記憶,達到對遠程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作用。其次,遠程教育中更需要加強對網絡課程教師素質的培養,不斷追蹤學科最新的發展動向,及時對網絡課程進行修改與補充,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有一定的網絡開發能力,掌握必要的課程教學技能。在進行網絡授課時,也不應該完全放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遠程教育者要根據學員的實際需要適時加以調整,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使教學手段更加生活化,在一定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讓遠程學員領悟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所在。

總之,人類文化正面臨新的嬗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浪潮”趨勢,逐步改變了過去我們傳播知識、學習知識的類型。同時,網絡時代的出現也從橫向上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形式和機遇,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進程。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6]新時代條件下,遠程教育應結合社會實踐生活的具體需要和思想政治形勢的新特點,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在現代遠程教育中更好地以遠程學員為切入點,為學生搭建起成長成才的“梯子”,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全方位、全員、全過程育人的歷史使命,繼續開創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推進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甜田.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探討[J].才智,2015(21):172.

[2]郭志浩,劉曉龍.遠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討[J].學理論,2015(20):176-177.

[3]盧俊杰.現代遠程教育在線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繼續教育,2018,32(01):13-15.

[4]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5]敬良斌.加強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4):40-41.

[6].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2019-3-25].

作者:張云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