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08-04 04:14:00

導語: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實踐反思

論文摘要: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已經成為教師調動學生興趣與思維、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提高教學效率、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以及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力求闡述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師生關系、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隨著我國計算機的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使我感受到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手段有效載體的重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與反思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快樂。

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由“樂學”到“會學”,努力使教學充滿情趣,各教學環節注重多媒體的應用,設計激情生趣的導課,創設教學情境是我的教學亮點;用心設計教學環節,努力讓學生走人情境!努力使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是我的教學想法。隨著新課程的教學,我在探索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上做了一些嘗試,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興趣

“掌握知識獲得實際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復雜的認知活動,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學習這一活動的主要動力。”建構主義論指出,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實際證明,在導人環節,教師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動情景,能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更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二、任務驅動,明確探索方向

“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學習目標十分明確。學生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探求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方法,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過程中主動地獲得知識,逐步提高能力,實現學習目標。

在課堂上,當學生探索欲望被激發后,老師相機提出本節課需要完成的任務。對于任務目標的設計尤其重要,任務目標應該盡可能與日常學習生活或其他學科內容密切聯系,那些僅僅是為了訓練某項操作而設計的任務,學生的興趣往往不大。提出任務后,再就應該引導學生圍繞該任務展開思考,該任務主要講的什么?完成該任務必須具備什么知識和技能,自己準備從哪些途徑來獲得這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樣辦?這樣一系列問題有利于學生弄清任務含義,并按照一條正確的思路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要針對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糾正錯誤的理解和思路,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堅持這樣,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將有很大的益處。

三、加強學科知識的整合,創設活潑生動的課堂

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學習一些單純的知識,而是與其他學科相密切聯系。無論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還是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載體就是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淡化學科性,強調綜合性,有意識地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整合,在信息技術課中Word的教學中一定有語文學科的內容,在Excel的教學中一定有數學的相關知識,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一定有美術的相關知識,信息技術課可以以其他學科內容為載體才能使信息技術課上得生動活潑而不顯得蒼白枯燥。因此,學習時應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地整合,還應較多地聯系生活、生產和科研實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但應用了計算機、網絡、課件或網絡探究等新型教學模式,而且能夠使教師、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義,科學地調整實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務于促進學習,提高師生的教與學的質量。公務員之家:

四、真正轉變教師角色,真正體現學生主體

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中心、是主體;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在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依賴于教師的安排,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一點創新意識。常此以往,養成了學生懶惰的學習習慣,沒有主動性,缺乏創新性。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新課標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課程中已不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擔當不同的角色。教師應該努力做到:(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學環境,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歲匕習和創新能力。(2)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操作時間,不能講解得太多,而應讓學生自主探究。(3)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真正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型教學模式。

總之,學生的學習只有在愉快情緒下,才能樂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學好知識的信心。運用信息技術,把它作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充滿情趣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苦學”、“懶學”、“厭學”引導到“趣學”、“樂學”的軌道上來,使教與學在輕松愉快的情調中進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