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下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討
時間:2022-06-11 11:40:11
導語:生活化下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藝術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著,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形式也日趨豐富多彩,而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小學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剛踏入知識的大門,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因此藝術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審美觀念的培養和情操的熏陶,讓他們在今后生活中對“美”有自己的見解與追求。
美術教學可幫助學生提高美化生活方面的技能。美術源于生活,因此美術教學必須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在生活中進行,最終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睹佬g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技能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作為美術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喜新”心態,結合課程內容開展課內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基本藝術修養,進而鼓勵某些有興趣的孩子繼續在美術學習的道路上前行,將美術作為一種愛好。近年來,我們在美術教學生活化方面進行了探究,努力打造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美術課堂,讓美術變成學生熱愛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開“源”建“庫”,找尋生活之美
杜威先生和陶行知先生都說過:“生活即教育?!笨梢娊逃蜕钪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美術教材上,生動精美的圖片和充滿童趣的“導言”隨處可見,這些有趣的文字和精致的圖例,對學生思路的開啟、視野的擴展和創作欲望的喚醒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很多可進一步發揮的空間,教師要把握機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課堂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師應帶領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走進大自然,融入到社會中,通過開“源”建“庫”的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生活的美麗,體驗生活帶來的快樂,并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對生活加以描述。比如,“四季•美術”是一個較為寬泛的主題,包含了自然和社會兩種內容。就自然而言,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花鳥魚蟲、河流瀑布隨著季節的變遷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一直是中外藝術家們的創作素材之一。就社會層面而言,人和自然之間是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兩者互相影響,互相牽制。四季不僅貼近生活實際,而且對學生的影響較大,所以以此為主題進行美術教學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春季“校園美景刻畫”、夏季“陶藝、泥塑”、秋季“用落葉創作藝術”、冬季“雪地畫”等形式豐富課堂內容。當春天到來時,可以進行《春天來了》的課程安排,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春天大自然的變化,欣賞春季美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自然的熱愛。在課堂上,伴隨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教師可詢問學生在何處找到了春天,當學生說完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二、“活化”情境,體驗快樂課堂
藝術創作源于真實又美好的生活。為了深化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和感受,教師應把生動活潑的活動場景和生活內容,結合特定的情境,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其中的方式讓其切身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英國實用主義教育家、哲學家斯賓塞在《什么是最有價值的知識》中指出:“每門學科必須以純粹經驗為之先導,等到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后,創造才能開始?!币虼嗽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創建不同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第一學段的小學生剛進入小學,在喜好上偏向于植物動物、童話和寓言故事,所以主要以游戲活動來創設情境,促其學習;第二學段的學生對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可采用活動性和合作學習的方式;第三學年段的學生對社區和未知世界有一定的興趣,所以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在創設情景時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生活情境要求在極大程度上貼近學生的年齡和認知;2.生活情境要與課程內容產生有機聯系;3.生活情境題材要新穎,可吸引學生并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第四,生活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入手。
三、心靈留言,創建人文課堂
教育改革的真正意義在于回歸生活、回歸人本。美術雖然是一種視覺藝術,但其表達的情感和含義跨越了很多其他層面。新課程強調回歸學生生活,充分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在課堂上做到以生為主,以師為輔。在美術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融入“人在世界中,人在他人中”的理念,幫助學生通過和他人的交流溝通,完善自我認知,構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自我審美。然而在只有40分鐘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教授新的知識,如果將剩余的時間平均分給每個學生,顯然是不足夠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開設“心靈留言”的環節,讓學生在自己的作品背面寫下自己在創作時遇到的問題和感受,教師可在課后認真閱讀,解答孩子們的疑惑,從而加深對學生的理解,促進了師生感情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教學過程中的人本建構。
四、跨界融合,品味美術獨到之處
美術中有點線面、色彩、質感,音樂中有音符、音程、和弦等,這些概念都可相互借鑒。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同感能力。比如在《千變萬化的線》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聽音畫線”的游戲環節,分別播放《高山流水》、《月光》、《命運交響曲》這三種風格不同的樂曲,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拿筆自由畫線,再分析結果,談論不同情感、節奏的音樂用什么線型表示。語文和美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融匯貫通的,對文字的描述可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對美術作品可進行賞析,并用文字記錄。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在其它學科的學習能力。
五、活動常新,在生活中創造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利用這一點,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為學生創建一個能夠暫時放下繁重的課業并完全放松的學習空間,從而加強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收集優秀的學生作品,舉辦校園美術展覽,同時可讓學生報名參加,投稿自己喜歡的原創美術作品,讓每一個孩子的作品都有登展的機會。還可鼓勵學生創作美術日記,將發生的趣事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育情操。
綜上所述,美術課堂的確需要貼近生活實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努力將生活和美術合理結合,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美術教學水平,積極貫徹開“源”建“庫”、“活化”情境、心靈留言、跨界融合、活動常新的教學策略,從而讓學生領略藝術和生活的魅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讓學生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維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學周刊,2020(02):141.
[2]陳立慧.淺析小學美術課如何走進生活開展教學[J].學周刊,2020(03):153.
[3]劉嘉.新課程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43-44.
作者:劉根選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廟渠鄉原頭小學
- 上一篇:小學美術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淺談泰語語音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