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
時間:2022-08-08 03:08:15
導語: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尚處于不完善狀態。呼吁出臺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有助于進一步具體化《規劃綱要》和《專業標準》,有助于豐富農村幼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容和路徑。通過“清晰化主管部門監管和指導意見細則,營造良好的政策導向和環境”“支持農村幼兒園特色發展,拒絕‘一刀切’式發展標準”“鼓勵各地教師進修高校創新農村幼兒教師培訓模式”“鼓勵社會力量為農村幼師專業發展建設平臺”等措施或可以推動。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政策;“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的三大任務之一,專業化農村幼兒教師自是應有之義。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算是對規劃綱要的特定性回應,但它僅僅“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專業化農村幼兒教師的具體標準和相應舉措。在城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尚不平衡的當下,有必要結合農村實際,出臺適用于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是基于已有的基礎性標準,出臺針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細則,更顯得尤為必要,畢竟“衡量學前教育品質的核心因素是師資”[1]。
一、對當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述評
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既需要有個人的主觀努力,又需要外界條件的支持。鄉村教師個體主觀努力的核心影響因素是其對自己的身份或職業是否認同,若認同,則其就會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專業發展;反之,則對專業發展持消極態度。但鄉村教師對自己的身份或職業是否認同,則受鄉村教師政策影響。如曾經或現行的“代課教師”“特崗計劃”等鄉村教師政策,影響了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城市本位的教師政策使得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高,甚至使鄉村教師成為“弱勢群體教師”。隨著新生代鄉村教師的到來,如何使這些具有城市化特征的鄉村教師具有較高的身份認同,是當前鄉村教師政策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包括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個階段,都受到相關政策影響。鄉村教師的職前培養涉及師范院校的生源質量問題,為從源頭上提高鄉村教師素質,國家實施免費師范生政策,但這些人在農村學校就業中遭遇困境,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職后培訓,是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其能否落實到位也受到鄉村教師政策影響。現行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使得鄉村教師培訓資源與機會偏少;同時鄉村教師編制標準,使鄉村教師工作超負荷運轉,沒有機會參加培訓。
二、出臺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意義
(一)有助于進一步具體化《規劃綱要》和《專業標準》。《規劃綱要》是教育領域的上位政策,體現了政府的宏觀規劃,為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專業標準》是對《規劃綱要》的具體回應與落實,但我們它離具體操作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尤其是針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地方政府出臺適用于當地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將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建立職業自信,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專業發展自主性和能動性。專業定位是什么,專業發展目標應該如何界定等問題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具體化、清晰化。因此,不管是對于農村幼師自己還是對幼兒,還是對農村學前教育事業都是有益的事情。(二)有助于豐富農村幼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容。農村學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獨特性[2],如教育對象的‘區域性經驗’占據優勢、留守兒童問題顯著、課程內容具有原生態和多樣性特點、教育活動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和潛力性等。這即是農村學前教育的特點,也自然應該成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應有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職前培養來進行匹配性人才輸送,還可以通過職后培訓對教師素質進行結構性優化。但是,這些可行的路徑均需要相應的政策的推動才可能變成現實。尤其是在短期內對現有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優化發展層面上,更加迫切需要相應政策的支持。一方面,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可以幫助教師增強其發掘所在農村的地方性教育資源的意識,而非整日想著如何才能“城市化”。另一方面,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可以有效增強農村幼兒教師對當地教育資源的研發能力。(三)有助于清晰化農村幼師專業化發展的路徑。如果說《專業標準》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那么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便可以幫助農村幼兒教師清晰化具體的專業發展路徑。為此,“從農村出發,到農村落腳”便是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線。在把握《專業標準》一般性師德與理念、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有助于農村幼兒教師更加清晰化農村幼兒觀是什么,農村幼兒保教觀是什么,農村幼兒課程觀是什么,農村幼兒評價觀是什么?
三、呼吁出臺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舉措
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師本人的主觀努力,離不開主管部門、地方高校、幼兒園和社會力量的密切協作。為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共同促進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出臺。(一)清晰化主管部門監管和指導意見細則,營造良好的政策導向和環境。學前教育是公民應該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政府負有主要責任。目前,農村學前教育隸屬縣域統籌政策模式,出臺適用于當地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細則或指導意見,地方政府自是責無旁貸。這是進一步落實“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切實加強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應擔負這一責任。清晰化地方政府學前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和具體指導意見細則,可以有效增強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意識,還可以營造良好的政策導向和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對縣域內的農村幼兒教育情況進行有效調查研究,結合上級部門出臺的相關文件精神,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適時適度出臺適用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的指導意見。(二)支持農村幼兒園特色發展,拒絕“一刀切”式發展標準。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應具有農村特色,那么,在政策的制定上,必然需要對農村幼兒園的特色發展定位給予充分地關注。當然,我們不能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強迫幼兒園要特色發展。這里的特色發展指的是通過充分調動農村幼兒教師的自身能動性,積極投身于教育對象的研究、積極投身于適合教育對象的課程研發過程。“一刀切”式的發展思維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城鄉幼兒園發展標準一刀切更顯教條,不切實際。“一刀切”式的發展思維本身就違背了地方性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本義。當然,農村幼兒園的特色發展需要經得起推敲,應該是自成體系的,有指導思想、政策保障、完善的保教體系等,是經過農村幼兒教師的實踐行動過程后的經驗提煉。我們可以通過項目引領的滲透、獎勵機制的健全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三)鼓勵各地教師進修高校創新農村幼兒教師培訓模式。地方性師范類高等院校承擔著為當地農村幼兒教育機構輸送合格幼兒教師的任務,承擔著為農村幼兒教師進修培訓,促進其專業發展的任務。首先,地方教師進修高校匯聚了優秀的科研人員,具有相對的科研優勢。他們有能力開展針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模式研究和課程研究,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提供引領和支持服務。其次,地方教師進修高校擁有幼師教育的職前培養經驗,熟悉相應人才的培養規格和素質,熟悉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在針對性開展專業培訓任務時,更有能力保證課程的有效性。地方性教師進修高校可以通過搭建定期培訓平臺、網絡研究平臺、教研期刊平臺等途徑,開展針對性的服務工作。通過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進修高校的協作,出臺相應的政策并制度化,勢必能為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方面,有助于地方高校可以更加清晰自身的辦學定位,“根據自身生源質量與培養時間等條件限制,明確培養規格與素質要求及具體去向”[3]。另一方面,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之間的協作環境,實現合作共育農村幼兒教師,共促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四)鼓勵社會力量為農村幼師專業發展建設平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往往被局限在幼兒園。為了多樣化農村幼兒教師的發展平臺,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讓幼兒教師的平臺,從單一的幼兒園向各級各類社會活動平臺擴展。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平臺,一方面農村幼兒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職業特性,有效支持相應社會文化活動的策劃、宣傳、具體實施和總結,保證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另一方面這一平臺的搭建,不但可以增加圈內同行之間交流的機會,重要的是優秀經驗的共享。農村幼兒教師在參與各類社會文化活動的同時,自身的幼教理念和素質勢必會得到增強,自身的幼教知識和視野也勢必會得到擴大。顯然,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等著.幼兒園課程評價[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8.
[2]石鳳偉,田紅艷.農村學前教育的師資訴求及其人才培養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6(06):1-5.
[3]王迎蘭.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作者:田紅艷 石鳳偉 單位: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研究中心
- 上一篇:幼兒教師介入同伴沖突方式探索
- 下一篇:高校美術教育教研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