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能的訓練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3 07:11:00
導語:歌唱技能的訓練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歌唱教學的任務是教授學生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提高演唱技術和表達作品內容的能力。在歌唱技能的傳授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概念,形成準確的聽覺印象,建立良好的條件反射和對歌唱器官運動的正確操控的能力。學生則需要與教師積極互動,發揮反饋機制的正面作用,在反復練習中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歌唱概念。
關鍵詞:歌唱心理歌唱訓練歌唱技能
歌唱教學的任務是教授學生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提高演唱技術和表達作品內容的能力。因此,研究和掌握歌唱技能形成的心理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是人們經過練習而獲得的完成某種任務的能力,實際上也是一種心智活動的能力。歌唱訓練是一種競技訓練,正如舞蹈訓練和體操訓練一樣,需要人體中參與歌唱的各器官的協調配合。歌唱是以人體自身為“樂器”,通過感知、記憶、想象、思維、情感等心理因素調節和控制歌唱發聲的生理機制的一種活動。因此,領會有關的歌唱理論知識是歌唱技能形成的前提,反復地練習與實踐是歌唱技能形成的條件。在此過程中,心理調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當意識對于發聲器官的操作和控制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時,歌唱技能才最后形成。
一、歌唱技能的傳授方式
歌唱訓練中,掌握歌唱發聲要領首先是從建立聽覺印象和動作表象開始的。學生通過了解發聲過程,以及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和聽教師的演唱示范,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歌唱器官的動作表象和聽覺印象,然后進行模仿性的發聲練習。當然,在發聲器官的內在運動狀態尚未準確和協調、內在動作的概念還不夠明晰時,學生還不能發出和諧、優美的聲音。
這時教師的示范很重要。教師示范后應讓學生及時進行模仿練習,時間過長就會失去表象的明晰性。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自我反饋,校正來自聽覺、視覺、自身感受與所要求的聲音效果不相吻合之處,分辨正確動作表象產生的良好的聲音效果,以及由錯覺導致的不良聲音效果。
為了使聽覺印象增加動覺成分,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歌唱器官的內在動作要領,動作在時間、空間、力量方面的特點,動作給內在感覺帶來的刺激強度的大小,以及這些動作要領可能產生的聲音聽覺效果等。正確的歌唱訓練的實踐證明,隨著教師反復講解分析和學生反復練習,學生的歌唱器官動作表象能在準確性、持久性和歌唱機能的反應力等方面發生逐漸的變化,發出的聲音會越來越好聽,演唱作品的能力得到逐步加強。隨著訓練的深化,學生對歌唱器官的內在動作的感悟性逐漸增加,操控動作的準確性也逐漸增加,聲音穩定性不斷加強。
但是歌唱訓練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了解歌唱的內在動作表象和聲音的聽覺印象上,而是在大腦中形成正確的歌唱概念。因為概念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局部動作的具體特點或外部表現形式,而是完成動作所必需遵循的規律。在此過程中,要通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對歌唱器官的各種運動狀態與所產生的聲音聽覺印象進行綜合分析,不斷深化對歌唱規律的理性思維。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并階段性地保存聲音錄音或演唱錄像,定期對保存的聲音錄音或演唱錄像進行比較,以便清晰地了解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
為了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聲音概念,教師在講解、示范動作時應注意下列各點。
1.歌唱訓練是啟發式的感覺教學,應該在歌唱器官內在運動狀態所產生的聽覺印象的聯覺反應的基礎上進行。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鑒別什么是由正確的內在動作產生的正確的聲音特征,什么是由錯誤的內在動作產生的錯誤的聲音特征。
2.教師示范時,應有意識地突出動作要點,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動作的主要特點上,不要一開始就過多要求學生注意動作的具體細節,否則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掩蓋當前示范動作的要點。
3.采用整體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了解整體歌唱狀態的過程中,對歌唱器官運動的關鍵細節也能清晰把握。
4.教師要選擇恰當、明確的詞語來表達示范動作的特點和聲音的聽覺印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專門術語,這樣能幫助他們有意識地準確控制動作,使練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5.引導學生用語言評價別人或自己的聲音是否符合歌唱概念的要求,建立積極的反饋效應,深化正確的歌唱概念。
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優良的歌唱技能必須通過刻苦的練習才能獲得。例如:歌唱的呼吸雖然是以安靜呼吸和語言呼吸為基礎,但它又與一般呼吸狀態不同。在吸氣時,歌唱呼吸要求更多的吸氣肌參加作用,使胸廓的上、中、下肋明顯擴張,保證氣息吸得深;呼氣時,它要求在吸氣和呼氣兩大肌肉相對抗的情況下穩健完成,這種呼吸狀態必須通過經常練習才能獲得。練習的效率是受許多因素和條件制約的,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避免不利條件,對提高練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練習應注意下列條件。
1.明確練習的要求,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根據學生不同的程度選擇不同的練習曲目。
2.練習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時間要分配適當。人的聲帶由黏膜、韌帶和肌肉組成,構造十分精細。在訓練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或過度使用嗓音,都會導致嗓音疲勞,甚至發生嗓音病變。因此,練習一定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正確掌握練習速度和保證練習質量,提高練習的準確性。練習時間要分配適當,一般來講,分散的練習比集中練習優越,每次練習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會引起疲勞,降低學習興趣。
3.要使學生知道每次練習的結果,這對技能的形成有重要的反饋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進步和退步常無規律,時而上升,時而下降,有時還會停滯不前,這就是常說的訓練成績的起伏現象。這種現象與訓練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的正負機制相關。當教師的指令和教學目的一致,而學生的正反饋機制又在積極發揮作用時,學生的進步自然就快。但有時,盡管教學指令正確,學生卻無積極反應,則是學生的負反饋機制起了作用,因為負反饋機制會干擾學生對發聲系統的正確操控。因此,讓學生知道自己練習的結果,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使正確的方法得到鞏固。
4.訓練過程中,有時還會出現停頓,甚至退步的現象,即一般所稱的高原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通常是學生在改變舊有的歌唱習慣、接受新的歌唱方法訓練時,打破了舊有的歌唱器官內部運動的平衡狀態,而這時新的平衡狀態尚未形成。也可能是由于學生練習的興趣降低,情緒低落或不良的身體狀態等因素造成的。要改變高原現象,必須提高對歌唱器官的操控技能,優化對聲音的自我聽覺印象,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學習興趣。
本文對歌唱技能學習過程的心理分析是希望建立一套科學的技能訓練方法,更好地完成藝術性歌唱。當然,歌唱技能的訓練絕不能脫離歌唱實踐本身,因為一切技能訓練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藝術表現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馮葆富.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7年11月第2版.
[2]運動心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6月第3次印刷.
- 上一篇: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