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體系下高職師資培養策略

時間:2022-11-21 09:39:42

導語:職業教育體系下高職師資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體系下高職師資培養策略

摘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是辦好職業教育的一項戰略性措施。當前,我國高職師資培養存在的問題已成為制約高職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的關鍵問題,因而重視高職教育師資的培養是當務之急。對我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提出我國高職師資培養的新思路。

關鍵詞:師資現狀;培養體系;職業教育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必須準確把握國家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和指導方針,結合院校實際強化師資培養,解決好師資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師資培養標準和方法,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才能保證高職教育的持續穩固發展,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1我國高職院校師資培養現狀

高職師資培養水平決定了教育教學水平,影響著學生的質量以及學校在社會中的地位。在2012年8月底召開的全國教師工作會議中提出了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明確了“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職業學?!p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的目標。這不僅指明了我國高職院校師資培養的目標和方向,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如下。

1.1確立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

該培養模式不僅提高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而且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雙師型”教師是既具備豐富行業經驗又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無論是實踐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技能的教學,“雙師型”教師都能勝任[1]。這種勝任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高職院校十分重要,不僅使培養出的學生具備良好的社會職業匹配性,而且能快速樹立學校在社會服務中的品牌。同時,“雙師型”教師不僅可以發揮他們在教學上的優勢,而且可以鼓勵他們主動和行業接觸。

1.2建立了“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

現代職業教育是要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支撐。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實踐能力是關鍵。一是制定了教師赴企業實踐(實習)制度,二是構建了“校中廠,廠中校”的校企合作機制,三是成立了職教集團,搭建了校企“產、學、研”交流與合作平臺。

1.3制訂了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師專業標準

我國高職教師專業標準的制訂突出了職教特色,即著重強調教師的專業實踐,又突出了高職教師的各種專業實踐行為,同時制訂了層級分明、操作性強的高職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高職教師研訓工作提供依據[2]。1.4制訂了“雙師型”教師考核標準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了“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標準。新任教師上崗前到指定企業進行專業實踐訓練,規定專任教師要定期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提出對教師科研能力進行相關評價。

2我國高職院校師資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及培養方式有待完善

“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及培養方式缺乏效力。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形成了假期選派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前往企業培訓的慣例,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仍與職業教師的技能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教師赴企業實踐(實習)制度不健全,教師每次都去的企業或車間不同,導致對教師的培訓流于形式,達不到深入學習的目的;二是校企合作機制的局限性,使得教師在培訓期間不能參與企業的核心工作,無法了解企業最新生產技術,難以掌握最新工藝的發展動態;三是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使得教師本人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強,缺乏明確的或量化的企業學習培訓目標和要求,致使企業培訓學習成效甚微。

2.2“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青年教師缺乏專業的培訓和企業的實踐鍛煉,使得教學脫離實際培養目標。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從企業及高等院校引進了大量青年教師,總體上看,青年教師確實對高職院校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的緊缺,未按師資正常培養機制開展系列培訓和實踐鍛煉,部分青年教師一進校就走上講臺,有的甚至很快走上管理崗位,有的甚至搞不清專業標準與課程標準、搞不清課程實踐與實踐課程等專業術語的內涵與外延。同時,由于教師競爭機制不健全,使得大多數教師缺乏憂患意識,沒有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不主動去了解和分析專業所屬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使得“教書”沒有創意,“育人”沒有心思,教師的發展目標僅僅停留在按部就班評職稱、帶夠課時拿崗貼,發表的論文質量偏低,難以緊跟專業技術與行業發展動態。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2.3“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方式有待健全

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和晉升機制不完善、不科學是當前高職教育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3]。國家應對“雙師型”教師進一步界定,明確具體考核方式,各院校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標準。比如要求新任教師上崗前必須在指定企事業單位進行不少于兩個月的專業實踐訓練,訓練結束后,至少要有一篇專業性,否則視為實踐不合格;各專業課教師每兩年要有不少于兩個月的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

3提升我國高職師資培養水平的新思路

3.1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1)發揮好高職院?,F有實驗實訓室的作用。在骨干院校建設期間,高職院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多個條件優越、工藝技術先進的校內實訓室,但目前實訓室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高職院校應重視校內實訓對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在去企業鍛煉的同時多關注校內實訓,不僅能降低實踐培訓成本,而且能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在實踐培訓的同時,注重開發實驗實訓項目或進行有關課題研究,創新“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達到校內和校外實訓的有機結合。(2)改革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弱化、專著出版,注重專業課教師的實踐能力考核,要把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作為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必備條件,將教師參與校內實訓室建設、企業技術創新和發明等所獲成果作為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重要依據之一。(3)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高職院??山㈤_放式的教師培訓體系,規定從高等院校引進的新教師必須進行一定年限的相關專業工作實踐和一定學時的培訓,使其實踐技能和經驗能滿足職業教育要求。建立穩定的教師實訓基地,使專業教師能夠定期參加生產實踐、人才市場調查,實時了解行業發展,進而為職業教育提供優質服務。(4)完善現有教師評價體系并使其發揮作用。要加強對教師的業務考核,考核中要重視成果和業績[4]。目前教師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評價、同行互評、教學督導評價及院系評價四級,但從運行情況上看,其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要逐漸完善現有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結果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監督和促進作用,對于同職級教師可設立不同的崗貼等級,按照評價結果、課時量等確定實際崗貼,督促教師主動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5)深化以老帶新的“師徒制”師資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深化和推進“師徒制”師資培養模式,并擴大該模式的影響力。一是將指導時間延長至3年,二是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特權,深化指導的內涵,三是組織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進入評委會,在指導期結束時,對新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新教師是否“出師”的重要依據,同時規定指導期結束后不能順利“出師”的,將延遲職稱晉升并繼續接受老教師的指導,一年后才能提出申請由評委會再次考核,考核合格準予“出師”。

3.2加強產學研結合,切實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專業能力

產學研結合主要是利用學校與產業、科研單位等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有效地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結合起來,對于實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培養技術型人才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與實踐能力。(1)按社會需求進行課程設置。高職院校應根據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開設課程,使學校與行業、產業的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校企合作,實際上就是企事業單位為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了實踐平臺。(2)發揮學校與企業的互補優勢。實現學校與企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贏合作,創建產學研結合的實習、實訓基地,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建立高職院校“教學—生產—研究—實訓”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合作機制,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臺。(3)搭建校企雙方產學研合作平臺。產學研相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合格“雙師型”教師的重要途徑,也是做好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工作之一。沒有對企業現實運作過程的了解和把握,學校人才培養就是閉門造車,是經不起社會實踐檢驗的。因此,現代職業教育要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的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

3.3優化一體化的職教師資培養過程,持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整合各級各類教師教育資源,建立一個統一的教師培養、培訓體制,從而持續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變過去互相割裂的局面,加強職前、入職和職后教育機構的聯系與溝通,促使它們在職能上共擔、資源上共享、內容上共融、發展上共進,真正形成一體化的關系。(1)職前階段。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理論性與技術性的融合;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入職教育階段。要幫助新教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從學習環境到工作環境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要側重幫助他們掌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明確教師要遵守的職業道德,使他們快速了解教材,熟悉教學內容,并對專業知識進行查漏補缺。(3)繼續教育階段。擴大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基地,為教師的進修提供完備的場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繼續教育師資隊伍來保障職后培訓的質量;改革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在繼續教育階段推行彈性學制,教師可根據學校和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形式,這樣可以調動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增強繼續教育的實效性。改革傳統的繼續教育評價方式,堅持能力本位的觀點。

4結語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水平關乎職教發展的前途與命運,而職教師資的培養則是當前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因而,探索我國職教師資培養的新思路,建立完備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制定有效的培訓機制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作者:王錦淳 劉元芬 韓蕾 張威 張麗 單位:江蘇建康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珺霞.社會轉型期高職院校師資培養探析[J].廣西教育,2013(27):73-74.

[2]劉曉,沈希.我國職教師資培養:歷史、現狀與體系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1):71-76.

[3]周建松.提高質量: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著力點[J].教育研究,2012(1):138-140.

[4]于伯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討[J].教育探索,2010(9):93-95.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