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類型教育發展路徑探討
時間:2022-12-10 08:33:50
導語:職業類型教育發展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類型教育的提出吹響了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轉型的號角。職業類型教育的內涵是企業社會全面參與的類型教育和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職業類型教育的發展必須走職業教育標準化之路,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職業類型教育主體建設要從產業學院走向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大聯盟,要以高質量社會職業培訓為目標,同時需要全面的社會保障措施。
關鍵詞: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發展路徑
1職業類型教育的內涵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第一次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類型教育的提出,吹響了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轉型的號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是一種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類型教育,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是“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關鍵詞是轉型,即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要從普通教育轉向類型教育。姜大源先生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類型教育的跨界、整合、重構三大特征。職業類型教育的轉型就是要實現新時期產教高度融合的校企“雙元”育人機制,建設多元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突出專業特色,完全為區域經濟產業轉型服務的職業類型教育。類型教育是指針對具體對象而開展具有明確目標的教育活動的統稱。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教學主體、教學手段、運行機制、評價制度必須完全區別于普通教育。職業類型教育的建設必須全面的發展適合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的入學制度、培養模式、教學標準、課程體系、組織制度和評價制度。職業類型教育是企業社會全面參與的類型教育。職業類型教育不再是僅僅局限于鼓勵學校和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式的培養關系,而是要求現有的高職教育主體必須在學校和企業雙元結構下完成面向類型教育的教育主體升級。職業類型教育要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的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校企全面深度合作。職業類型教育中職業院校一方面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另一方面在條件充足時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職業類型教育是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職業教育的專業特色體系在于與區域經濟發展脈搏同頻共振,及時將關乎產業轉型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專業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職業類型教育健全專業設置定期評估機制,職業院校要每5年修訂1次專業目錄,每年調整1次專業。
2產業轉型升級要求職業教育轉向類型教育
職業院校擔負著培養高等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職業教育必須接受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的大勢,堅定不移地走職業類型教育發展的道路。劉家義書記在描述山東經濟形勢“雖然經濟總量大,但質量效益不高,產業層次低,污染排放大”,山東的高職教育也同樣面臨著學院數量多,學生人數多,但與產業結合度低,低質量發展的情況。2018年全省新動能創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比2016年提高9個百分點。但是山東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的人才輸出并不是按照這一結構來進行有效供給的。2.1山東省產業結構第二、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動能產業的發展。40年來,山東的產業結構調整表現為第一產業占比的減少和第二、三產業的飛速增長。從表1中可以看見第一產業的比重從2014年的8.1%下降到2018年的6.5%,第二產業從48.4%下降到44%,第三產業同期則由43.5%增長到49.5%,山東產業布局正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2018年2月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所謂新動能就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出現的新動力和新模式,由新技術推動的新業態和新產業,山東新經濟增長的表現是“四新”登記主體逐年提高,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同時攀升。2.2需求側對人才培養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山東的經濟總量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傳統行業是山東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長期的傳統行業發展使得人才培養的供給側一直偏重于傳統行業的人才供應。隨著新動能轉換工程的出現,山東將發展的目光轉向更有前景的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信息產業、能源原材料、海洋經濟、現代農業、文化產業、醫養健康、旅游產業、現代金融等十大產業。這些產業的崛起從需求側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濰柴動力為例,作為裝備制造業的老牌企業,該公司日漸成為依靠技術推動的新動能企業,目前已經掌握了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HPDI天然氣發動機三大核心技術。2018年濰柴集團實現營收1592.56億元,研發占比超過企業收入的5%,企業的研發團隊超過4500人,技術工人占企業員工數的九成以上。坐落于濰坊的另一家獨角獸企業歌爾聲學,自創業之初就專注聲學科技的發展,2018年該公司員工擁有大專文憑的人數占比24.8%,而這部分員工主要依靠職業院校的培養。從高職人才供給側來看,從20世紀80年代肇始的山東高職教育,發展到2011年高職院校總數達到了76所,在校生78萬人,到2017年末山東高職院校數又增長了2所,在校生人數近98萬。山東高職教育的質量發展也得到了突飛猛進,全省擁有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13所,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37所。從與全國其他省份的比較來看,山東高職教育的院校數量居全國第4位,僅次于江蘇、廣東、河南;在校生人數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2位;“雙師型”教師百分比72.43,僅次于浙江和江蘇,位居全國第3,如表2所示。從發展情況來看,山東已經當之無愧的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大省;在部分指標上看,山東還是我國高職教育的強省;但是在經費保障方面,山東高職教育在全國的排名較為落后,2017年北京市生均撥款高達56914元,山東生均撥款水平12000元,差距較為明顯。尤為重要的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績顯著,2018年新登記“四新”經濟企業增長3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6.9%,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十強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7%、6.0%和5.5%,依次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5、0.8和0.3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城市軌道車輛、服務器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1.5%、20.5%和76.3%。軟件業務收入5028.1億元,增長14.9%;軟件業務出口17.8億美元,增長11.3%(數據參加中國高職發展智庫:《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451178,2019年4月8日)。但是高職教育應對新舊動能轉換的專業調整、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人才輸出規模、創新創業貢獻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解決山東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的問題關鍵要看山東職業院校能否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職業類型教育供給側改革之路。
3職業類型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職業類型教育要走標準化之路。職業類型教育現代化必須增強標準意識和標準觀念,形成按標準辦事的習慣,提升運用標準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觀察、可量化、可比較、可評估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標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職業類型教育要逐漸在職業教育學校設立標準、院校建設標準、裝備標準、信息化標準、運行和管理標準、教師隊伍建設標準等方面實現標準化辦學的落地實施,通過標準化工作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職業類型教育主體建設要從產業學院走向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大聯盟。職業院校作為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主力軍,積極主動參與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既是服務城市發展的責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思想觀念革新、育人模式改革、專業布局調整、師資隊伍建設,這些都是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類型教育要以高質量社會職業培訓為目標。只有全面按照類型教育的要求,瞄準市場需求和推動中國制造、中國服務邁向中高端,進一步改革完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推動產教融合,著力培育發展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品牌專業,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讓更多有志青年成長為能工巧匠,在創造社會財富中實現人生價值,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資源保障。職業類型教育要全社會共同提供全面保障措施。高職類型教育一方面要求學校完成面向產業的教育產業鏈整合,打造產業——高職教育——產業的新鏈條;另一方面寄希望于社會營造支持類型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高等職業教育是和大學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學生與用人企業要改變傳統高等教育的畸形觀點,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社會環境的塑造關鍵是用人企業提高高職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但提高待遇的關鍵是高職院校能培養出企業愿意支付理想對價的合格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類型教育的發展在我國剛剛起步,在全社會協力保障下,我們能通過改革培育出高質量的職業類型教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姜大源.為什么強調職教是一種教育類型[N].光明日報,2019-03-12.
[3]劉家義.奮力譜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美好篇章——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N].光明日報,2019-05-17.
[4]中國高職發展智庫:《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EB/OL].2019-04-08.
作者:賀志強 徐艷秋 單位:濰坊職業學院
- 上一篇:軟件工程課程體系改革探析
- 下一篇:工學結合在職業型高等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