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時間:2022-05-10 10:01:57
導語: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是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應對日益嚴峻的醫患矛盾的必然選擇,是提高醫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高等醫學院校要重視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切實轉變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理念,從課程設置的優化、師資隊伍的整合、教學方法的創新、考核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積極構建一個科學規范的培養體系,著力拓寬培養途徑,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臨床實習的作用,真正提高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效果。
[關鍵詞]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職業素養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含諸多要素,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學界目前較為統一的認識是,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個體在從業過程中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方式的整體表現,由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要素構成。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和社會公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增加,對醫務人員職業素養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有關調查顯示,無論是從醫療單位的用人需求還是從患者對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可角度來看,職業責任感、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等均被認為是醫學生應當修煉的核心職業素養。
一、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是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其研究范圍的拓展,對當代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醫學教育不僅需要向醫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醫學生的醫德修養、心理素質、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應變能力等隱性職業素養。2003年3月,WHO在世界醫學教育大會上通過了由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該標準從七個大方面界定了世界各地醫學院校培養的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其中包括醫學知識、臨床技能、職業態度、職業行為和職業道德等。據此,在醫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上,全球醫學教育界已經達成共識,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勢必引領高等醫學教育改革。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和改革攻堅期,醫療衛生行業的變革風起云涌、方興未艾,市場化所衍生的種種負面效應對高等醫學教育也產生著強大的沖擊。(二)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是應對日益嚴峻的醫患矛盾的必然選擇。醫學本質上是一門“人”的科學,是對人的尊重與關懷,對生命健康的珍愛。這就決定了醫學教育不能僅僅關注疾病本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是要把患者視作一個生命的整體,關注個體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重視社會、心理、情感等因素對疾病和診療的影響,注重醫學實踐中醫患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信任,避免或減少醫患矛盾與醫患糾紛。但事實上,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至上”的思想和言論甚囂塵上,診斷治療的機械化、程式化使醫生遠離病人,開大處方、病家吃請、收取紅包等現象在醫務人員中頗有市場,醫德醫風滑坡。近年來,醫患糾紛不斷升級,暴力傷醫、殺醫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僅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影響了一大批在校醫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因此,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對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重塑醫患間的信任具有重要意義。(三)加強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是提高醫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社會經濟和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醫學生必須不斷補充、更新在校期間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隱性職業素養高的醫學生,能夠根據未來復雜多變的職業環境,對自身的知識、能力等素質進行有機整合、更新,并能在深度、廣度和力度上進一步發展適合崗位需求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后勁,實現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醫學生自身具備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和研究、學習能力等隱性職業素養,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有研究表明,隱性職業素養較高的醫學生更能勝任崗位需求。
二、提升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對策建議
(一)切實轉變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理念。首先,學校管理層要打破舊有觀念的束縛,把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提到與專業技術、技能操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開設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將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納入教學體系。同時,從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職業素養課程等各個方面滲透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目標和培養思路,從制度上保障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其次,專業課教師和通識課教師應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將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教學目標,明確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通過增強課堂吸引力、建立正確的課程評價體系等來刺激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后,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門也要轉變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是任課教師的職責的傳統觀念,在日常管理、服務中關注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養成,在開展各類活動時突出對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二)積極構建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體系。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要淡化學科體系,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中心,強調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課程設置的優化、師資隊伍的整合、教學方法的創新、考核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構建一個科學規范的培養體系。1.改革課程設置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開設的隱性職業素養課程偏少,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教育未能有效融合。因此,必須依托現有的課程與學科體系,在學科滲透與專業融通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課程結構,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整合專業課與非專業課,實現多課程一貫式培養。專業課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明確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能力培養的目標、內容、實施步驟等,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專業課教師要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隱性職業素養教育知識點并提煉出來,形成教學案例,滲入到課堂教學中。其次,根據臨床、護理、藥學等不同專業特點和崗位需求設置隱性職業素養類選修課,使課程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比如護士人文修養、人際和醫患溝通、醫藥從業廉潔等選修課。最后,融合醫學、倫理學、哲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醫學人文類課程的有關內容,面向所有醫學生開設生命健康教育課程。生命健康教育的本質是對生命的關愛,是對生命道德、生命價值的人文關懷,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這對醫學生職業精神的養成至關重要。2.整合師資隊伍醫學院校從事隱性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師普遍缺乏扎實的跨專業、跨學科、醫文滲透的知識結構,沒有對醫院文化、制度規范的體驗了解,教師隊伍存在數量不足、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在全校范圍內遴選具備一定通識教育底蘊的專業教師,建立跨院系、跨專業的核心師資團隊,從根本上保證優秀教師的投入。其次,拓寬職業素養教育的師資口徑,選聘醫院帶教教師、醫院專家擔任職業素養教育兼職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在教學資源方面的優勢;鼓勵有醫學教育背景的輔導員參與教學,通過業務培訓、教學觀摩、經驗交流等繼續教育方式強化其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使其成為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兼職教師。最后,要構建師資培訓長效機制。打造兼具專業、人文素質的師資隊伍,既離不開教師的自我提升,也離不開行之有效的培訓。醫學院校要加強頂層設計,積極搭建職業素養師資培訓平臺,制定培訓方案,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對專兼職教師進行系統化培訓,增強一線教師的人文意識與人文教學能力。3.創新教學方法傳統隱性職業素養的授課方法多為合班大課,以教師講授為主,枯燥乏味,缺乏臨床實際案例的運用及模擬實踐教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醫學專業課程近些年來非常注重醫教結合、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廣泛運用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力求構建一種課堂學習與崗位實踐完全同步的模式,發揮實踐對職業技能的推動作用。其實隱性醫學職業素養要從理論內化為醫學生的真實素養并體現到行動上,同樣離不開實踐,離不開真實職業情境。因此,為提升隱性職業素養教育效果,教學方法上要突破傳統以講授為主的形式,轉變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務實踐等多種教學相結合的形式。譬如,結合課程特點推廣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還可以采用在相關課程教學中設計相應仿真職業環境、模擬職業情景、角色扮演等現場教學形式,或借用情景仿真教學軟件、模擬人、標準化病人,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接觸真實職場的機會。4.完善考核制度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評價考核通常以一次性的期末考試為主,注重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點和抽象概念的記憶,評價指標陳舊,考核形式單一,導致隱性職業素養教育與醫學實踐的脫節。因此,有必要改革傳統的評價考核方式,將單純的期末考試轉變為期末考試、課堂表現、人文實踐各占一定比例的結構化考核,即從連續性地關注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養成中發現問題,然后進行反饋、控制、改進,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方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難易程度,切實有效地提升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要求,考核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如在臨床實習階段,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服務意識、人文情懷應該成為隱性職業素養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內容。(三)著力拓寬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途徑。除了課堂教學主渠道外,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臨床實習等都是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要注重與醫學行業相結合,與醫學教育有效融合,體現醫學特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匯演、社團活動、體育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文化修養;通過舉辦優秀醫務工作者事跡報告會,尋找“最美醫生”“最美護士”等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展現醫學職業的尊嚴與美好,促使學生對自身職業素養進行反思,激發學生的職業情感;通過成立醫學特色學生社團,以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為重點,在節假日、紀念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生走進學校周邊社區、村鎮和養老院,開展送醫下鄉、義務診療、保健宣傳等志愿服務和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強化醫學生的責任感、團隊意識、奉獻精神,從而收獲寶貴的職業體驗。此外,在臨床實習階段,醫學生身處真實的職場環境中,有機會實實在在地與患者溝通、與同事合作,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協調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關系等,是提升隱性職業素養的良好時機。醫學院校應加強和實習醫院的聯系和配合,明確將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的要求納入實習考核。
參考文獻:
[1]高瑩,鄭振栓,丁毅黎.福州市某醫院醫患雙方醫療糾紛認知情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4,27(4):54-56.
[2]王博,王力,王愛敏.護士職業倫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1):66-68.
[3]趙學峰,汪春紅.芻議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J].醫藥衛生教育,2017(8):88-89.
[4]安洪斌,王琴.培養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途徑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3):100-102.
[5]姚曉麗.醫學院校隱性醫學職業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6,29(4):96-99.
[6]吳寶捷,梁美英.醫校結合模式下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探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8):1014-1017.
作者:江玉蓮 單位:廈門醫學院
- 上一篇:青年教師大思政格局分析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員職業素養研究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