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會計信息化論文
時間:2022-03-02 11:25:02
導語:獨立學院會計信息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首先,不少獨立院校會計信息化的教學理念仍停留在電算化初級階段,簡單認為會計信息化就是以“電算化”代替“手工賬”,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停留在懂核算、會軟件操作這樣較低的層面上,這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化高端人才供需失衡。其次,現今大多高校都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會計高級專門人才”“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務操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以“高級專門人才”為定位目標,顯然培養目標籠統、定位過高。這一目標定位導致大學生在出校后眼高手低,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無法從基層、從具體的工作做起。獨立學院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更是如此。
1.2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首先,大部分獨立學院對會計信息化教學不夠重視,許多學院只設置一門會計信息化的課程,而且教學時間比較短,課時量不多,一般為64課時或72課時。其次,獨立學院在會計課程體系方面基本采用了會計專業課程和計算機應用類課程“雙軌運行”的模式。割裂了原本一體的會計信息化知識體系,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無法將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造成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再次,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普遍存在著課程設計不夠完備、實踐與理論課程的銜接以及知識更新與改革的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缺乏由淺入深、從點到面的多層次多視角全面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方案和信息化實踐教學體系。
1.3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分析
獨立學院中從事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有些教師的專業性不夠強,知識結構不全面,往往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教師會注重計算機技術以及系統建設方面的知識,而會計專業出身的教師則會偏重于會計理論上的講授。從事會計信息化教學工作的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真正的從業經驗,而且大多數獨立學院不重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組織上、經費上和時間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
1.4教學評價體系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績評價機制是比較單一的,這種單一性主要體現在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兩方面。在評價方法上主要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在評價內容上主要針對所學的會計電算化理論和財務軟件操作進行考核。這種以“理論+技能”的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考核方式顯然不盡合理,它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認定,容易使學生產生為了考試成績而努力學習的功利思想,導致很多學生出現學習不扎實、考完就忘的現象。
2構建獨立學院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案
2.1定位教學培養目標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應綜合考慮人才培養計劃和會計崗位需求兩方面因素,教學環節應以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知識和一般會計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主,輔之以會計信息系統數據管理和數據維護、不同會計軟件的操作差異、會計軟件設計等內容,培養能維護和管理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解決會計軟件異常性操作問題、適應各類會計軟件的強能力和高素質專業人才,以適應未來會計崗位的不同需求。具體來說,獨立學院培養的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的目標可考慮定位在:讓學生在掌握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和現代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站在整個企業管理的角度,把握當代先進的管理思想,能夠運用一定的信息技術對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構建、應用及維護。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綜合運用管理軟件中涉及財務會計的部分,并能將先進的管理方法、企業實際需求、計算機的特點結合起來,優化企業相關的業務流程,能參與二次開發,提出應用解決方案。此外還要掌握有關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和計算機審計的基本知識。
2.2重新構建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嘗試將會計信息化課程中涉及的信息技術內容,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重點強調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的應用。以此為基礎進行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如圖1所示)。首先,在會計信息化前期基礎課程設置中,應包括計算機類課程和會計類課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計算機類課程不但包括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學生緊跟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前沿,應考慮增設數據庫應用基礎和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其次,會計信息化配套課程的學習是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核心,除了傳統的會計學專業課程外,還需要設置新的配套課程,包括會計信息化、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審計和ERP沙盤等。
2.3建設復合型的師資隊伍
首先,獨立學院應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選送青年教師到生產單位培訓或者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踐鍛煉,通過教師和企業人員合作,教師參與企業實際業務,實現教師專業能力到實踐能力的過渡。與此同時學院應加大投入,從組織上、經費上和時間上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其次,學院還應聘請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來校給教師和學生舉辦技術講座或直接授課,組建一支由社會同行專家、企業技術骨干等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同時聘請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事業會計信息化專業人員,到學校舉辦案例講座和進行實踐指導,或承擔一些課程的講授任務。這樣既可拓寬師生視野,又可促進師資隊伍結構的不斷優化。
2.4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考核形式
獨立學院應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形式。針對不同的課程,采取有差異的考核方式。首先,“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財務成本管理、審計學)考核由平時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組成,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20%,期中考核占總成績的10%,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70%。平時考核的評定依據除了傳統的出勤、作業之外,還可以有課堂發言、參與討論、團隊合作等形式。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以集中筆試的方式進行。其次,“理論+實訓課程”(主要包括會計信息化、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審計)。考核包括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40%,實踐考核占總成績的60%。理論考核主要以筆試為主要形式;實踐考核采用日常作業與期末作業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評定。再次,“實訓課程”(主要包括ERP沙盤、會計信息化綜合實驗)的考核應采用“崗位模擬”操作和答辯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分小組進行實訓并依據實訓資料,在小組內部按崗位設置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進行崗位體驗??己擞蓚€人考勤、小組作業結果和小組答辯組成,其中個人考勤占總成績的30%,小組作業結果占總成績的40%,小組答辯占總成績的30%。最后,獨立學院應和軟件公司合作,通過B/S無紙化考試平臺的考核,將課程學習和會計信息化工程師證書和ERP工程師職業認證等職業資格認證結合,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作者:陳立新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上一篇:物價局價格工作要點
- 下一篇:教育系統工會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