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

時間:2022-09-25 03:46:26

導語: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

[摘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了保證人民對國家經濟命脈的控制權和收益權,國有企業的誕生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并取得長足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內部各種制度,特別是內部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是處理各項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的準繩,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工作監督的手段。它能夠保證企業會計工作正常有序進行,對建設現代企業制度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會計制度;現狀;建議

1內部會計制度的定義

內部會計制度是對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和業務往來中所涉及的資金數量和方向的變動進行記錄、修改、整理和歸納,以便于企業管理者進行決策和管控。內部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規范中最基礎的制度規范,通過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業經營和管理風險,提高企業現代化水平。

2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2.1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內部會計制度發展時間較短,自身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目前我國的會計制度中對企業會計制度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等方面雖然做出了相關規定和引導,但是這些準則和指南并不能完全覆蓋企業會計執行中的所有需要,也沒有考慮到各個企業不同的內部環境而做出具有彈性的細則規定。而在企業會計制度下的會計記賬方法、成本核算方法、會計記賬程序也具有一定的不完整和不完善。擁有指導性作用的基本會計制度的不足,就會造成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發展的不健全。

2.2企業會計業務缺乏內部監督

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的各項經營業務中普遍存在內部監督缺失的問題,在會計制度上也是如此。首先的問題就是相關監督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使用制度進行行為約束和引導能發揮基礎性的作用,但是國有企業目前在內部審計制度、會計評估制度和追責制度上均存在不足之處,制度設計的不完善使得制度缺乏嚴謹性、規范性和權威性,久而久之,各項規章制度也就淪為空談。其次的問題就是組織架構和人員分工的問題。在內部會計制度的監督過程中,很多企業并沒有保證監督人員的獨立性,“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較為普遍,各種組織機構和人員設立上并沒有做到相互合作、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平衡狀態,因此很難保證監督工作獨立有效地完成。

2.3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設計不合理

財務會計信息的生成、處理和傳遞、交流過程存在問題,無法滿足日益加快的工作節奏,不能滿足領導的決策需要。政府在規定基本會計準則的同時,給了下級政府甚至是企業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和范圍,在此要求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征和經營活動進行一定程度的內部會計制度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的內部環境,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許多國有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并沒有考慮到會計制度自身的系統性和企業的自身狀況,因此設計出來的內部會計制度具有操作性差、契合度低等缺陷。

2.4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國有企業在招聘環節存在一些弊端,如任人唯親等問題,因此招聘后的人員可能存在著不專業的現象。并且在國有企業的組織架構中,存在人員冗雜、人浮于事、權責不明確等現象,因此很多會計人員辦事效率較低且喜歡推脫責任。不僅如此,作為影響力甚廣的國有企業,其會計從業人員極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誘惑,做出有違職業道德的事情。2.5企業外部缺乏監管一個全面的監督體系是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但在國有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中缺乏來自外部的監督力量。當然,由于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大、影響力廣,其詳細的會計資料和資金往來必然需要具有一定的保密空間。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國有企業自身在信息公布環節和信息流通渠道建設上做得不完善,致使很多機構和個人無法得到翔實的會計信息,另一部分原因是外部環境對國有企業的盲目信任。由于打著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旗號,這些國有企業存在著天然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因此不管是機構或者個人都對其有一種盲目信任和崇拜。例如,銀行對于國有企業的放貸要求較為寬松,且信息審查上也存在不嚴格現象。

3對國企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建議

3.1會計制度建設應遵循的準則

第一,合法性。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彈性,以保證因地制宜原則的實現,但是其前提和基礎必然是要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以及基本會計準則。當企業的內部規則和國家法律法規出現矛盾,必然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這一準則同時表現為會計人員及相關人員遵守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自覺履行職責。第二,有效性。規范的國企會計制度需要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因此國有企業應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對本企業規范的會計制度的重要性。企業管理者要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氛圍,注重單位從上到下形成統一意識,將制度全面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第三,成本效益。內部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長期的時間歷程,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較高。為了符合經濟性的原則,應該使其建設和完善的成本小于所產生的收益。有效的會計制度應該能夠在為大多數利益相關者提供做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同時,能盡量減小消耗提高效率,以保證會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3.2進行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具體措施

第一,完善會計崗位責任制度,建立內部會計約束制度。首先,就是要保證內部會計各項活動的獨立性以及各項人員的制衡性,做到機構分離、職務分離、錢財分離、賬務分離。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明確權責統一的意識和制度建設,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和追責體系。

第二,健全內部會計監管制度。內部會計制度的監管應該具有全面性,不僅要做到制度建設上的完善和發展,也要加強會計部門以外的人員和機構的監督參與度。如讓國有企業的營銷部、生產部等各部門對資金往來進行監督,同時,加強向外部的會計信息公開力度,不斷接受來自社會其他組織和個人的監督。

第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會計的主體就是資金的運動,因此完善和發展企業內部財務收支審批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資金的籌集、日常運營、投資和分配等環節都要進行嚴格且全面的計劃和控制,并明確財務會計崗位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保證財務收支審批工作的獨立性。

第四,對會計隊伍進行培訓,提高國有企業整體素質。加強在職人員培訓,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素養與政治素質,注重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最終形成自我控制、自檢自律為主的會計內部制約機制十分有必要。第五,加強法律約束,強化外部管理。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執行力度,這要求稅務部門改進查核方式,側重進行實質性查核,掃除逃漏稅企業,建立公平的納稅環境,減輕稅務人員的負擔,以便推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引入社會審計監督機制,保證社會對國有資產運營情況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同時也給予國有企業會計人員壓力,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合法的行為將會被曝光,而這將損害本企業的聲譽。

4結論

國有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控制其自身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風險,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因此國有企業要想真正實現管理科學、長足有效地發展,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內部會計制度。

參考文獻:

[1]李艷芳.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研究[J].財會通訊,2012(12).

[2]檀建坡.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29).

作者:傅蓉 單位: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