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審計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失真
時間:2022-01-31 08:41:23
導語:從審計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失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從審計的角度出發,找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總結會計信息失真的特點,進而采取科學合理的防范措施來進行處理。本文主要通過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成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會計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審計;防范;對策
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屬于經濟信息的范疇,是對價值運動的表達形式,也是會計工作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不斷完善,使得人們對會計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強。當然,在對會計工作加強重視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審計工作的負擔。一旦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的現象,就會造成審計工作中的資源浪費。因此,要從審計的角度來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地規范。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
由于會計工作所涉及到的領域較多,范圍較廣。因此,產生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也很多。相關的審計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審計。需要注意的是,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人員的作弊現象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不是全部原因。要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
1.會計信息的合法失真和非法失真
合法失真和非法失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兩種較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其中會計信息失真如果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能夠進行處理,說明會計信息屬于合法失真的形式。相反則是非法失真。
2.故意失真和無意失真
這兩點會計信息的失真情況比較容易理解,會計工作的主體是人,因此如果是工作人員主觀上的問題,產生會計的信息失真,則屬于故意失真。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主觀上造成的,就屬于無意失真。具體來說,對于會計工作人員來說,其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在會計信息上做了手腳,出現記假賬或者是對會計信息進行虛報、隱瞞、偽造,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會使得賬面信息和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不符。因此,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給審計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使得審計工作無從下手。對于無意失真來說,其出現的頻率遠遠大于有意失真。因為無意失真主要是由于會計工作人員的疏忽或者是職業技能不足等產生的。在具體的工作中,會計人員對于相關的法律條款等理解程度不夠或者是出現了舞弊的現象都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除此之外,會計的核算原則也是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在具體的會計工作中是不能忽視的。
二、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現象的形式以及成因分析
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會對企業的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審計人員要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形式都加強重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1.會計信息不實
會計信息的不實問題主要和會計工作人員的自身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會計制度和工作原則理解不到位,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操作經驗,或者是由于會計人員主觀的問題產生的會計信息不實的現象都是較為常見的。(1)會計制度的限制。會計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來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會計信息來說,其內容要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而定。但是企業的發展也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但是會計制度的更新難以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但是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會計制度來進行會計工作,因此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是在所難免的。另外,即使會計制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其規定的不合理等因素,也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因此,相關的會計管理者要對會計制度進行完善,使其符合企業的發展,對會計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2)委托制的限制。委托制是會計工作中較為常見的制度,需要委托雙方的信息一致。但是在具體的制度實施的時候,也會對會計信息失真帶來一定的影響。從效用函數的角度來分析,委托人與人之間效用函數并不相同,兩者在激勵機制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委托人的主要追求目標就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人追求的主要目標就是有效保障物質報酬貨幣衡量的平衡,實現一切非物質因素效益的最大化。委托人與人兩者在效益最大化實現的目標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由于兩方互相的制約,使得雙方無法同時達到效益的最大化,總有一方無法實現最終目標。而這樣的情況下,經營者會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不會為相關的決策人員提供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2.會計信息造假
(1)執法不嚴。法律是保障會計信息準確性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在執法的過程中,出現不嚴密的問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會使得會計信息出現失真,從而衍生出成本造假情況的出現。由于造假可以獲取更高的利益,在這種風險利益的誘惑下,很多人會鋌而走險,觸犯相關的法律。(2)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我國針對會計審計并沒有建構完善的監督制度,而既有一些會計監督體系內容并不全面,在會計審查上存在明顯的監督不足問題,這樣就使得會計造假情況的出現,最終會呈現出惡性循環的境況。其中企業自身監督是保障企業能夠有效地接受國家監督的重要基石,但是在我國當前的企業發展狀況下,由于受到人事關系的影響以及相關部門的限制,使得企業自身的監督作用無法有效地發揮出來。(3)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我國很多企業所選用的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并不高,其不僅不具備專業的業務常識,而且在業務能力掌握上也存在不足,這樣就使得企業的整體會計核算水平較低。同時,部分會計人員并不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在會計核算中行為也存在不當的情況,會計人員無法認識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在會計核算只重視報賬,而忽視結合企業的具體經濟狀況,來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很多的會計人員還頻繁地出一些鬼點子、歪路子,完全不具備會計人員本應有的業務素質,也將其會計監督的職能拋諸腦后。
三、防范對策與措施
1.規范性防范
針對會計信息的造假問題,在防治上需要先從法律方面入手,依據現今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適宜的會計信息防范法律法規,并制定出相應的會計行業規章制度,在經濟活動開展之前到經濟活動開展結束后的會計審計,每一個環節上都要做好相關的防范工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針對出現的違規行為以及違法現象要嚴懲,制定出相應的懲罰機制,并不斷地對該制度進行完善,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在制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時,應盡量克服或減少其本身的不確定性;最終確定的會計準則應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預測,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保護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能,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要強化單位領導人在會計工作中法律責任,必須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完整。
2.技術性防范
主要從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財會人員及其有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專業素質和法律意識等方面入手,調動財會人員的積極性、責任心,主動規范,預防為主,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傊?,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較為嚴重,相關的審計人員要對會計信息的失真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解決,這樣才能對會計信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作者:白麗芳 單位: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韓聞琳.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審計對策.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7(03).
2.梅建令.審計監督如何應對會計信息失真.科技資訊,2007(11).
- 上一篇:從內部控制看“存貨”科目的運用
- 下一篇:會計信息化的風險因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