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在會計專業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8-25 09:00:53

導語:多元智能理論在會計專業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智能理論在會計專業教學的應用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為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文章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為例,從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以實際分析能力為考核辦法等方面探討了多元智能理論在民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教學結果評價

民辦高職院校生源復雜,自主招生生源比例逐步增大,導致生源的知識架構、學業基礎、個性發展等方面均不一致。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相結合,開展民辦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專輯專業課程的有效實施。

1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美國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會計人員的數據感(數理智能)比較強、室內設計師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的身體協調性(動覺智能)比較強。學校特別是大學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挖掘學生在某一個或某兩個方面智能的突出表現并加以培養。尤其是在當前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教師在教學中適當融入思政元素,更有利于學生單方面智能的挖掘,以加強學生在新時代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方面的開發,對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學過程實施和教學結果評價都具有深刻意義。

2高職學生的智能特點

近兩年,民辦高職院校高考錄取人數占總錄取人數的20%,且是高考錄取流程中最后一個批次錄取,高中文化成績相對比較差;單獨招生錄取人數占總錄取人數的80%,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學生為取得一個好的專業技能考試成績,很多學生提前一年結束了文化課的學習而專攻專業技能練習,致使文化成績更加薄弱。進入大學階段,文化基礎知識的薄弱導致部分學生缺乏理論學習興趣,對理論學習應付差事,不思進取,逃課違紀現象普遍存在。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歷和問卷調查,得知高職學生的邏輯數理智能相對差,但內省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相對較強,要挖掘高職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潛力,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水平。

3民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多元教學策略

3.1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化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稟賦各異,在大學也不例外。應發揮大學生的內省智能。內省是一種能夠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情緒、行為、語言、認知、價值等方面的能力。高職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對自己的前途思考得比較少,對自己的行為、語言、價值等方面的認知缺乏客觀性,在學生主戰場的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學生內省智能,將教學目標按類分解、逐層細化,控制到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在每個不同的教學環節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的認知上可以大放異彩,讓學生在每個不同的實踐技能鍛煉上認識到自己在專業實踐的操作上可以超出他人,從而對自己的前途重拾信心,進而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內化為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財務管理課程時間價值觀念時,把教學目標設置為通過各種時間價值案例學習到理財觀念并杜絕校園貸、套路貸等,首先讓關注點不同的學生課前搜集來自自身家庭的房貸資料、淘寶購物中支付寶花唄賬單分期計算、支付寶借唄按期還款分期利息、網絡上校園貸案例、套路貸案例等,激發學生認識時間價值的重要性,帶著學習目標和問題,激發學生內省智能,培養學生作為會計人員的高度責任感,作為社會人的謹慎性,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對專業理論知識有自主學習動力,對專業技能操作的掌握更加醇熟。

3.2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化教學內容為工作內容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形成以國賽為龍頭、以省賽為支撐、以校賽為基礎、以行業賽為補充的賽事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主體、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辦賽格局,競賽內容對接專業標準,培養大國工匠人才。會計專業也不例外,且會計專業競賽離不開財務軟件的應用,“新道杯”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新產教“稅務技能大賽”等基于行業軟件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操作為目的的賽事涌現,這給充分調動學生的動作智能提供了發揮空間。會計專業課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動作智能,緊密抓住技能大賽,通過大量的技能練習,促進學生更深入、更熟練地掌握企業實際業務,化教學內容為工作內容,鍛煉學生財務綜合技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的目的。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在國賽、省賽范圍外多開發基于各門專業課程的技能競賽,例如大一新學期,可以設置手工賬目處理競賽,雖然實際工作中手工賬逐漸趨于淘汰,但是在手工賬目處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手工填制,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鍛煉學生的耐性;通過會計賬簿的登記,讓學生熟悉會計處理程序;通過會計賬簿的核對,可以鍛煉學生對萬事都有因果、事事都有鉤稽的事實認知,從根本上鍛煉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從工作內容的鍛煉加強教學內容的掌握,培養學生“德意并修”的競賽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

4民辦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多元評價策略

課程評價不僅要有成績的終結性評價,還應該轉向重視過程性評價,建設對學生成長進行全面記錄的平臺,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品質、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內容。目前高職院校大多數經過教學評價改革后,學生課程考核由原來的期末單張紙質考試方式變成日常教學評價、期末技能評價和期末理論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但大多數的日常教學評價仍然停留在平日出勤、作業完成等考核,期末技能評價也是將實踐題目化作一張紙質卷子讓學生作答,實質上沒有真正改變考核評價方式,沒有實現結合學生智能特點進行多元考核。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且基于學生智能特點而進行的因材施教教學改革狀態下,學生能力的考核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各高職院校改革后的技能考核方式仍然跟不上能力考核目標,沒有真正考核學生的全面能力特別是零就業能力。結合會計專業課程學習和教學,多角度考慮學生多元智能,實質上改革日常評價、技能評價和理論評價的應用[2]。

4.1日常評價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發揮兩種考核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各科目課程日常考核除強調學生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外,在考核過程中,要加入學生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感性認知,更重要的是,任課教師應該將分解的教學內容化為分階段的技能考核題目,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一是可以加強學生學習興趣,二是提升學生日常學習效果。以會計賬簿的登記為例,對動作智能偏弱的學生,讓其根據編制好的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使其掌握登記賬簿方法即可;對于動作智能偏強的學生,讓其根據原始憑證,自行編制記賬憑證,并登記賬簿,并做到賬證核對,使其不僅掌握登記賬簿方法,更要掌握業務處理方法和對賬方法;還可以設置更難的考核內容,難度逐級上升,符合職能程度不同的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勇于挑戰的信心[3]。

4.2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相結合,改變期末理論卷的現狀

平時的技能考核是分章節、分任務的階段性考核,同時為了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體系,期末考核是必須進行的,但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期末考核要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相結合,期末技能考核也要按照不同學生的智能特點編制不同的考核題目。對于語言技能強的學生,可以讓其進行不同難度的業務處理,編制會計分錄;對于動作智能強的學生,可以讓其進行不同難度的會計報表的編制;學生也可以兩者均考,方便選拔優秀的學生參加校內外技能競賽。再如財務管理課程可以采用開放式的考核題目,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不同企業不同年度的財務狀況,同時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使不同智能的學生完成不同程度的考核內容,動作智能偏弱的學生以完成簡單數據分析為目標;動作智能偏強的學生以完成復雜數據分析為目標;對同時語言智能偏強的學生,在完成數據分析的同時提供財務分析報告等,既保證化考核方式為工作方式,又保證多元智能學生的不同考核。

5結束語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動作智能、語言智能等智能特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民辦高職會計課程課程教學,化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以技能大賽促進內容學習;結合國家政策進行教學評價改革,將日常考核、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有機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怡玲.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4):153-154.

[2]魏海櫻.民辦高職會計專業崗位教學的模式及應用[J].財富生活,2019(14):106+108.

[3]陳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

作者:劉海利 胡淑紅 單位: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