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發展林業地位透析

時間:2022-05-23 11:17:00

導語:低碳經濟發展林業地位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發展林業地位透析

一、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

目前,許多地方在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規劃中,考慮最多的是工業部門,如果考慮林業,也只是把增加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納入其中。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低碳經濟中大有作為。林業納入低碳經濟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碳吸收和固碳;保護森林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減少林地的征占用,減少碳排放;大力發展經濟林特別是木本糧油包括生物質能源林;森林作為生態游憩資源,為人們提供了低碳的休閑娛樂場所;使用木質林產品、延長其使用壽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護濕地和林地土壤,減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業減排不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能夠增加綠色就業、促進新農村建設等,還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適應氣候變化的功能。

二、建議

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中的獨特作用已得到公認,增加森林面積和提高森林覆蓋率及森林蓄積量,是控制溫室氣體減排重要因素之一。

1、開展碳匯造林試點及計量監測在現有造林規劃的基礎上,開展碳匯造林試點。碳匯造林即在設定了基線的土地上,對造林和森林經營以及林木生長的全過程都進行碳匯計量和監測的營造林活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營造林模式。建立與"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匯計量監測技術體系,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增匯固碳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開展"三可"奠定基礎。

2、加大科學研究,提供科技支撐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基礎研究。加強林業減排增匯的技術潛力與成本效益分析;繼續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通過科研,推進科技興林、科技富林、科技強林的進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3、加強宣傳,引導全社會參與低碳發展森林在維護氣候安全、生態安全、物種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林業被提到了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前途與命運的戰略高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前總干事薩烏馬指出:"森林是人類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應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