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林業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時間:2022-04-03 03:23:09
導語:地區林業產業發展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全市有用材林、經濟林、林下經濟、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野生動物馴養等幾種形式,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林業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沒有將其作為大的產業來抓,林業產業政策和經營體制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與全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市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全市林種、樹種結構相對單一,僅楊樹用材林就占2.6余萬hm2,林分結構穩定性差,加之經營管理粗放,低效林比重大,森林生態功能等級比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弱。另外,單一的樹種結構,又給林木病蟲害防治帶來一定難度。二是林業產業政策不完善。長期以來,林業第一、二、三產業不能協調發展。相對而言,對林業第一產業工作力度大、投入多、政策優惠;對林業第二、三產業工作力度小,投入少,缺乏政策支撐。三是產業基礎薄弱。由于林產品加工企業多而散,小而全,沒能形成特色產業或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少,牽動力小,產業鏈短、加工增值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低、林業企業和林農增收緩慢等。四是技術裝備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全市木材及其他林產品以銷售原材料為主,精深加工很少,產品轉化能力弱,資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明顯。五是林業經營機制不活,商品化程度低。由于林權制度改革有待于進一步深化,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資源市場還沒真正建立起來,商品林林地使用權和活立木資產等森林資源資產仍不能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則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林業資本運營。林業經營機制不活,市場潛力得不到有效發揮,吸引社會資源能力弱,林業投融資渠道狹窄。六是林業資源管理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林業生產經營者既是林業主體,也是市場主體。當前用材林受采伐限額控制,而資源配置由市場自發調節,市場依據供求關系調節其余缺。這樣,作為林業主體的林業生產經營者卻不能享有作為市場主體的經營自主權。同時,近兩年來,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楊樹木材的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加上近幾年糧食、油料價格的上漲和實施的種糧補貼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種植楊樹用材林的比較收益下降,部分鎮出現了采伐不更新的現象,勢必影響今后的市場供求。七是服務化體系不健全,林業產業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中介媒體作用,往往使原材料供應,產品加工和產品銷售之間相互脫節,難以抵御市場競爭帶來的經營風險。
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要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思路,以發展森林資源和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為目標,逐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最大程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①破除傳統林業束縛,樹立現代林業經濟理念。要下功夫轉變林業發展的傳統思想理念,破除狹隘的以木材生產為主的小林業發展理念,樹立開放的全方位開發森林資源的大林業發展理念;破除重生態輕產業,把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對立起來的思想,樹立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新理念,樹立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林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新觀念。②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按照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搞好主體改革基礎上,下功夫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在條件具備時,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對森林資源實行資產評估制度,促進森林資源的合理流轉。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各種社會主體均可通過承包、租賃、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條件。③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突出精深加工,培育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化基地,扶持經營組織創新,推動林業經濟資源由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動態轉移,構建存量優化、增量升級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是積極發展林業產業化經營。應重點搞好理務關、大村、大場、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藍莓、薄殼核桃、金銀花等名特優經濟林基地建設;環海林場苗木基地建設;大村、理務關食用菌基地建設等,通過林業產業化,實現林業發展規模化,發揮林業生產規模效益。二是積極構建林業產業增長極,培育林業特色產業園區。重點抓好沃林藍莓現代示范園、隆華現代示范園、鏡臺山現代林業示范園、環海林場現代林業示范園等五處現代示范園建設,促進資源整合、資本集聚,帶動產業提速增效。三是依靠科技提升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加大林業科技研發投入,搞好林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加快林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應用。④增加財政投入,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扶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林業建設資金,由此促進了全市林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但隨著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業資金的投入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林業建設的需要,而且滯后于林業建設的發展。要建立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林業建設投資機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市、鎮財政要將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實施。⑤建立健全支持林業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切實加大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有效信貸投入,引導多渠道資金支持林權制度改革和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建立森林保險體系,營造有利于林業發展的金融環境。⑥建立健全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一是建立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的領導機構。二是制定全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林業產業發展工作目標責任制。三是加強產業發展協調服務。通過建立新型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或把企業和農戶聯結起來,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實行林、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形成更大范圍的利益共同體,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建立健全各種林業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性中介服務組織,為經營者提供技術、信息、資金等方面的服務。
本文作者:李學良工作單位:膠南市林業局
- 上一篇:關于發展林業產業的思索
- 下一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機制構建與運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