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新課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2 05:10:00

導語:高中歷史新課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新課程研究論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個嶄新而又著重要解決的課題,因為它對于課程標準的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什么是課程資源?從課程目標實現的角度來看,凡是對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應該歸屬于課程資源。

就歷史科目來說,歷史課程資源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如何全面而科學的開發和利用它,從而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呢?關鍵在于領會并貫徹落實新課程的目標要求,擴大我們的教育視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素材,教會我們的學生終生有用的學科知識和思維方法,只有這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才會有其現實的意義。

就目前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

一、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主要途徑

1、充分地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教科書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彼沁M行歷史教學的主要依據之一,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如何處理和整合教材內容,使教育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優化配置。高中歷史新課程更加突出了人類文明史的發展走向,歷史必修課(Ⅰ)(Ⅱ)(Ⅲ),實際是分別講述政治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采取主題史的編排方式,以核心事件為脈絡展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教材理念新,內容也很煩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對歷史教材進行“精加工”和“深加工”,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此,我們只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對于一些重點內容要深入挖掘;對于教材內在聯系不夠的問題,我們可以打破各單元章節的限制,對教材做重新組合。我們的教學既要立足于教材,但是又不能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而是要發揮歷史表象背后的歷史規律和歷史觀念。

英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歷史可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展休閑的興趣”,現代教育理念正是立足于“學生發展為本”,在新的歷史教材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的圖片,蘊涵人文關懷和生動化的編排設計,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歷史、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這種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輕松學史。

2、老師與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多年以來,那些淡漠、浮躁和僵化觀念束縛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一直扮演著課堂教學資源的利用者的角色。教學事實證明,教師不僅是最重的教學資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他們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有時比任何教學資料的展示更具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而要達到這一境界,教師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如深遠的視界,遴選、甄別、協調、溝通的能力、以及課堂駕馭技巧等等?/P>

另外,在當今“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學生已成為了課堂教學中最豐富、開發效果上最突出的教學資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能動作用,學生在創造著課程。課程的實施及教學并不完全按照我們設計者預訂的發展路徑,不同的課程實施者和學習者會產生不同的實施過程;學生不是完全按照成人的意圖和對成人生活方式的復制來成長的,他們在與課程接觸時,時時刻刻都在用兒童獨有的眼光去理解、去體驗課程,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經驗,而這些鮮活的經驗又會給課程帶來新鮮血液,成為課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學生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學生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他們會讓你“刮目相看”。

例如必修(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這一課,課本中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幅畫像,既端莊又慈眉善目,可是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又發現了另外不同朱元璋的又一畫像,長長的馬臉特別怪異。同樣一個歷史人物,兩幅截然不同的畫像使學生產生了疑問:“他怎么有兩幅‘面孔’?”最后學生通過觀察和資料論證,最終得出了答案:兩幅不同的畫像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朱元璋的兩種看法。歷史上朱元璋確實有不同于常人的‘異相’。文人們還因此斷定他為‘真命天子’。右邊那幅畫像將他描繪的十分端莊,與歷代‘圣明之君’無異,是在稱頌他,顯然不符合歷史事實;左面那幅將他描繪成一個‘馬’臉,丑陋無比,是在諷刺他,也不太符合歷史事實。很可能朱元璋真實相貌介于兩者之間。正如他的統治手段在后世有不同的評論,他的畫像也在流傳中被人也特意美化,或極端丑化,于是走向了兩個極端。通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學生的眼光是雪亮的,他時時刻刻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驚喜,對我們教學視野的拓展大有好處。

3、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家庭、社會的課程資源

家庭、社會課程資源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和歷史感悟大有裨益,它們能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在這方面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廣泛地利用家庭、社會提供的資源,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學業。例如高中開展的研究性課題“近代中國的百年歷史變遷”,課題的范圍相當廣,學生可尋找的素材也很多。我們在開展該課題的過程中,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收集了許多帶有明顯時代特征的物品,如糧票、郵票、貨幣、服飾、像章、語錄等等,并且從長輩的口中了解了那一段鮮活的歷史。所以,通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工作,我在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4、借助影視音,開發和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近年來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錄音大量增加,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歷史課程資源。向學生推薦一些文獻記錄片和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它們或多或少能夠提供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增強他們的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

同時,在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運用在當今的教學中也日顯重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在課堂上有條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發揮其信息豐富、生動形象的特點,向學生們介紹一些好的網站,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了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也鼓勵學生們參與進來。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我們來說既難又不難,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總結經驗,只要我們眼里有資源,心中有教育,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二、目前歷史課程開發和利用中存在困難

1、觀念認識上的偏差

歷史學科是一門社會學科,它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正確的社會觀念。中學歷史教學的重心不在于澄清歷史本身的事事非非,而是要通過對歷史的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起評價生活、認識社會的標準,從而運用這些方法去處理現實問題。

但是,很多學生存在著對歷史學習社會功能的盲然無知,或者歷史無用論的錯誤觀點。太多學生沒有意識到學習歷史究竟有多少意義或者說有沒有意義,歷史學習根本就是無用的,它不能創造社會價值也不能帶來社會價值的增值。以上觀點或隱喻或明示了學生心中存在著歷史學習的障礙,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產生,毫無疑問地泯滅了或者削弱了學生學習歷史的內在動力。因此對歷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2、缺乏廣泛的教育信息的支持。

毫無疑問,當今信息社會的發展大大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層面。但是我們的學校和學生身邊的信息搜集途徑又是十分狹窄的:網吧不宜未成年的中學生進入;課堂之外,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們很難組織學生去參觀一些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教育基地。滿滿的課堂安排、大量的作業使學生有時連看電視新聞的時間都沒有。在升學壓力下、在語、英、數等各科大量作業的重壓下,對歷史學習不重視的情況下,學生極少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來學習歷史。

3、師資力量方面的支持不足。

作為年輕教師,經驗不多,新課程的備課量相當大,因此,在承擔著教學工作的同時,教師對學生就缺乏了足夠的關注和學習的指導。特別是要推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對老師來說面臨著巨大心理和工作量上的壓力。如果沒有充足的師資力量支持,在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確實存在難度。

困難依然存在,但是教育還要繼續。課堂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價值首先受益者是學生。學生在獲取了大量豐富的、具有開放性的課程資源的同時,還積累了生活經驗,培養了興趣,鍛煉了實踐、探索能力。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的價值還在于促進教師的發展。因為它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專業能力要求,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掌握更多、更深層次資源。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迎難而上了。

參考文獻:

①《高中新課程理念與實施》海南出版社2005年9月版

②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③張廷凱《課程資源:觀念重建與校本開發》(〈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第5期)

④吳剛平《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⑤《高中新課程利用與開發研修手冊》“歷史”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