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思路

時間:2022-05-08 11:35:32

導語: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思路

第一篇

一、進行有效教學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1.教師的備課情況是影響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做好準備總歸是好的。俗話說:“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此,教師要想有效地教授高中歷史課程,其前提條件就是要在課前準備好課案,將科學的、先進的及有效教學知識安排進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水平。例如,在講高中歷史古代史的時候,教師就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如按照時間、年代、事件等的先后順序進行教學,由此讓學生通過一層套一層的思考與分析來提高他們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查閱圖書、收集資料等各種有效的方式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開拓學生的視野。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些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是尤為重要的,比如,教師在講解英雄人物的橋段時,可以提前收集一些與這個人物相關的歷史故事、私人生活等,要是有條件的話還可制作一個相關的視頻,讓學生更明了地認識該人物,由此達到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

2.注重課堂主體的問題

目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的課堂教學已成為了教育界的流行趨勢,于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就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任務,這是一個值得每一個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往年的教學中,大多數地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是以自身為主體來帶動學生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思路與模式始終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隨著改革的推進,教師就應該革除舊思想,發揚新規則。比如,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相關的知識點,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講《盧溝橋事變》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一系列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將學生真正地帶入到課堂中。(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二、新時代下促進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方式方法

1.明確教學法,促進有效教學

首先,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個明確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基礎與前提條件。由此,實現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就是明確教學目標。其次,隨著歷史課本的不斷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將課本知識與課外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拓展學生的知識與完成教學任務聯系起來。再次,要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以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培養邏輯思維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任務來明確自身教學的方式方法,并以此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師不僅要像講解課文那樣以分析教學核心、明確教學任務為重點,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課程知識,以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情感的方式來保障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以小組討論法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的有效性

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小組討論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式在教學中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然后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予以解決。在講課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案例或者是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進行討論。例如,在講抗日戰爭這一段歷史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劃入不同小組,并為每一個小組分配相關的任務,讓他們在課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摸索與分析,以調查資料與分析歷史故事的方式對其加以討論。當教師講到相關課文的時候,負責這一組課程的學生就要將他們討論的結果與了解到的情況在課上的前五分鐘向全班學生及教師進行匯報講解。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講解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與修改。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再次分析與討論,此時就需要學生臨時發揮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實現有效教學。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是高中學生學習內容及高考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在高中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并對其有深刻的理解,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程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由此,讓學生在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里不斷前進、不斷創新。

作者:黃金華工作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

第二篇

一、課堂形式

我們將整節課設計為競賽活動課,共分四個環節:“搶占先機”“一答到底”“聽唱歷史”(含“歌曲對對碰”和“我愛記歌詞”),“看演歷史”(含“慧眼識錯誤”“我是表演家”)。“一答到底”環節借鑒自江蘇衛視益智答題類綜藝節目《一站到底》,規則為:(1)兩組PK,一組一問,限時回答,答錯者出局,答對者繼續選擇小組PK;能夠一答到底的組成為“待吧組”。(2)在“搶占先機”中取勝的小組也為“待吧組”,可率先選擇對抗組,若出局則取消其“待吧組”資格,若一答到底,則仍為“待吧組”。若最后該組與他組分數并列第一,則該組為正式“吧組”,若其他組分數并列第一,該組有權投出關鍵一票決定正式“吧組”歸屬。(3)一組答題時,其他組不準說話提示,否則此題作廢且說話組減3分。“我愛記歌詞”環節借鑒浙江衛視游戲類綜藝節目《我愛記歌詞》,規則為:(1)以小組為單位。(2)跟著音樂哼唱,到空格處大聲唱(讀)出正確歌詞,僅一次機會,音樂停止便結束。(3)唱的小組(或個人)即使音不準也可獲贈2分,讀的僅獲贈1分。“我是表演家”環節借鑒湖南衛視競賽真人秀綜藝節目《我是歌手》,規則為:(1)以小組為單位。(2)表演形式不限,詩歌、漫畫、歌曲、短劇等皆可。如果某組形式不同于其他組且較為新穎,可獲贈1分。(3)準備時間為15—20分鐘,先完成的三個組分別獲贈2分、1分、1分,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的組出局。(4)在表演時間上,詩歌、漫畫、歌曲不得超過2分鐘,短劇不得超過4分鐘。(5)評選辦法為,全部表演完成后,由各個小組給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組(本組除外)投票,得票最多的三組依次贈4分、3分、2分。其他競賽環節還有“搶占先機”“慧眼識錯誤”“歌曲對對碰”和“我愛記歌詞”等。“搶占先機”環節為限時完成任務,即哪個小組在一分鐘內完成的任務最好就勝出。“慧眼識錯誤”為搶答環節,最先說出答案的小組獲贈分數。“歌曲對對碰”和“我愛記歌詞”兩個環節采用抽簽方式,其中“歌曲對對碰”環節將歌曲編上序號,各小組按照1—8的順序隨機抽取號碼,抽到幾號便完成幾號歌曲的任務。“我愛記歌詞”環節先抽取小組號碼,然后按小組號碼為序選擇翻板,然后唱出翻板另一面的歌曲。此外,我們還專門設計了選票和課堂評價表發給學生,為課堂計分和評價提供了便利。

二、課堂內容

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要求開發者發掘國家課程以外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吧組爭奪賽》一課中,我們即采用了影視、歌曲、學生作品等多種教學資源,并將這些教學資源與國家課程的歷史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

1.影視資源。目前,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種類繁多,有歷史人物劇、歷史戰爭劇、歷史宮廷劇等等,而學生恰對此類影視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有鑒于此,我們精選一些經典或流行的歷史類影視作品,并將其引入課堂教學。如在“搶占先機”環節,教師快速展示電視劇《湘江北去》中、《雍正王朝》中雍正等歷史人物劇照,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寫出劇照中歷史人物的名字。之后,教師又快速展示電視劇《康熙王朝》、電影《辛亥革命》的海報,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寫出影視名稱。在“慧眼識錯誤”環節,教師播放一些有違歷史事實的視頻,如電視劇《美人心計》中主人公拜佛、電視劇新《三國》劉備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電視劇《康熙王朝》孝莊太后自稱孝莊等情景,要求學生快速識別其中的錯誤。在“我是表演家”環節,教師提供明朝胡惟庸案的相關資料,要求學生自編自演一段歷史劇。

2.歌曲資源。歌曲是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社會現實的一種藝術形式。歌曲中的歷史素材非常豐富,有的歌頌歷史事件如《黃河大合唱》,有的歌頌歷史人物如《幽蘭操》等。在“歌曲對對碰”環節,先播放《十送紅軍》《黃河大合唱》《我和你》等歌曲,要求學生快速說出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后,我又播放《開封有個包青天》《春天的故事》《一代女皇武則天》等歌曲,要求學生快速說出這些歌曲所歌頌的歷史人物。

3.學生作品。學生作品指的是學生學習國家歷史課程時創作的作品,如漫畫、藏頭詩、歌曲改編等。在“一站到底”環節中,我們就利用學生創作的這些作品開展活動。(1)漫畫類。下圖是曹洛青同學創作的漫畫,反映了教會的哪項活動?(兜售贖罪券)(2)詩歌類。下面是王曉倩同學創作的《三句半之希臘哲學的發展》,依據國家課程中的相關歷史知識,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智者學派”填在相應的位置。公元前的七世紀,西方人文精神起,要問起源在哪里?希臘那啊!希臘最早的哲學,主要研究自然的,要問那是什么學?自然哲學!樹立人的尊嚴的,主要研究社會的,這又是什么學啊?□□□□!哲學主要研究人,研究我們自己人,要問這是誰提的?□□□□!哲學成為獨立學,強調獨立的思考,這個又是誰創的?□□□□!(3)藏字類。根據王瑋同學的藏字詩,快速找出隱藏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辰漫天,知識分子尋光明。群星璀璨,馬列主義傳中國。階級之爭,已有共產黨宣言。熊熊大火,赤旗凱歌驚世界。國民革命,可惜最后未成功。紅色政權,要以農村圍城市。中共七大,思想燎燒半邊天。發展實踐,新理論原需完善。(4)人物類。閱讀李迎曦同學的作品,猜猜其中描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卓別林)默片時代現奇才,搞笑夸張現銀幕。幽默搞怪塑形象,此人當屬某個人。頭戴禮帽鞋尖頭,一撮小胡逗人樂。一代大師電影人,喜樂開懷記憶存。(5)歌曲類。在“我愛記歌詞”環節,我們采用的全部是學生改編的歌曲。如王曉倩同學改編的《如果我變成回憶》:“……詩經和楚辭漢賦,唐詩和宋詞元曲,再加上明清小說,讓中國文化,變成了奇跡。”再如王瑋同學改編的《紅星閃閃》:“人文精神,放光彩,理性之光,暖胸懷。孟德斯鳩,法的精神,自由平等,伏爾泰。為資產階級準備了,準備了,思想條件……”

三、成效和建議

借助影視、歌曲、學生作品等多種教學資源,高中歷史校本課程既能強化國家課程的歷史知識,又能開闊學生視野,還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的需要,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參與”[2]。就課堂形式而言,基于競賽游戲的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優點,如授課方式現代化、教學資源多元化、課堂活動多樣化、具有時代信息等等。在課堂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善于小組合作、全班共享。這樣的課堂,是尊重學生個性的課堂,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興趣愛好,不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和提高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都大有裨益。就課堂內容而言,基于競賽游戲的教學模式將影視、歌曲、學生作品和國家課程知識熔于一爐,既寓樂于教,又寓樂于學;既能彌補國家課程知識的不足,又可以豐富歷史知識的授受方式,為學生多渠道接觸歷史、多角度全方位認識歷史提供了平臺。在開發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實踐中,采用基于競賽游戲的教學模式亦須注意以下幾點。

1.改進游戲規則。課堂不同于舞臺,因此教師在制定游戲規則時,切不可照搬各類綜藝節目的游戲規則,而需根據學生情況和授課內容進行改進。例如在本課中,規則的設定均以小組為對象。這種改進適用于課堂,能增強各小組的合作意識,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2.精選教學資源。教師在篩選教學資源時需著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接受情況,注意選取一些流行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綜藝節目、影視和音樂,既要避免知識性錯誤,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在本課中,教師根據自己的熟悉度選取《康熙王朝》的主題曲《金屏風》,結果學生中無人知曉,這顯然是因忽略了學情所致。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經典作品,我們最好選取有提示的一類,如《一代女皇武則天》主題曲最后有“武則天”幾個字,這就可為學生正確解答提供些許線索。

3.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便于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實現人機互動。如對“一站到底”環節中的填充類題目,學生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直接將詞語挪到相應位置。而且,借助電子白板還能夠輕松實現即時抽簽、翻板抽題、提示時間、淡出答案等效果,有利于實現校本課程的創新和有效變革。(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隨麗麗工作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博中學

第三篇

1.探究式教學的認識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給出問題,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搜尋、調查、研究實現獨立探究的過程。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參與主體,通過教師的輔導,使學生能自主的進行探索發現,掌握認識并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做到通過對事物的客觀研究來發現事物間的發展和內部聯系。探究式教學是當代教育的一次大膽的創新與嘗試,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2.1問題式探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式探究是學生與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相互合作的探究方式,即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堂討論。

2.2研究式探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研究式探究是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分工合作探究。研究式探究教學通常為學生通過課余時間來對課堂知識點的探究與學習。教師對組員人數需要進行控制,一般為四人至六人一組。

3.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策略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式教學。

3.1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評判能力

歷史事件已經發生,我們無法對歷史事件做出改變,但因為每個人的歷史觀,價值觀的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時代不同,對相同歷史事件的認知和看法也會存在差別。因此,教師在對歷史問題的講解中不要將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灌輸給學生,而需要對學生做出引導,使學生自己對這一段歷史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形成屬于自己的觀點看法,并運用自己的觀點看法對本段歷史事件做出評判。

3.2將歷史重歸現實

歷史老師要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探究歷史的情景氛圍,對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作出改變,單純的只是由老師講解缺少學生互動的課堂模式養成了學生機械記憶背誦的習慣,無法達到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老師需要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討論,為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具有歷史帶入感,實現一種思想上的“穿越”。

3.3使探究的角度生活化

歷史的自主學習探究過程,學生不僅要對歷史事件有所掌握,還要讓學生對歷史作出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是一種歷史智慧的體現。歷史與我們當前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以美國的西進運動為例,我們當然可以將其與我國當前的國情結合,將美國西進運動與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兩者的異同點。(本文來自于《文理導航》雜志。《文理導航》雜志簡介詳見.)

4.結語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起到推動作用,激發學生創新與探究的熱情,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間相互交流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作者:曹愛華工作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