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時序思維培養(yǎng)

時間:2022-08-09 03:21:42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時序思維培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時序思維培養(yǎng)

時序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根據(jù)時間發(fā)展順序聯(lián)想相關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涉及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可以強化學生的通史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科書和學生實際,采用有效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較為清晰的學習思路,進行多元化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時序思維能力。_、融入時間術語,激活學生時序思維意識歷史具有較強的時序性,教師在教學時可恰當融入時間術語,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能激活其時序思維意識。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可從兩個方面給學生滲透時間術語。一方面是基于時序給學生呈現(xiàn)歷史事件,如朝代、年限和時代等,讓學生有一個大致的時序思維意識。另

一方面,教師可把一些歷史事件、著名人物等以時

代差的形式給學生呈現(xiàn)出來,以加深學生對相關歷史的理解。如在“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先給學生呈現(xiàn)大事年表,重點闡述明清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如1644年至1729年中央集權制度發(fā)生的變化,在學生通過大事年表形成一個大概的認知后,教師可再給學生滲透一些隱性的時間術語,如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加強君主專制;成化六年,西廠成立,帝王君權得到進一步鞏固以及后世的皇太極對專權制度的改革等,將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呈現(xiàn)給學生,可提升學生的通史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人時間術語,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還能激活學生的時序思維意識。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猜助學生構建時序框架

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高中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同時也能將課堂內容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如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課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將近代中國的重大事件按時間發(fā)展順序以年代尺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對于一些重大事件,如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辛亥革命等重點標出,或給出具體時間讓學生補充重大事件。在學生補充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時間的角度或一些細節(jié)特征分析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能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掌握中國近代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幫助學生規(guī)劃時序思維路徑,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有較為清晰的思路,還能使課堂內容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三、進行多元訓練,提升學生時序思維高度

時序問題一直是髙考的考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多種教學措施給學生進行多元訓練,使其能夠靈活應對時序類型題目,提升時序思維能力。教學中可根據(jù)學情制定歷史線索對照表、敘史文本解讀等,以便于讓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某一時段的歷史事件,通過分析推理,弄清相關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逐步推導出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時代特征。如“辛亥革命”一課教學時,課前教師可先根據(jù)課堂內容制作相應的線索對照表;課堂上引導學生完成相關課堂知識學習后,可組織學生制作歷史人物年表,并以時間為線索梳理參與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提升學生分析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可對其進行點評和補充,并把提前做好的線索對照表呈現(xiàn)給學生,讓其進行對比整理,査漏補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訓練提升學生時序思維的高度,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時序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孤立地看待某歷史事件,要讓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制作相關的時間表或年代尺,使其能通過時序思維解決實際歷史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其歷史學習思維的品質。

作者:周梨萍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