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歷史教學興趣培養
時間:2022-04-16 10:22:03
導語:職高歷史教學興趣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利用新課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職高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對新課導入環節進行設計和創新,進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歷史教材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要了解和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教學目標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對新課導入環節進行設計和創新。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等;教師可以講解一些歷史事件、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等。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古代四大發明和發現》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新課導入環節進行設計和創新。在講解“四大發明”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下我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相關的發展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演示的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并讓他們講解一下自己對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解一下四大發明在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運用。通過對新課導入內容的創新和設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學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各種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體性。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體性,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本節課的難點知識: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文藝復興三杰;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了解文藝復興以及宗教改革的性質;了解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狀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及時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而可以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
三、開放性的課外作業
一般職高歷史的課外作業包括背誦和習題兩種。背誦作業是指學生在課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記憶。習題作業是指學生在課下完成練習冊或課后的相關習題。職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記憶能力等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因此作業的完成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這就使得部分學生很難獲得成長和提高,進而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外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完《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這一節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外作業。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提出標志著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開始向西方學習;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并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先進的思想解放潮流。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中搜集一些“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變法”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使他們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進而使他們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相比于死記硬背來說,理解記憶更加高效和深刻,因此教師要布置開放性的作業。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目前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反思。在職高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新課導入環節進行創新和設計,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這樣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馮生國.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063-00063.
[2]馬麗霞.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園:教育科研,2012(10):112-112.
[3]王春江.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及主動性的培養之微見[J].吉林教育,2017(25).
作者:胡潤平 單位:秦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高中歷史活動課設計論文
- 下一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