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

時間:2022-01-06 10:24:30

導語: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

摘要:無論哪個學科的學習,學習方法與方式都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內容。本文結合初中歷史教學,闡述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以期給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提供參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方式

很多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科的認識存在偏差,而且采用了不恰當的學習方式。不恰當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學生歷史素養難以提高,事倍而功半。因此,學生的初中歷史課堂學習方式亟待改變。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學習、思考和疑問是三位一體的學習元素。學生自己學習與思考后遇到不會的問題再請教老師,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習的針對性,這就是新課改中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提升歷史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以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這一內容為例,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在拉丁美洲進行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隨后荷蘭、英國以及法國等國家也開始實施殖民擴張與掠奪,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依靠著殖民掠奪逐漸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拉丁美洲、亞洲等地人民的反抗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位于美洲中部的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和位于亞洲的印度的反抗斗爭。在教學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一個表格(如表1),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填寫表格這一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參考教材內容,也可以結合自己在課前預習中搜集的信息進行填寫,這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鍛煉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經過自己查找資料和思考所得出的結果遠遠比教師直接告知答案印象更加深刻。雖然部分學生快速地完成了表格的填寫,但是很多學生在回答反抗斗爭的影響和意義時答得不夠準確,此時教師就應當給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當全部學生都完成了自主學習,填寫了表格之后,教師可以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填寫自己的答案,其他學生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然后學生們之間可以就自己的觀點、意見等進行探討,例如有學生覺得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跟美國獨立戰爭有些相似,這個問題雖然超出了本課的教學范圍,但筆者還是及時補充了資料,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比較,學生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學生們探討完成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考試中的易錯點進行重點分析。這一學習方式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依靠自己的分析掌握了大量知識點,教師僅僅進行了點撥,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合作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主要指的是學生們就某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展開學習。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每一個學生都要發揮自身的能力為小組任務的完成貢獻力量,這樣可以提升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此外,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有一個環節為學生共同分析與探討,這一環節實際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因為人與人對事物的看法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歷史事件的觀點也會有所不同,通過探討學生可以了解到他人的觀點與思維方式,有利于思維拓展。以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探尋新航路”的講授為例,這一內容有著較為清晰的框架流程,即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過程—影響。其中新航路開辟過程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讓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四個船隊,即達伽馬船隊、麥哲倫船隊、哥倫布船隊和迪亞士船隊。每個小組的組長為本隊航路的開辟者,船隊的主要任務是,找到自己船隊航海的出發點、目的地、航向時間與路線(開辟新航線)、本次航行的支持國家以及航海所屬國籍等。在接到這一任務之后,學生可以根據本隊船員的具體情況進行任務劃分,一些容易的問題由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負責,部分難度較大的問題則可以由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完成,或者交由2~3個學生一起來完成。如果每個學生都可以快速且準確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船隊總目標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就可能在四個船隊的比拼中獲勝。學生能夠合理分配學習任務,提升學習效率是值得教師表揚的,但是教師也應當提醒學生,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證“航行”的準確性。因此在合作學習中,如果學生對某一問題存在不同意見,或者某一問題學生對自己的答案表示不滿意,則可以展開集體探討。這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碰撞與創新的過程,學生在這種學習方式下的收獲遠遠大于機械背誦的收獲。

三、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指的是激發學生對問題展開研究與分析的欲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得知識,獲得對知識的辨析能力和運用歷史分析現實的能力,獲得借助歷史知識與歷史規律從宏觀上預測未來的能力。探究性學習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以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就“福利國家”和“歐盟”這兩個話題展開引領,引導學生采用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探究問題一:在二戰之后形成了一些“福利國家”,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什么區域?形成的背景是什么?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具體有哪些形態?其本質又是什么?探究問題二:西方“福利國家”在實施了各種福利政策之后,國家財政方面出現了財政赤字,應當如何正確看待這些財政赤字和福利制度呢?探究問題三:歐洲與我國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相同與不同?我國與歐洲在福利方面的優勢各是什么?歐洲福利制度有哪些值得我國學習?歐洲福利制度如何改善會更好?探究問題四:歐盟是一個什么性質的團體?它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它對于當代歐洲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為什么先后有國家脫歐?英國脫歐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困境是什么?對于上述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思考,也可以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查詢。學生的作業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采用小論文的形式來回答,也可以制作PPT,或者是上交一份調查報告。然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與總結,給學生一個更加規范的指導。以探究問題二為例,通過分析西方福利國家出現財政赤字這一問題,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要體現出對國民的人文關懷,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福利的力度、實施的范圍也應當根據國情量力而為。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不能操之過急,這樣容易出現財政赤字,反而影響了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學生要想解決這些探究問題,就需要反復地閱讀教材資料,同時還要查詢大量其他資源。例如在分析我國福利制度與外國福利制度的差異時,就需要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來了解我國目前的福利制度。探究性學習加強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良好地促進了學生發展。綜上所述,過于依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不佳,相反,適度地組織與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已被驗證是良好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歷史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臻.“未來教室”場域下初中歷史學習方式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2019,399(5):39-41.

作者:石海宏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明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