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跨越新興國際貿易壁壘
時間:2022-04-01 11:10:00
導語:論跨越新興國際貿易壁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藍色壁壘”是一種新興的國際貿易壁壘,盡管在理念上體現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但目前在現實應用中更多的是表現出貿易保護的弊端,因此,有關部門和企業應對其進行積極研究,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改善企業社會責任狀況,同時,積極應對“藍色壁壘”可能造成的挑戰與威脅,引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關鍵詞】藍色壁壘;SA8000標準;雙刃劍
一、藍色壁壘的含義
藍色壁壘是指以勞動者勞動環境和生存權利為借口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藍色壁壘由社會條款而來,是對國際公約中有關社會保障、勞動者待遇、勞工權利、勞動標準等方面規定的總稱,它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相輔相成。目前,藍色壁壘的核心是SA8000標準。總部設在美國的“社會責任國際”(SAI)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世界人權宣言于1997年發起并聯合歐美跨國公司和其他國際組織,制定了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作為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它包括核心勞工標準(涉及童工、強迫性勞動、自由權、歧視、懲戒性措施等內容)、工時與工資、健康與安全、管理系統等方面。SA8000標準強調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要承擔保護勞工人權的社會責任。因此,被稱為“社會責任標準”。
藍色壁壘產生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關系失衡后的一種調整。
在這一背景下,歐美等發達國家把社會責任標準同其對發展中國家事實的普遍優惠制度掛鉤。同時,一些國家,一種以社會責任標準為主要內容的、新的貿易壁壘即以SA8000標準為核心的藍色壁壘逐漸建立起來。
二、藍色壁壘的特征
近十幾年來,隨著關稅和一般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不斷削弱,“藍色壁壘”越來越多地被貿易保護主義者所利用,成為限制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有利工具,其在運用中具有以下的特點:(1)名義上合法;(2)形式上隱蔽;(3)實質上具有歧視性;(4)影響更久遠;(5)波及的范圍更廣泛。“藍色壁壘”主要影響發展中國家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是發展中國家運用其在勞動力成本上的比較優勢加入國際經濟循環的主要領域,它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行業,因此波及的范圍比傳統非關稅壁壘更廣泛,將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業、國際收支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藍色壁壘對我國的影響
SA8000標準這一藍色壁壘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以勞動密集產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是一把雙刃劍。
1.提高企業成本與削弱國際競爭力。在美國,約50%的跨國公司和外貿企業表示如果SA8000標準實施將重新與中國企業簽訂包含社會責任評估的采購合同,德國制成品進口商協會理事會也作出決議,建議其成員對其供應商的社會行為參考SA8000標準進行審查,可以說,目前幾乎所有歐、美企業都開始要求或關注其供應商和承包商進行社會責任評估,其依據的主要標準即SA8000。
2.影響品牌戰略與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歐、美國家的調查結果表明,70%的消費者認為公司對社會責任的承諾,是他們購買產品或服務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3.降低人力資源優勢與阻滯外商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不到發達國家的1/30,不及巴西的1/5,低于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
4.引發貿易摩擦與增加出口風險。目前絕大多數的“藍色貿易條款”都是基于發達國家的價值標準而制定的,諸如SA8000等勞工標準的認證機構也主要為發達國家所壟斷(SAI的授權認證機構均來自發達國家),發達國家與我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文化價值上的差異,決定了雙方在國際貿易中對藍色條款的理解必然存在著差異與對立。
四、我國如何應對藍色壁壘
藍色壁壘盡管在理念上體現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但目前在現實應用中更多的是表現出貿易保護的弊端,因此,有關部門和企業應對其進行積極研究,積極應對“藍色壁壘”可能造成的挑戰與威脅,引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一)企業層面
1.積極實施SA8000認證。當今時代,經過SA8000認證的產品,將被認為擁有嚴格的社會責任方面的人性化、道義化標準,貼上這個認證標簽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暢通無阻。獲得SA8000認證還可以促進企業建立起國際公信力,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我國出口企業要高度警覺和重視,積極申請SA8000認證,獲得進入世界市場的通行證。2.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突破藍色壁壘的根本途徑在于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一要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研發投入,吸引創新人才,完善創新機制,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努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現產品更新換代;二是強化基礎管理。針對我國企業勞工保護起步晚、標準低的現狀,企業要把SA8000標準看作對癥下藥,努力改進勞工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改變“勞工標準低,勞工權益保護不充分”的不良國際形象。
(二)商會層面
完善我國藍色壁壘體系,充分發揮商會的服務職能,為企業提供信息,培養人才。
建立藍色壁壘的預警機制。國際標準化機構(下轉第40頁)(上接第17頁)和各國政府及其標準化機構經常對其技術法規和標準進行修訂,如果企業信息不暢,不能按照已經變化了的法規和標準要求生產產品,在出口時就會遭遇壁壘。
(三)政府層面
1.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地合作,利用WTO機制參與國際多邊談判。應對SA8000這種新貿易壁壘的當務之急是在WTO的協商機制下,發揮WTO最大的發展中成員和世界貿易大國的作用,與其他成員國一起明確并細化其使用規則,強調其不能夠濫用,不能有國別歧視。其次要堅持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勞工標準是可以理解的,人為地制定一些標準來消除差異,勢必使發展中國家面臨更為不利的國際貿易環境。再次,跨國企業從中國加工廠拿走了90%的利潤,但對中國社會的回饋微乎其微,一味要求靠賺取微薄加工費的中國工廠來承擔所有的社會責任是不人道的,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最后,SA8000還在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2.完善國內相關法律,改革相關制度,加強監督力度。政府要不斷完善《公司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切實保障勞工的合法權益。要對照SA8000標準修改有些條款,例如對每周工作時間和允許加班時間的規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比SA8000標準更加嚴格,很難被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企業執行。同時對于集體談判、集體合同、禁止懲戒性措施等內容我國的《勞動法》中未明確規定,應予補充完善。同時在制度方面,要突出工會在企業內部維護勞工權益,監督社會責任管理活動的作用。企業能否真正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長期結合發展,監督是關鍵,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對于使用童工、違反工資和工時規定,存在嚴重職業安全等等的企業要處以重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 上一篇: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論文
- 下一篇:干部管理監督思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