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和進口貿易實證思索

時間:2022-03-22 02:39:00

導語:經濟增長和進口貿易實證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增長和進口貿易實證思索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呈現雙向對流增長的態勢,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進口貿易的增速超過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規模不斷增長以及較高的進口貿易依存度的事實表明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顯現。

傳統經濟學觀點認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消費、投資、出口,出口對本國的經濟增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進口則會阻礙經濟的增長。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素秉賦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異,我國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上有比較優勢,資本和技術方面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所在,這就決定了我國主要出口一些農產品等初級產品和低附加值的產品,進口高新技術,因此,可以說進口是打通經濟發展瓶頸、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收集了1978年至2008年相關數據,并加以實證分析,探討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

二、經濟理論陳述

(一)起源

進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時代。亞當•斯密認為,出口帶來的收益及換回本國需求的產品沒有機會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進本國的經濟增長(交易生利)。大衛•李嘉圖指出,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獲得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穩定物價,阻止利潤下降的趨勢,保證資本積累,促進經濟增長。約翰•穆勒認為,通過貿易可以得到本國不能生產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該國經濟持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材料,同時推動國內生產過程的創新和改良,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產品進口造成新的需求,刺激和引導新產業的成長。

(二)發展

受古典經濟學家觀點和理論的啟發,后來的經濟學家進一步探討了進口貿易對經濟的帶動問題。D•H•羅伯特遜和R•納克斯認為資本品的進口使該國取得國際分工的利益,大大節約了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它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馬克斯•科登提出的貿易對經濟增長率影響效應理論,認為如果大量進口投資品,會使國內投資品相對價格降低,投資成本下降,而投資率的提高無疑會帶來經濟增長率的上升。

(三)深入分析

20世紀80年代初,新貿易理論開始將進口貿易作為主要因素來解釋技術進步,認為進口貿易是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將經濟增長引入這一分析框架,把技術作為內生變量,研究技術變動、進口貿易、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他們認為,技術通過中間產品的投入產生擴散。

三、研究狀況

我國學者實證研究采用的方法大致有兩類:一是運用秩相關檢驗、OLS回歸方法直接分析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另一類是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技術進行研究。但不同時期兩者相關度不同,而我國學者大多對于1950年至1995年期間兩者關系進行了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出現了眾多變化,因此,筆者收集了1978年至2008年相關數據,并加以實證分析,探討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作用,及其變化與趨勢。

四、相關數據收集和處理

模型中用到的數據來自《2008中國統計年鑒》,樣本區間為:1978-2008的年度數據,用GDP代表中國經濟增長,CPI代表定基指數的消費價格指數,Import表示進口總額。為了消除當期價格因素的影響,將Import、GDP時間序列分別除以CPI,分別得到得到JIMP,JGDP。為消除異方差再對JIMP,JGDP時間序列取對數,用LJIMP和LJGDP表示。樣本容量為30個。

五、中國經濟增長和進口貿易因果分析與計量經濟模型的建立

通過作圖發現,中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確實存在正相關性。由于貿易進口額隨時間的遞推不斷增加,即時間序列數據必然不是平穩數據。經單位根檢驗后發現LJGDP和LJMP為一階單整時間序列,并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發現JIMP、JGDP之間互為因果關系,所以建立模型:LOG(JGDP)=C+β*LOG(JIMP)+μ其中:JGDP為中國經濟增長,C為常數項,β為待定參數,μ為隨機干擾項,JIMP為中國進口貿易額。殘差單位根檢驗結果為殘差單整,故而方程協整。六、模型的求解和檢驗利用EVIEWS軟件,用OLS方法對模型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回歸方程如下:LOG(JGDP)=2.99923849+0.6317181399*LOG(JIMP)(57.28980)(38.56571)R2=0.980875F=1487.314DW=0.386476

(一)經濟意義的檢驗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一國的資本和技術的進口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的關系。β值為正說明中國進口貿易對GDP的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C是樣本回歸方程的截距,它表示投資、消費與出口等其它方面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梢姦隆的符號和大小具有經濟意義。

(二)統計推斷的檢驗

1.擬合優度檢驗。模型的可決系數R2=0.980875,接近1,可見模型的擬合度較好。

2.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1,查F分布表,得到臨界值F0.01(1,29)=7.6(解釋變量個數為1,樣本容量31),而模型的F值為1487.314,F>F0.01(1,29)=7.6,表明模型的線性關系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成立。

3.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從回歸結果看,|tc|=57.28980|tlog(JIMP)|=38.56571查t分布表,得到臨界值,t0.005(29)=3.038,|tc|、|tlog(JIMP)|>t0.005(29)=3.038,變量與參數項均通過顯著性檢驗,進口貿易對GDP的影響顯著。

(三)計量經濟的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模型中只涉及一個解釋變量,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2.序列相關性檢驗。用DW法檢驗方程序列相關性。LM檢驗法的原假設H0為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其P=0.00006,拒絕原假設,存在序列相關。用廣義差分法處理,消除序列相關,并通過LM檢驗。修改方程為:LOG(JGDP)=354.6389484+0.2725974265*LOG(JIMP)+[AR(1)=0.9998510477]新方程為:LOG(LJGDP)=355.638799+0.2725974265*LOG(JIMP)

3.異方差檢驗。采用懷特檢驗(White),其原假設H0為同方差,接受原假設,模型不存在異方差。4.CHOW突變點檢驗。通過作圖觀察發現1990年是個突變點,經CHOW突變點檢驗法檢驗,兩個樣本(1978—1989年,1990—2008年)的回歸參數不相等。確定1990年是突變點。

(四)實證結果分析

進口貿易每增加一個單位,中國經濟增長指標GDP將增加0.2725974265個單位,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進口總額對GDP的增長率影響逐步變弱,原因分析如下:第一,GDP基數變大,絕對量增加,但增長率的增長會相對變的困難。

第二,后發優勢的邊際遞減規律,表現為落后國家可以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技術和巨額資本,采取趕超工業化國家發展戰略,從而實現經濟跳躍式的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前我國進口貿易以技術進口貿易為主,提高了科學技術水平,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縮小了與發這國家技術水平差距。而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技術發展迅速,有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外國先進技術對我國GDP增長推動作用逐步降低。綜上,進口貿易對我國GDP增長率的影響逐步下降。

七、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綜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我國進口與GDP之間存在著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即GDP變化是進口變化的原因,進口變化也是GDP變化的原因;GDP與進口之間同時也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

2.從短期來看,我國進口的變化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成正向關系;長期內我國本年度進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也成正向關系,因此,可以說進口對我國國民經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從整體發展看,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在逐步降低。

(二)政策建議

我國需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加急需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資源類商品的進口;簡化進口管理的行政程序、審批手續,以便實現進口便利化;使用信貸、金融、稅收手段,扶持、培育進口經營主體鼓勵培育一些進出口大企業或國內大企業集團,創造進口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局面;最后,加大高新技術引進力度與加強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