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關系

時間:2022-01-27 10:14:56

導語: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關系

一、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金融發展優化貿易結構一國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能有效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科學技術含量的高低。各種商品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貿易經濟效應。而貿易結構情況會受到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地理等自然要素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將金融發展增加進去,作為影響一國貿易結構水平的一大因素。依據比較優勢理論,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程度相對發展中國家要高,故發達國家對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研發能力相對都高于發展中國家,故在國際貿易中具有技術比較優勢,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在貿易結構中比重較大,從而起到對貿易結構的優化,獲得相對高額的貿易利潤。而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有限,技術創新、產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在國際貿易中,貿易質量不高,獲取的利潤也很低。2金融發展影響規模經濟所謂規模經濟是指產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所需投入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外國學者Beck通過研究發現,金融發展水平相對高的國家在規模報酬遞增的行業有著較高的出口份額。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有著較高的外部融資能力,使得他們可以利用規模經濟效應,從而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這就有利于那些規模較大的行業,擁有更多的金融發展空間,促進該行業的貿易往來更加快捷頻繁。3金融發展對貿易風險的分散在國際貿易中潛在各類風險,如信用風險、價格變動風險、匯率風險、政治風險、運輸風險等。金融發展水平程度較高的國家,其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降低風險,將風險及時有效地分散,減少貿易損失。其中,常用的手段是可以購買保險,擔保或充分利用有關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

二、國際貿易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1貿易自由化促進金融發展當今貿易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勢必會加快金融自由化的進程。近些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設定的貿易壁壘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利益,貿易的自由化能使國際貿易往來更加公平。商品和資本在全球各地之間的快速自由流動,使得經濟的發展勢必是朝著貿易和金融的自由化方向發展的。這種進程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而貿易的自由化則是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條件。2國際貿易帶動對外投資伴隨世界各國貿易的快速發展,跨國企業作為載體,帶動了對外投資。一國對外投資活動的發展,勢必需要相應配套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機制,自然帶動了對應國家金融市場的繁華,創新出更多產品適應日益全球化的市場。綜上所述,一方面,金融發展水平會在多方面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為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同樣會促進或抑制金融發展,成為金融發展的物質條件之一。兩者共同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浙江省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關系的實證

研究浙江省作為沿海省份,占中國相當份額的貿易量,其中又以出口為主。根據國情,本文重點研究浙江省的情況,通過相關數據,用實證檢驗浙江省金融發展和出口貿易之間的相互關系。1數據說明本文數據源于浙江省年鑒,包括1986年至2010年浙江省的出口額、GDP、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本文主要以金融相關比率即FIR代表金融發展水平。據此,本文主要建立如下公式:Ln(EX)=c+αln(FIR)+βln(GDP)其中,EX代表出口,FIR代表金融發展水平,GDP為浙江省生產總值;α、β是方程的回歸系數,c是常數項。并作對數處理。2平穩性檢驗針對本文時間序列數據,先做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經檢驗所有變量在通過2階差分之后平穩。3協整檢驗進一步做JJ檢驗,確定變量相互之間是否長期穩定。經檢驗浙江省出口貿易、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三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再用OLS方法進行協整回歸。.估計的回歸模型:FIR、GDP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R2為0.992,相當高。所以,浙江省的出口貿易、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三者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金融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很大,金融發展程度每上升1%,出口貿易量相應上升1.348%;另外,經濟每增長1%,出口增加0.963%。這個結果驗證了金融發展對出口貿易作用的相關理論。4Granger因果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其通常的檢驗模型為:因為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對滯后期的選擇很敏感,因此選擇不同的滯后期會有不一樣的結論。本文分別選取滯后期為1和2時進行檢驗。表2為滯后期為2時,浙江省金融與出口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由Granger檢驗結果可知,滯后1期時,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浙江省出口是金融的原因,金融也是出口的原因。滯后2年時,浙江省出口貿易仍然是金融的Granger原因,但金融卻不是出口貿易的Granger原因了。這也反映出浙江省金融沒有對出口貿易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5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出口貿易對金融的正向沖擊的影響在前7年是負的,且當期就會產生一定影響,第8年開始為正,但影響程度很小。經濟增長的正沖擊,在前7年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也是負的,第3年的時候出現最低,然后提高,第7年起,開始為正,且影響較出口對金融的沖擊大。一方面,說明浙江省的金融發展水平仍然不夠高,出口貿易的增長和經濟增長對金融在短期內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浙江省出口貿易結構的欠缺。金融產品,在貿易結構中只占有很少的比重,故貿易額的增長沒有起到帶動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這和浙江省的實踐情況相符合。金融發展的正向沖擊對出口貿易,開始為0,然后逐年遞增,在第4年的時候達到最高,然后逐步減少,在第6年的時候在較高水平趨于平穩,但全部為正。并且,金融的沖擊,對浙江省的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很大。經濟增長的沖擊與金融對出口的沖擊相類似,開始為0,然后逐年上升,在第3年的時候達到最大,程度比金融的沖擊相對小一些,也全部為正。這說明浙江省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對出口有著長期性的作用,隨著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會帶動出口貿易的增加。符合之前金融發展對出口貿易的促進機制作用。

四、結語

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可以發現,浙江省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關系在理論和實證上存在一定差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國,包括浙江省在內貿易出口結構的不夠優化。理論上,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兩者之間是存在良好的互動促進機制的,兩者可以多方面相互影響帶動。但通過對浙江省相關情況的實證探究,不難發現,金融的發展的確能有效拉動出口貿易額的增加,促進其發展,反之,出口貿易的增長卻沒能促進金融的發展。由于在國際貿易中,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量的增長是其中一個方面,但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更是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長期以來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所占出口貿易比重較小,導致出口貿易對金融的促進機制沒能有效發揮。所以,浙江省乃至全國都需要不斷提高出口貿易對金融產品的依賴程度,進行產業升級,優化貿易結構,在全球化的經濟市場中取得量與質的優勢。

作者:王伊麗單位:浙江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