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壟斷與國際貿易探究
時間:2022-12-13 10:00:21
導語:寡頭壟斷與國際貿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寡頭壟斷市場中的每家大公司都知道,它在與其他少數幾家大公司進行競爭,自己采取的任何行動(如降低價格、增加廣告或引進新產品)都會促使競爭對手做出反應。將這種寡頭公司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模型化為博弈,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對其加以理解。我們考慮一個應用博弈理論進行分析的簡單的例子。設兩家居于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間的競爭事態由這兩家公司選擇的競爭策略所決定,兩家公司都可以選擇是采取進攻型競爭策略(例如降低價格或大量做廣告)還是采取保守型競爭策略(如高產品定價或適度地采用廣告),博弈的結局取決于兩個公司采取何種策略。使兩家公司都獲得最佳結局的條件是兩家公司都抑制其競爭行為,此時兩者都可獲得大量的經濟利潤。然而,如果它們不能相互合作,博弈的結果將是雙方均采取進攻型策略。如果一方決定采取保守型策略,那么,另一方將通過采取進攻型策略而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而獲取更高的利潤。此時,前一家公司不但不能獲利,反而還會遭受虧損。因為雙方都知道對方會采取進攻策略,因此誰也不愿意采取保守策略,其結果是雙方都采取進攻型策略,雙方都獲得很低的利潤。它們陷入了所謂的“囚徒困境”。其出路自然是雙方尋求某種方式的合作,以共同限制其競爭行為,進而使雙方都取得高利潤(而不是低利潤)。這種合作可以是某種正式的協定(盡管這在美國以及其他很多國家是非法的),也可以是基于對共同利益和歷史形成的行為方式的認識而心照不宣。遺憾的是,對于比上述簡單的兩公司博弈更為現實、更為復雜也更為動態的寡頭壟斷來說,不存在一種最優的游戲方式。因此,博弈論在寡頭壟斷中的應用是有其局限性的。然而,博弈理論已經揭示了,在寡頭壟斷格局中,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是可能的(盡管不是有保證的)。寡頭壟斷中的廠商可以獲得經濟利潤,而且,在競爭受到約束的情況下,這一利潤還可以是很大的。
在此,我們對完全的寡頭壟斷和貿易理論提出一些看法。如果某些產品的生產存在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其生產將集中于少數國家以獲取這一規模經濟收益。這些國家將出口這些產品,而其他國家則進口這些產品。這一貿易模式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歷史在發揮作用。廠商對生產位置的初始選擇出于多種原因。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方擁有生產所需要的投入要素,在這些地方進行生產可以獲得由地生產成本帶來的比較優勢。然而,盡管這些地方在開始時的確擁有比較優勢,但這一點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一旦生產位置被選定,大規模的生產已在這些地方實現了規模經濟收益,生產及貿易模式便會延續下去,盡管其他國家可以以更為低廉的成本進行生產。生產可能不會在一個有更大成本優勢的地方進行,因為必須有足夠的生產規模才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而較小的生產規模會導致更高的平均成本,這會抵消掉該地區所具有的成本優勢。在新的生產地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意味著新的生產者必須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而對于新的市場進入者來說,不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虧損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這是因為:(1)供給的增加會使價格降低;或者(2)原有的廠商可能會以多種競爭行為打擊新進入者。為此,生產可能不會在這些低成本地區發展起來。具有進入潛力的廠商和國家所面對的這一問題便是幼稚產業所面臨的情況。在哪些國家進行生產(或更為準確地說,哪些國家應該擁有寡頭公司),這是否真的很重要?回答是對于各國的福利是重要的,當寡頭壟斷公司通過出口獲取經濟利益(或凈利潤)時尤其如此(全球壟斷公司的國家位置和國家所有權同樣重要)。這些凈利潤取決于其向國外購買者索要高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改進國家的貿易條件(凈利潤還可以被直接看做是來自外國購買者的附加的國民收入)。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全球寡頭壟斷的現實國家分布格局有一定的任意性,如果出口廠商從出口中獲得凈利潤,那么其所在的少數國家便從外貿中得到了附加的收益。因為擁有高額利潤的寡頭壟斷廠商而得到國民福利,是各國政府利用各種政策影響寡頭壟斷公司布局(或全球市場份額)以利于本國生產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
[1]盧子芳.雙寡頭市場的調控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1999.
[2]胡振華,胡東濱.寡頭壟斷市場古諾模型的研討[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1997.
[3]杜傳忠.寡頭壟斷市場結構與經濟效率——兼論中國市場結構調整[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李班 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國際貿易走向探討
- 下一篇:“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