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進口貿易影響因素
時間:2022-01-27 09:28:43
導語:略談進口貿易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構造模型
1.變量和數據的選取影響進口貿易主要有以下因素(表1):①人均GDP。該因素與人口有高度相關性,而且有的文獻檢驗結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其實對于安徽省來說,進口貿易如果只是發生在特定產業,那么計算經濟規模時引入人口是不合理的,但是安徽省作為一個省份,單純僅用GDP同其他國家比較更是不現實的,所以本文依舊選取人均GDP作為指標。②消費。以2011年為例,安徽省進口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和飲料及煙類總額27755萬美元,占總進口的1.94%,該數據說明兩個問題:安徽省進口貿易不是以消費為主,消費可能不是進口的動力因素;進口既然不是用于廣大的消費,那么可能用于生產領域。③雙邊貿易成本。貿易成本分為銷售成本、技術成本、關稅成本,在實物貿易的方式下,貿易不可能達到沒有成本,此外以往的研究并沒有考慮多邊阻力的影響,引入雙邊貿易成本,可以彌補這一計量缺憾。④出口貿易。安徽省作為發展中地區,進口原材料用于工業生產,最終為了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在理論上與進口貿易有間接影響,因為外商直接投資是按支出法核算國民經濟的指標,在這里假設外商直接投資最終會以目標國進口的方式來收回資金。⑤匯率。本幣對外幣匯率降低,本幣升值,不利于進口。⑥本地區的開放程度。理論上本地區越開放,進口額越大。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02—2012年安徽省統計數據,其中人均GDP采用GDP平價指數進行調整,進口來源國的人均GDP、各年的進口額、出口額來源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WorldEconomicOutlookDatabases(WEO)和中文版的世界銀行網站,其中世界銀行的“經濟政策與外債”指標有各國經過購買力平價指數處理過的人均GDP。為了防止虛擬變量陷阱,對距離無量綱化處理,即用GDP數據對距離進行非線性處理,避免多重共線性。在選擇出口、進口名義數據時,為了剔除匯率和價格波動的影響,采用GDP平減指數對名義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實際數據。選擇進口來源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日本、韓國、南非、德國、俄羅斯、巴西、智利、秘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15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額占到安徽省總進口額的81%以上,超過75%。計算得到各國家及地區雙邊貿易成本,前文闡述可貿易份額取值不影響雙邊貿易成本的測算,而且安徽省是生產大省,進口的貨物多是實物而非服務,所以S取0.8是合適的。2.建立模型安徽省是一個工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的省份,有許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比如資源的浪費和低效率、政府政策影響、區位因素等都可能成為制約對外貿易的隱形成本,而且這些成本難以估量。隨機模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為了數據處理方便,線性化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lnMij,t=lnF(βXij,t)+ε(1)式中,ε是隨機測量誤差或者隨機性因素,服從標準正態分布;Mij,t代表t年一國對另一國進口貿易總額;Xij,t代表t年貿易引力模型的參數設定,此為k×1階向量。引入上述分析的影響因素,最終模型設定為:lnMij,t=β0+β1lnYi,t+β2lnYj,t+β3lnEXij,t+β4lnCij,t+β5lnDij,t+β6lnFi,t+β7lnht+β8lndt+ε(2)式中,Yi,t為t年安徽省和各個貿易伙伴人均GDP;EXij,t為t年出口;Cij,t為t年雙邊貿易成本;Dij,t為t年距離;Fi,t為t年外商直接投資;ht為t年的匯率;dt為t年的對外依存度,β0是與自變量無關的影響量,β1,β2,…β8為系數。
二、計量分析
采用eviews7.2中的pool模版處理隨機效應模型,具體結果如下:1.模型分析通過序列圖分析,單位根檢驗應該包含截距項和趨勢項,通過level檢測,在10%以及5%顯著水平下,變量均未通過LLC以及IPS檢驗,進一步進行一階差分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安徽省出口總量和外商直接投資沒有通過單位根檢驗,因為此模型已經取對數做線性化處理,故不通過檢驗的變量可以直接舍去,模型變化為①:lnMij,t=β0+β1lnYi,t+β2lnYj,t+β3lnCij,t+β4lnDij,t+β5lnht+β6lndt+vit-μit(3)在level水平下,變量均未通過IPS檢驗,同樣使用一階差分檢驗,變量通過單位根檢驗。根據上述檢驗結果,變量之間為同階單整關系,接下來進行變量的協整檢驗,建立的模型形式為: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變量滯后階數為1。協整檢驗的零假設為不存在協整關系。本文采用Pedrom檢驗、Kao檢驗、Johansen檢驗三種方法,對面板數據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除了Panelv-Statistic統計量p值為:0.0860,在10%顯著水平下才通過檢驗外,其余變量p值都接近于0。同時Granger檢驗中,p值均顯著低于5%,所以解釋變量是被解釋變量的Granger原因。在以上分析基礎上對面板數據進行計量分析,通過Hausman檢驗,得到p值為1.000,接受原假設,建立隨機效應模型。2.回歸結果解釋在回歸結果中,lnYj的系數為負,說明進口來源國家與地區經濟越發達,越不會向安徽省出口。Lnh系數結果不顯著,說明匯率對安徽省進口貿易影響甚微,因為安徽省與一些國家與地區有長期的合作關系,重點進口這類國家的可貿易物品,不開放的對外貿易環境使一部分國家不會向安徽出口;其次,安徽省的對外貿易受到政府調控的影響嚴重,進口主要集中特殊部門,這也佐證了前文安徽省進口物品用于消費不足2%的事實;最后,安徽省是內陸省份,運輸不便,構成對進口貿易的限制。雙邊貿易成本LnC結果顯著,而且符號為負,說明雙邊貿易成本成為制約安徽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安徽通往港口的運輸成本決定了貿易的數量和質量,這是一種隱形消耗,眾多的學者把這種成本看作價格的內生函數,如今把它們兩者區分開,成為下一階段研究的重點。
三、結論
與加變量的貿易引力模型相比,動態的貿易引力模型更具有說服力,而且對于區域對外貿易一樣有較強的解釋能力。與以往分析不同的是,安徽省出口量并沒有通過檢驗。這說明安徽省的出口與進口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安徽省進口最多的15個國家與地區里,總的出口量只占安徽省總出口量的47.9%。雖然本模型的最終統計結果沒有說明擴大出口對進口的影響,但是卻表明安徽省在對外貿易中結構嚴重失衡的問題,出口與進口的不協調將成為制約安徽省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外商及港商直接投資一樣沒有通過檢驗,說明該變量不是安徽省進口貿易的動力因素,安徽省的進口并不用于外商直接投資部門,這與安徽省的政府政策有關,安徽省重點進口能源產業、生產工業原材料,而這些物品都是國家嚴格控制的,在下一階段研究中,可以加入政府因素分析。安徽省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貿易結構失衡,對外開放程度不夠,運輸成本過高,但是也應該看到,安徽省的進口貿易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與人均GDP增長幾近持平,安徽省市場潛力巨大,應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
作者:王超朱晨馮德連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銅陵學院
- 上一篇:鎮農家樂發展調查報告
- 下一篇:鎮村果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