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質勘探環境保護策略

時間:2022-11-12 10:42:59

導語:野外地質勘探環境保護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野外地質勘探環境保護策略

摘要:在開采礦產之前,要進行地質勘探,確定礦產資源的具體位置。通常情況下,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地質勘探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在地質勘探過程中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當前礦產開發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分析了野外地質勘探過程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因素,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野外地質勘探;影響因素;環境保護;有效策略

地質勘探是獲取礦產資源的唯一途徑,但在地質勘探過程中會留下各種工作痕跡,對生態環境極為不利。隨著我國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應當結合科學的作業方式減少地質勘探對環境的破壞,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1地質勘探作業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

地質勘探作業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運輸車輛行駛時路線的選擇;作業過程中對植被造成的破壞;車輛行駛過程中對地面產生的壓實作用;地質勘探過程中排放的垃圾、污水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燃料或其他有害物質泄漏對土壤產生的污染,流入附近水源后對動物、植物產生危害;作業過程中的火災隱患等。

2野外地質勘探工作中的環境保護策略

2.1運輸車輛行駛路線的選擇。由于蘊含豐富礦產資源的地區通常處于荒漠、草原等野外地區,因此地質勘探作業經常需要深入到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開展。運輸車輛主要負責運輸勘探人員、設備、生活必需品,運輸車輛深入野外環境后,選擇的路線通常會決定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另外,還需要在正式開始野外地質勘探工作前,加強對司機的環境保護知識培訓,提高司機在野外行駛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意識,豐富相關理論知識,讓司機能夠選擇正確線路、使用正確行駛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在草場中行駛時,司機需要避免在高速狀態下重復轉彎操作,減少對草場植被的破壞。在無人區行駛時,如果選定的線路長期使用,最好能夠在固定車轍上行駛,盡量縮小破壞面積。針對只進入一次的無人區域,在返回時不能選擇出發時所選路線,避免對草場造成永久性破壞,為植被自然恢復提供足夠時間[1]。2.2地質勘探營地垃圾的處理。在野外地質勘探作業過程中,營地垃圾的處理方式也直接決定了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程度。在處理營地垃圾前,需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其中最重要的兩種垃圾類型是可降解型和不可降解型。可降解型垃圾可以就地埋到地下1.5]m處,經過降解可作為肥料,不會對環境產生破壞。對于不可降解垃圾,應在作業結束后將所有垃圾帶走。在營地中產生的生活污水需要引入提前設置的污水處理池當中,野外營地要使用專門的移動廁所,及時處理排泄物。2.3地質勘探營地燃料的管理。在野外大規模、長時間開展地質勘探工作時,為了滿足車輛行駛和機械設備運行等相關需求,必須在營地區域準備儲油罐,但油料一旦發生泄漏,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必須采用科學的方式預防儲油罐發生泄漏。在儲油選擇方面,需要使用符合標準的儲油罐,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儲油區的管理,合理劃分車輛加油區。要想有效避免產生的廢油污染土壤,需要使用存油托盤保護儲油罐,油罐底部應鋪設油氈或者海綿層,這樣即使發生漏油問題,也不需要擔心污染土壤。

3結束語

為有效降低地質勘探對野外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除了結合以上各種科學作業方式外,在勘探工作結束后,還應當恢復地貌、地形。例如種植相同的植被恢復生態環境原貌,或者結合土壤的特性種植能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將營地建設區域內的原有草皮和植被保存下來,地質勘探工作結束以后,將原有的草皮復原,有效提高當地地貌的還原性。

參考文獻:

[1]劉洋.淺析野外地質勘探工作中的環境保護策略[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4):57.

[2]劉建國.野外地質勘探中的環境保護措施[J].新疆有色金屬,2012,35(5):44-45.

作者:崔燕飛 單位:臨城縣地質礦產技術服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