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困境與完善

時間:2022-12-28 03:45:04

導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困境與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困境與完善

摘要: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是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創設健康農村經濟發展路線、落實農村基層干部黨風黨紀建設的重要舉措。鑒于此,文章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出發,對我國農村資產管理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所面臨的困境,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思路和措施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困境;完善策略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良好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不僅可以提升農村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更有助于在保證村民集體利益的同時,加大對農村基層干部不正之風的整頓力度,進而推動鄉村精神文明、黨風黨紀的建設進程,這對建成和諧小康農村社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現階段,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普遍存在著管理集權偏離、產權管理混亂、監管質量良莠不齊等一系列問題。

一、農村集體資產的基本概念及發展現狀

(一)農村集體資產的概念及范圍。農村集體資產指的是由鄉、鎮、村全體成員(社員)共同所有的資產,主要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水面、荒地等眾多自然資源,以及集體所有的其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有形和無形資產等。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指那些以生產要素的形式投入到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產,即在現時擁有的或在過去生產活動中形成的,可能會在未來時期產生經濟效益的資產資源,為區分效益的真實存在性,我們一般用“能以貨幣計量”作為其量化的標準。狹義的農村集體資產往往具有一定的增值性,因此又被視作經營性資產,廣義的資產則在涵蓋經營性資產的前提下,又將非經營性資產、其他經濟資源這兩部分納入其中。以上兩種定義是農村集體資產在財務上的劃分范圍,法律層面的農村集體資產的是當地農村范圍內全體農民共同擁有的,由鄉、鎮村民代表或其他集體經濟組織行使所有權的資產資源。也就是說,農村集體資產是嚴格受法律保護的,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個人均不得擅自調用。以上是農村集體資產的基本概念介紹,本文主要使用廣義的概念展開敘述。(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第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和難點,這關乎農民自身的利益、農村整體的發展面貌以及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等一系列問題,只有保證了農村集體資產的順利推進,才有可能進一步拓展個人和全國范圍內的經濟發展需要,也只有充分貫徹和落實了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才能實現其在規模和質量兩個層面的進步。因此,無論是從微觀的角度還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第二,相較于城市,農村基層干部的黨風廉政問題稍顯薄弱,許多基層鄉干部、村干部仍舊延續著傳統的管理理念,沒有及時地樹立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意識,在開展管理工作時也多憑借著自身的管理經驗而不是依據規范、合理的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因此不具備嚴格、成熟的監管系統,經常會出現“人情大于規范”的貪污腐敗現象,這不僅加劇了村民與鄉村干部之間的矛盾,且嚴重阻礙了鄉村整體的經濟發展路徑,不利于建設和諧小康農村社會。因此,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還是規范黨風黨紀、從源頭上打擊貪污腐敗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法規制度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基層干部工作思維的轉變。

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困境

(一)資產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當前我國農村資產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著制度建設不完善或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集體資產管理者沒有對工作內容進行精細化的分工,因此在落實工作時表現出了強烈的不適用性,經常出現工作落實不徹底、分工不清楚、重復工作等問題,嚴重阻礙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管理者沒有落實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許多工作只是籠統地落實到部門,但沒有對個人的工作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一旦出現了管理紕漏或其他管理問題,很難第一時間進行歸責,導致錯誤源頭遲遲無法查出,無法及時地“對癥下藥”,進一步加劇了問題所帶來的損害。第二,多數地區的集體資產監督體系建設不完善。完善的監督體系應該由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內部監管主要指對財務、會計人員的監督控制,而外部監督則是指利用外部審計的形式,對資產表現情況進行監督。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然而縱觀我國多數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很多基層管理人員未將內、外管理體系進行有機的融合,致使它們很難形成合力作用,監管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二)存在產權不明確現象。產權問題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它與村民的直接利益關系最為密切,因此也最常出現各種權益糾紛問題。很多地區雖然建立了民主化的決策平臺,但在產權的處置和流轉問題上,仍沿用村干部集中處理的決策形式,其他村集體成員則很難直接參與到決策活動中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除此之外,我國很多地區的土地所有權存在著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這同樣為產權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的革新進程逐漸深化,農村經濟呈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致使許多長期存留的土地資源發生了產權上的變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用土地被征用于現代經濟活動之中,原始的土地資產由于缺乏充足的資產依據,極有可能出現投資意象主體不明確、土地轉移不同步等問題,這些都是引發產權糾紛的潛在因素。(三)集體資產的閑置率長期居高。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升級和革新,農村經濟發展也出現了相應的轉型。村集體資產由最初的集中生產、集體聯包的形式逐漸演變為了集承包、拍賣、聯營、出讓、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經營形式為一體的綜合經營體系。與此同時,農村集體資產持續增值,產業類型不斷升級、轉型,這進一步加劇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很多舊有產業難以抵抗長期的市場和經濟壓力,接連停產倒閉。停產后的企業不具備處置產區的能力,鄉村政府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成本對該區域進行重新改造,致使廠房停產后長期荒廢在原地,不僅浪費了廠房所在地的土地資源,由于長久失修、無人打理,其內部的生產機器、基礎軟硬設施也均無法運轉。這些無法重新投入使用的機器,既不能出讓,也很難對其進行維修,這就造成了集體性的資產閑置和浪費,對村民個人和鄉村整體的經濟效益都起到了消極的作用。

三、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完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平臺。想要對現有的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作出完善,要全面健全當前的集體資產管理平臺。第一,實行落實到人的精細化歸責制度,用制度的力量規范管理工作的開展。具體制定時,管理人員要嚴格參照相關法律要求,以及當地區域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集體資產監管制度,并據此嚴格追究工作的責任落實情況,力求實現執行、監管兩手抓的工作格局。對于一些存在糾紛和漏洞的工作問題,要明確責任主體,并依據失誤問題的影響厲害程度施行合理的獎懲處理措施;針對一些沒有觸及法律的輕微違規情況,要按照制度規定對其進行處罰。第二,開設公開、透明的民主管理平臺。為緩解當地管理腐敗、黨風建設程度低等問題,管理者必須以公平、民主為基本管理原則,嚴格依據管理規程,對涉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問題召開民主會議進行共同商議和決策;并對上以后的決策結果進行公示,尊重并鼓勵村集體成員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在民主共議的基礎上對決策結果作出進一步調整和改進。除了特殊問題的決策結果之外,村管理人員還需對集體資產的具體收支情況和用途進行書面的公示,便于村民悉知財產的具體變動情況。如若發現基層干部中有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觸犯法律的行為,要及時將其移交司法機關追求刑事責任,同時對當地農民的權益侵犯問題進行及時的補償。(二)明確產權歸屬關系。針對當前多數地區存在的產權不明確現象,當地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產權的清查力度。首先,針對涉及金額較大的產權糾紛問題,要成立專門的清查小組和監督小組,結合糾紛事件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清查計劃,確定好清查的對象、范圍以及清查方式;其次,針對產權問題特殊的排他性質和歷史遺留問題,要在尊重現有法律的前提下適當作出協調,盡力促成糾紛雙方的和平協商,堅持以“誰投資,誰受益”為基本協商原則,在保證雙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展開對產權的合理處置;最后,對于需要處置的資產對象進行嚴格的評估,通過科學的資產臺賬管理制度,充分考察資產的實際價值,并據此入賬。針對一些無法實際計量的資產,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測試手段對其進行評估,盡可能地將評估結果保證在大多數集體人員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三)及時處置荒廢、閑置土地。針對本文所提及的因廠房荒廢而產生的土地閑置和資源浪費現象,當地管理人員要予以足夠的重視。一方面,管理人員要積極聯系潛在的投資方對其進行收購和改造,或借助當地政府的幫助,將閑置的資產盡可能地對外租賃、承包或轉讓,保證在最大程度上對閑置資源予以利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員應該嘗試聯系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充分了解企業無法繼續經營以及無法及時處理掉的原因所在,盡可能地幫助企業經營者對固定資產進行盤活,防止由于限制而造成的進一步貶值和資源浪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必須確保農業經濟的發展,這不僅是國民經濟水平提升的基礎,更是我國實體經濟結構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因此,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是當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熱點問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仍舊存在一系列的困境。為此,相關管理人員必須正確樹立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科學管理意識,加強對農村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力度,嚴格按照制度章程和法律法規落實,切實改進資產管理工作,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朝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30-35.

[2]袁方成,陳澤華.依法治國進程中的村干部貪腐及其治理[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06):134-135.

[3]周凱睿,朱志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果分析———以溫江區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3(19):35-36.

[4]范栓虎.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銅川市印臺區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16):89-91.

作者:易娜 吳瓊單 位: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