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時間:2022-12-04 11:21:05

導語:農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解放思想難。一些權力和決策部門對非公經濟的認識有差距,仍存在著“喜公厭私”的思想,對非公經濟的歧視和制約現象仍然存在,扶持力度不夠,治理多于引導,重收費而缺少提供服務,有些單位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規化,行政執法人員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好辦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三難”現象依然存在。

2.政策落實難。近年來,農場雖然相繼出臺了鼓勵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的若干優惠政策,但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扭曲變形,個別單位在落實中沒有完全到位。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實過程中,部門之間缺乏有機的銜接機制,互相推諉,導致政策懸空,無法落實,沒有積極地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創造條件、解決問題。

3.貸款融資難。農場非公經濟起步較晚,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資本原始積累速度較慢,絕大部分企業資本擴張能力較弱。在融資方面,國家為有效防范和扼制不良信貸,不斷強化金融監管,規范和延伸了信貸擔保及連帶責任,信貸管理趨于規范化、制度化;一些企業“融資信用”意識較差,少數企業還存在“虛假融資”問題;非公經濟小而散,難以提供融資擔保要素,難籌集到資金。

4.企業自身問題解決難。一是產品檔次低,創新能力不夠強。非公企業普遍規模小,設備與技術落后,產品檔次低,缺乏品牌產品,資源配置能力有限,市場潛力不大,加上資金、技術、人才力量薄弱,研發經費投入少,自主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非公經濟的發展,普遍存在著“只見生,未見長”的現象。二是產業雷同,投資領域單一。大多數非公企業選擇原料消耗少、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粗放經營,重復盲目生產和無序競爭。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缺乏戰略眼光,只注重眼前利益,看重那些投資少、見效快的行業,如餐飲業、娛樂業等服務性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會造成一些投資者經濟上的損失,造成資本的浪費。三是人才缺乏,科技素質偏低。非公企業發展生產的原始資本大多來源于家族或朋友,他們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形成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由于管理者普遍不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相關知識和基本理念,致使企業管理水平低下、人才匱乏、科技含量不高、生產經營存在盲目性。

5.非公經濟三產業發展不均衡。從農場總體經濟結構分析看,農場經濟總量中,第一產業中非公經濟占主導作用的農牧業比重較低;第二產業發展較慢,其主要原因是投資大、風險高、技術性強、收益慢;第三產業發展最快,如交通運輸業、餐飲住宿、零售業、休閑娛樂等服務行業日漸活躍,其主要原因是經營時間短、風險小、見效快。

6.企業中非公經濟成分所占比重不大。從經濟類型看,企業所有制形式單一,非公經濟企業較少,只有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股份制企業,而港澳臺商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為零。

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對策

(一)強化“一個思想”非公經濟已經成為農場經濟發展中最活躍、最具增長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非公經濟,必須堅持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必須堅持非公經濟是老百姓的經濟、是富民經濟、是富民強場奔小康的經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保障非公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優化“兩個環境”在軟環境建設方面。一是優化政策環境,適時出臺扶持發展非公經濟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放寬非公經濟參與競爭領域。二是優化社會環境。加大社會治安監管力度,營造和保持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讓投資者放心投資,讓生產者安心生產,讓經營者樂于經營。三是優化行政環境。加大行政效率評議、行風評議及監察力度,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四是不斷提高非公業主的社會地位,保障其享有應有的政治待遇。在硬環境建設方面。一是不斷改善通信、道路交通等基礎條件,提升信息流、物流速度和質量。二是提高農業資源開發力度,有效增加農產品精深加工總量,提高附加值。三是加大土地資源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快農墾小城鎮、民營工業園區、食品加工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增加有效載體,提升載體質量。

(三)完善“三項制度”進一步完善“龍鎮農場非公經濟工作目標責任制度”,“農場班子領導掛鉤區組及重點企業工作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能明確職責、對法人代表實行“單項工作目標績效考核”制度。在考核上,少一些軟指標,多一些硬指標;在獎懲上,要體現工作業績、工作效率,杜絕“大鍋飯”、“平均主義”。

(四)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堅持發展非公經濟與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在農業資源開發、鮮食玉米加工產業培植等方面,應下大力氣做協調工作,引導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多形式、多層次的聯合發展、嫁接發展。二是堅持發展非公經濟與農墾城鎮建設相結合。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標準”的前提下,加大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力度,探索和完善農墾城鎮建設經營機制,引導非公經濟投資建設民營工業園區、經營商業兩條街、龍墾大市場等三個批發市場及餐飲服務業和公共娛樂場所。三是堅持發展非公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激勵非公資本多形式、多渠道投入農業、畜牧等產業,縮短基地培育周期,加大初級產品營銷及深加工力度,實現產業培育與非公投資業主雙贏。四是堅持發展非公經濟與做強做大現代農業旅游產業相結合。依靠毗鄰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山口水庫風景區等地緣優勢,構建現代化大農業觀光旅游圈,引導、激勵非公資本多形式、多渠道注入旅游產業,大膽嘗試旅游景區、景點建設權與經營權對非公經濟有償出讓,引入非公經濟經營理念,提升旅游產業經營檔次,實現雙贏。

(五)突出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社”,抓好資源整合,避免同行業的無序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促進企業規范管理和健康發展。如以東田家西瓜協會為主體組建的“有機瓜菜種植合作社”,對內加強了農戶間的聯系,實現技術、人才、市場信息的對接,實現農戶間優勢互補、協調經營;對外形成一道抗擊風險、保護合法權益的“防火墻”。以“羽翎蛋雞養殖場”為主體建設的“蛋雞養殖合作社”組團闖市場,有效地增加了單只蛋雞養殖利潤。農場應因勢利導以“龍綠”鮮食玉米加工為龍頭組建“鮮食玉米種、加、銷合作社”、以奶牛養殖基地為龍頭組建“奶牛養殖合作社”、以水稻科技園區、稻米加工廠為龍頭組建“水稻種植加工合作社”等等,將其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特色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以增強非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實緩解融資難。在政策框架內,吃透金融政策,找出農場非公經濟融資擔保與國家金融政策的接合點和著力點,采取相應對策完善有關工作。諸如“建立企業信用等級評審與管理制度”,啟動“非公有制經濟信貸擔?;稹钡?。要充分挖掘民間資本,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解決非公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三是用活用足政策,切實減輕非公經濟的稅費負擔。一是積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減免三年稅費的優惠政策,二是對入駐工業園區組建專業合作社的企業,采取免收各種管理費用,并提供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切實減低非公企業稅費負擔。四是限時辦結,確保各項扶持政策及時到位。職能部門努力爭取上級支持,提高墾區財政有效供給能力,確保貸款貼息、稅收獎勵、名牌獎勵政策及時兌現。五是開展非公經濟人才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啟動“非公有制經濟人才培訓”工作,通過聘請行業專家教授舉辦培訓班、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培育企業家隊伍。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開展一體化合作,提高企業發展整體水平。積極爭取各級人才發展資金、項目、信息等公共資源,重視人才引進、培訓和提高,提供各種培訓學習機會。

作者:劉文谷麗莉單位:黑龍江省龍鎮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