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
時間:2022-05-14 10:02:04
導語: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對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理論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最后詳細闡述了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機制;運營主體;合作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理論概述
農業經濟管理作為依托國家經濟政策方針、市場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的一種管理活動,其主要是指在結合當地市場經濟條件和環境變化的基礎上,以國家經濟政策方針為指導,明確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目標,并對信息化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生產資料、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以及交換和消費等各環節中進行計劃、決策、控制以及組織協調,進而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走向現代化、法制化以及規范化[1]。
2農業經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2.1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完善。我國農業發展雖然歷史悠久,但多為個體經營和集體經濟模式,農業經濟的管理機制不健全,對農業發展現狀和市場經濟環境不能有效的適應。在很多農村地區,傳統農業得不到重視,農村勞動力外流現象十分嚴重,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導致大量農業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堪憂。還有一些地區在發展農業經濟中,不能清楚認識和了解市場環境,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更新,使農業經濟管理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究其根本,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不健全,是造成農業資源浪費、農村經濟發展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根本原因[2]。2.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不高。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的一系列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中人員專業意識和水平嚴重不足,不能合理規劃和開展農業經濟活動,使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能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中,很多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認識不足,未對農業經濟具有足夠的重視,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積極性和執行力嚴重不足。另外,許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不具備專業技能和素質,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知識欠缺、對農業政策等了解不足,不能夠有效地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活動。2.3農業科技水平低下。我國的農業發展相較于發達國家來說,機械化和技術化水平嚴重不足,農業科技技術手段的開發和使用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很多農村地區對農業科技的重視和投入不足,農業科技開發缺少資金支持,技術水平低下,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對農業技術人才的重視和引進不足,也是造成農村地區科技水平較低的重要因素。農業科技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嚴重不足,使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2.4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變革,信息化使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入到更加快捷的時代。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我國多數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足。從主觀上來說,農村地區對信息化手段的認識和重視不足,不能有意識地將農業經濟發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客觀上來說,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3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3.1完善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發展機制。由于目前農村的很多勞力都走向了城市就業,因此各地的相關部門可以對農村土地的流轉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因為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體系暫時還不完善,所以要先完善制度體系,然后再加強征地制度的改革。現階段,很多企業都利用網絡進行管理,相關部分也可以通過網絡對農村的承包信息進行管理,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使農村的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能力發揮最大的效果,使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得以保障[3]。農村相關部門要正確并積極的引導農民群眾自愿將土地的承包權流轉向市場,通過這種模式有效的扶持農村當地的龍頭企業,以此來帶動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這種模式可以使閑散的資金集中在一起,也可以吸引高科技的人才投身到農村經濟建設中。相關部門可以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社,以此來增加農民的銷售能力,還可以請專業的教師對農民提出指導,讓農民群眾在收獲利益的同時走向致富的道路。3.2加大農業經濟中運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并在農村經濟中體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是農村經濟發展重要目標,并發揮出重要作用。為乘上新農村建設環境的發展機遇列車,有關政府部分應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從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發掘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實際條件,加大對農村經濟中運營主體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起推動作用的農業企業和農場品經銷組織,加大對其的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補貼,以擴大其影響力,拉動下游農戶的農業種植規模,營運主體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以上對運營主體的扶持外,相關部門還要以政策保障下游農戶的基本權益,相關部門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也擔任著重要角色,農業經濟在三方共同作用和相互影響下,促進農業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3.3建立農業合作經濟發展模式。由于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之迅速,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社會發展需求,要建立并完善農業合作經濟的發展模式,這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首先,農業合作的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步向“組織化”過渡,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發展要加大支持力度,使農業經濟發展形成一個良好氛圍,針對一些小型經濟發展模式與家庭式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來說,相關部分要根據發展情況,引導他們向“集體型”發展模式過渡,將所生產的產品進行品牌化。其次,相關部門要分析掌握國際與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情況,并及時提出合理性的發展建議。3.4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是直接將農產品進行銷售,但是這種模式下的銷售利潤相對較少,而很容易受到市場與環境帶來的影響,如果要對這種情況進行改進,需要相關部門根據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的發展。為了使我國農業經濟能夠順利發展,要建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而相關部門可以將工作重點集中在農產品加工與銷售兩個環節。首先,針對農產品加工來說,這是食品生產的第一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能夠結合的方法,然后再經過二次加工將農產品包裝成人們需要的必需品,工業的加工環節不但提升了農產品的自身價值,同時也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其次,農產品在銷售方面,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與交通運輸方面的優勢,打破地域帶來的限制,在提高農產品銷售過程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
4結語
綜上,農業經濟管理是保證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生產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通過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開發農業技術、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幾點策略,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水平,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素芳.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決策探索(下),2018,(2):45.
[2]郭亞麗.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18.
[3]楊雨瀅.信息化社會中農業經濟發展探究[J].山西農經,2017,(23):50.
作者:于春英 單位:嶺下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農田水利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