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時間:2022-07-02 02:37:30
導語:助力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以溫州樂清區域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為例,主要分析了樂清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和農村經濟發展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幾點扶貧攻堅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經濟;農村建設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溫州樂清地區一直以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心,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惠民政策和農業發展。目前,樂清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和“三農”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1樂清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截止到2017年,樂清地區的農林牧漁產業總值相比于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近24.8倍,年平均增長4.3%,農村經濟有了顯著的提升。隨著改革開放,國家大力鼓勵農業方面的發展,樂清地區也進一步落實各種惠農政策,使得農產品生產的效益在逐年提升,農民的積極性有所增加。政府將“糧食安全”作為農業生產工作的重心,并通過一系列的農業補貼和各種惠農政策,大力宣傳推廣高產的糧食品種,確保農業生產的安全穩定。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名優特”農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樂清地區在綠色無公害果蔬、新型水果、藥材、花卉苗木等方面的種植面積和種植量都有所提升。除了在農業方面產量有所增加之外,在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截止到2017年,在樂清全市范圍內,森林和林木的覆蓋率都已經達到了54.95%和55.72%。畜牧業方面也開始朝著規劃化方向發展。水產品的產量和養殖面積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2農村經濟發展管理措施
樂清市始終把建設新農村、振興農村經濟發展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通過各項政策和管理機制,不斷進行農村經濟建設改革,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水平。2.1農村經濟管理政策。健全農村經濟管理政策,樂清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樂清地區農村經濟改革。一是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樂清市通過建立農村產權服務機構,在市級或各鄉鎮街道共完成了農村產權交易1017宗,累計金額達到近3.26億元,為80多個農村實現了24萬畝的農村流轉產權交易,這一水平已經超越了整個溫州的水平。二是農村承包土地確權和承包經營權流轉。到2017年為止,樂清市范圍內已經有730個行政村完成了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并且完成了承包地測繪工作達到將近13.2萬戶,家庭承包式耕地也達到了將近14.76萬畝。樂清市在2017年就已經率先完成了“千村測繪”的計劃。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并劃撥大量的專項資金,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增加用地指標,大力扶持薄弱村的發展。近幾天來,樂清農村集體經濟相比以往增加了近6%,將近800多個村集體經濟達成了總收入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目標。四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規范化。過去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職能都是掌握在村委會手中,自樂清市全面落實并組建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之后,村集體經濟管理職能已經轉移到了村經濟合作社手中,并且樂清市村也榮獲了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的稱號,成為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試點。2.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樂清市為進一步推進美麗農村建設,大力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農村中深入開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邊三化”等工作,對于農村中的違章建筑要強行拆除,大力發展農村的道路建設、交通建設以及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截止到2017年,樂清市的各行政村自來水和電視覆蓋率都已經達到99%以上,保證了村村通電、通車、通網。同時,為了保證農村環境,建設美麗新農村,在農村建立了垃圾長效管理機制,嚴格處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樂清市已經連續三年(2014~2016)的時間獲得了浙江省農村生活治理工作優勝縣(市、區),并被列入全國百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市、區)。2.3農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樂清農村發展水平和農村經濟。建立了鄉鎮土地承包調解仲裁室,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產品質量監督等包含多項內容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二是逐步完善農業機械推廣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目前,樂清地區的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已經高達80%左右,并且率先進行購買農機免費檢驗服務的試點工作,建立相應的農業示范基地和農機綜合服務中心。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在農業生產上大力推廣增產增效、良種良法等先進的技術,并且在樂清建立了全國首個鐵皮石斛院士工作站,不斷研究鐵皮石斛的品種選育和栽培工作。四是完善信息化服務體系。在樂清農村地區大力發展農業電商,提高信息化服務的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目前,樂清成立了全國首個鐵皮石斛電子交易中心,成立三年的時間內達到了近300億元的交易額。
3扶貧幫困的有效策略
3.1健全社會幫扶機制。對于樂清地區相對比較貧困的農村,需要健全社會幫扶機制,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政府的關懷。采取領導掛鉤,企業、部門結對的方式,對于貧困家庭領導干部要做到親自慰問送溫暖,在社會范圍內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自2005年以來,每年完成的結對幫扶家庭在4000戶左右,累積幫扶資金達7000多萬元,并且幫扶資金還以每年近10%的比例增長,截止到2017年安排的扶貧資金達9.4億元。3.2開展低收入農戶的就業培訓工作。為了能夠增加低收入農戶就業收入,需要不斷提升農戶的就業技能和素質培訓,從2004年開始,樂清共完成的農戶就業技能培訓數量高達6.5萬人,素質技能提升培訓17.9萬人。在就業培訓中所投入資金達3300萬元。3.3開展金融扶貧工作。樂清通過開展金融扶貧工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自2003年以來共累計發放金融貸款已經達7.4億元,從中受益的農戶高達1.7萬戶。利用小額貸款扶貧的形式,對農戶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以達到農村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的目的。2015共完成了消除年收入4600以下的低收入農戶5882戶,達9000多人。3.4大力發展醫療保險。利用城鄉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等醫療救助資源,幫助農村居民解決醫療困難的問題,避免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通過提高醫療報銷額度,建立醫療、民政、慈善機構等聯動救助機制,提升醫療保險的補償能力。另外,對于低收入的居民要實行醫療支出商業補充保險和意外險。3.5開展下山移民工作。利用農村房屋改造建設項目,加快山區人口的遷移工作,實現異地脫貧。開展下山移民工作,進行土地資源的綜合整理,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目前,已經完成了2.3萬人、56個村的整體移民和580人、127戶的分散性移民。樂清作為一個全國百強縣(市),農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盡管近幾年來,樂清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有所提升,但仍需要不斷完善農村管理水平,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研究:一個基于地租理論的分析框架[J].貴州社會科學,2013(06).
[2]楊勝剛.新型城鎮化政策下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分析[J].現代營銷,2016(08).
[3]宋鑫宇,張喆.溫州地區農村住房建造模式研究—以樂清市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09).
作者:盧丹志 單位:中共樂清市委黨校
- 上一篇: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研究
- 下一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