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策略

時間:2022-11-12 03:00:22

導語: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策略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于學生的心靈滋養、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乃至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都至關重要。由此可見,從小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教育目標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應該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了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農村小學生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因此,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整體發展。要想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實現素質教育,首當其沖就應該在農村小學范圍內展開并普及音樂教育。但是,由于受到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使農村小學音樂教育與城市相比發展較為緩慢,且長期得不到有力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農村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進。因此,作為一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怎樣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并積極開發和整合新的、本土的音樂資源,從而使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得到有效擴展;其次,還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以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心理上給予音樂教學足夠重視,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營造校園音樂文化氣息

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要想提高農村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學校就必須注重校園音樂文化氛圍的創建。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業余時間播放校園歌曲、設計音樂黑板報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另一方面,音樂教師可以協同校方積極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把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從而促使音樂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文化素養。例如,學校可以在業余時間利用校園廣播為學生播放優美動聽的適合小學生聽的音樂或者歌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校園環境。還可以借助黑板報這一有利宣傳武器,專門開辟出一個音樂專欄,為學生介紹音樂家、樂器、音樂小常識等知識,或是音樂明星的勵志故事。如此一來,通過創建濃厚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如此便可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例如,學校要重視“六一”兒童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每逢節日時學校就可以動員每個班級組織集體的音樂課外活動,通過開展各班之間的音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機會和舞臺。課外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節日安排與眾不同的課外活動,比如校園歌唱比賽、班級歌唱小能手、小品、我愛表演、器樂演奏會等等。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排練,如此一來,在排練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還可以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專業技術指導,使學生的音樂知識在實踐中得以增長。以此同時,通過音樂課外活動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雖然沒法帶領學生像城市學生一樣去看演唱會、參加音樂節等,但是,農村也有城市所無可比擬的巨大而豐富的民間傳統音樂活動。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不能把學生封閉在教室這一環境中,將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只局限于書本和課堂上,而應該帶領學生“走出去”,引導學生去體驗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這些音樂是接地氣的,是擁有著鮮活的生命力的,更能引發學生心中強烈的音樂情感共鳴,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聯系民間藝術家來獲取一些民間文藝展演、公演活動詳情。然后,帶領小學生走出去,讓學生與民間文藝活動來個“親密接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不光只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而恰恰是這樣鮮活的民間藝術才最能打動學生的情感和心靈。通過讓學生與民間藝術家進行學習交流,能夠激發學生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

三、重視音樂教學方法創新

課堂教學是音樂教學效果得以提升的最重要環節。小學音樂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傳授知識的是音樂教師。所以,要想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那么,必須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兩方面入手。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能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想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就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愛好特點來創新教學方法,特別是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許多新穎且有效的教學方法涌現了出來。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這些方法與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開展教學,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激發。(一)游戲教學法。傳統音樂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教唱、學生學唱開展教學活動的,整個音樂課堂教學機械呆板、氣氛沉悶,沒有一絲生機與活力。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一成不變的音樂課堂就會提不起丁點學習興趣。針對以上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學生天性好動、愛做游戲的性格特征,通過在教學中加入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將音樂知識的學習寄予游戲活動中,從而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游戲中學會音樂知識。例如,在學唱《龍的傳人》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采用游戲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課上,我首先教學生演唱這首歌曲。然后,我在練習環節加入了游戲。我讓學生排成一排進行“開火車”的游戲,每個學生演唱一小節,唱完以后傳遞給下個學生,這樣依次接唱直到演唱完畢。等到每個學生都演唱一遍后,我帶領學生進行“大家來找茬”的游戲,我讓5名學生依次演唱,其他學生仔細聆聽。如果有演唱錯誤的學生立馬指出來,這時,我對學生的錯誤唱法進行糾正,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會演唱這首歌曲。這樣的游戲教學受到了小學生的熱烈歡迎,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二)生活教學法。生活是學生認知和情感的來源。新課程強調教學要回歸生活,小學音樂教學也不例外。農村小學生在生活感知方面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多彩的生活情境,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促使學生在演唱的時候能夠唱出真情實感。例如,在學唱《螢火蟲》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通過生活教學法來開展教學。上課伊始,我通過朗誦《螢火蟲》這首歌的歌詞來讓學生猜謎語:夏夜里,誰提來,一盞一盞小燈籠;小燈籠,像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農村的小學生對螢火蟲一點都不陌生,我還沒有說完,學生就猜出來了。然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螢火蟲是什么樣的?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出現?如果你的周圍飛舞著一群螢火蟲,你的心情會是什么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對螢火蟲的情感就被我充分調動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聽這首歌,并學唱歌曲,學生就能準確地把握這首歌的情感變化,并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將其完美演唱出來了。總而言之,農村小學音樂教學雖然在客觀條件上受到了許多制約,教學資源不如城市教育豐富,但是,農村也有著城市所沒有的、得天獨厚的人文和地理資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擁有的優勢,并積極地挖掘這些音樂資源,使之與音樂教材相融合,促使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從而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走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教學路線,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國元 紀文愛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石泉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