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3-24 03:27:40

導語:鄉村振興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研究

【摘要】構建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之一,是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要求。文章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面臨的新機遇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目前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面臨的突出矛盾,最后從豐富養老服務供給主體、重視農村老年群體精神需求、強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等角度提出了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優化路徑。

【關鍵詞】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鄉村振興戰略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鄉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構建并完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不僅關系到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也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了“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目標。如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

一、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新機遇

長期以來,在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存在被“邊緣化”境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將構建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迎來了新機遇,構建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從政策層面來看,過去二元城鄉經濟結構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所獲得的政策扶持較少。鄉村振興戰略及相關規劃明確提出要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這一趨勢,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形成農村疾病養老服務網絡,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開發農村康養產業項目。從政策層面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提供了政策機遇。從消費層面來看,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20年,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意味著未來農村老人對優質養老服務體系具有更強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內生動力。從精神文明建設層面來看,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明確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這意味著大力發展鄉村文化、促進鄉村精神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必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繁榮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養老服務供給主體不足,服務內容單一。目前農村養老以家庭養老為主,機構養老占比較低。根據上海財經大學的《2018年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調研報告》,98.5%的農村老人選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比例僅占1.3%。同時,從服務內容來看,只能保證基本的吃穿等生存需要,慢性病治療與預防、健康體檢等服務內容目前尚不能在農村地區廣泛開展。二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農村近年來出現大量人口外流和“空心化”情況,“空巢老人”不斷增多。子女雖然在物質上孝敬了老人,但是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夠重視,有些子女甚至常年在外工作,與父母很少見面。據調查,農村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僅為45.4%,有25.5%的農村老人與孫輩同住,不僅沒有安享晚年,還擔負著照顧第三代的責任。三是農村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現代養老涉及疾病治療與預防、營養與養生、護理與康復、心理健康等多個學科。但是,由于農村工作環境、經濟收入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難以滿足農村養老服務需求。以執業醫師為例,根據2019年民政部關于《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的建議的答復》(民函[2019]675號),截至答復日,我國農村衛生室執業醫生占比僅為23.4%。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完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路徑

完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任務,是讓鄉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優化和完善應該堅持如下路徑。1.豐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目前農村養老主要依靠家庭,但是在農村青壯年外出、“空巢老人”增多的背景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難以適應現狀需求。因此,應進一步豐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主體,構建多元照料機制。一是發揮農村社區組織在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以“村兩委”為依托,重點做好農村居民養老需求調查,建立并完善農村老年群體服務檔案,全面掌握農村居民的養老訴求,并及時將相關訴求向上級反映,發揮好橋梁作用。還要對轄區內現有養老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做好農村養老工作。二是培育養老互助組織,鼓勵互助養老。互助養老以自愿參與為原則,通過組織成員相互幫助的形式為農村老年群體提供養老服務。互助養老一般由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所提供的互助服務以一定形式被登記,在他們有養老服務需求的時候,可以憑此獲得互助組織其他成員的服務。三是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濟條件較好且養老消費意愿和能力較強的區域,可以通過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建設農村養老院,通過市場化方式為農村老人提供醫療救治和健康咨詢等服務。還可以發揮志愿力量進入農村養老服務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養老志愿服務等。有條件的鄉鎮醫院、私營醫院以及社會資本也可以探索“上門醫療服務”,通過市場化手段為有需求的老年群體提供服務。2.重視農村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農村老年群體的養老不應該只是“吃飯”“穿衣”等低層次的需要,還要重視農村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在農村青壯年外出和“空巢老人”背景下,更需要關注農村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以“鄉風文明”為核心,大力弘揚孝道。要充分動用各種宣傳工具,倡導“孝為先”“孝為本”,廣泛開展“孝子孝女”評選活動,營造孝敬老人的氛圍。同時,要糾正“養老=吃飯穿衣”的傳統觀念,強調子女要關注父母的精神文化需要。通過“鄉規民約”等方式,將“每周打一次電話”“定期陪老人參加文娛活動”“與老人聊天”等作為“鄉風文明”的內容。二是要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一方面,要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加大諸如棋牌室、閱覽室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文化下鄉”,通過專業文化隊伍下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鄉村老年群體以更積極、正能量的價值觀度過晚年。三是要完善農村老人“余熱”發揮機制,讓農村老年群體更深入地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之中。讓老年人發揮“余熱”,不僅有利于利用老年人豐富的經驗,而且還可以讓老年人產生更強的獲得感。比如鼓勵老年人就鄉村振興獻言獻策;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由村民民主推舉具有公信力的老人監督“村兩委”工作等。3.培養農村養老服務人。人才是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構成。當前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也存在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的問題。一是國家要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比如通過“專項計劃”“定向委培”等方式,加強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所的人才培養。同時,還要積極培育具有社會工作、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知識的綜合人才,以滿足農村老年群體的養老需要。二是要提高農村養老服務人才的待遇,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留得住”人才。應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人才薪酬待遇制度、職務職級晉升制度和職業發展前景制度等,保證他們能夠獲得與個人貢獻相匹配的待遇。三是要重視在職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定期的技能培訓,讓現有人員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同時用好志愿者隊伍,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定期為農村老人提供慢性病診斷和治療、心理干預、健康講座等服務。

參考文獻:

[1]李俏,孫澤南.產業融合背景下合作社參與農村養老供給的實踐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19,(8).

[2]杜鵬,王永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機遇、挑戰及應對[J].河北學刊,2019,39(4).

[4]于書偉.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求實,2018,(4).

[5]楊巧,陳誠.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思路[J].金融發展評論,2018,(6).

作者:王晉玲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