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化發展挑戰和對策

時間:2022-06-23 03:35:52

導語:糧食產業化發展挑戰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產業化發展挑戰和對策

摘要:糧食產業化是保障國民生活的重要產業之一,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對提升國民幸福指數和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新常態下應用經濟學理念,對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探究,要將實現全省經濟可持續增長、實現“三農”穩定發展和實現“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的目標相結合起來。本文將從經濟新常態視野下出發,針對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面臨的挑戰,對如何實現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視野;糧食產業化;挑戰;對策

農業生產的主體是糧食生產,加快以糧食產業化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是促進甘肅“三農”發展的戰略重點。因此,研究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實踐,探討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機制,針對甘肅發展糧食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不僅對解決甘肅“三農”問題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各地實踐看,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不平衡、整體處于處級水平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具有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數量太少,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現代科技水平要素參與糧食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程度不高。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屬于起步階段,還面臨諸多挑戰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一)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目前,活躍在甘肅糧食產業領域內的龍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數量也很有限,產業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和較強的產業優勢。大多數糧食加工企業關聯產品開發乏力,仍停留在對糧食進行處級加工處理的層次上,深層次加工所需要的技術設備遠遠跟不上。并且龍頭企業與農戶協同能力不足,甘肅糧食生產以分散性種植為主,尚未形成集約化發展模式,規模化效應弱。此外,市場上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與規范,存在惡意競爭,糧食產業化發展緩慢。甘肅中存在的糧食龍頭企業數量少,散戶眾多的現狀,會產生巨大的交易成本,進而造成經營成本上漲,協調能力不足,散戶集約效應較弱,導致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受阻。(二)糧食市場機制不健全。糧食市場化改革是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最晚放開的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發育程度低,嚴重制約著糧食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表現在:一是糧食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糧食市場短缺的情況已得到徹底解決,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糧食生產面臨著賣方的激烈競爭,這對糧食產業化的發展既是考驗又是機遇,對糧食產品進行精加工、深加工,不斷推出新品種、新花色,已經成為糧食產業化不可回避的任務。二是,糧食市場的主體能力不強,當前,糧食生產的主體依然是農民,而我國的農民大多遵守的是小農生產的規則,他們沒有進行集約化的種植,所以就造成了我國當前糧食市場主體的散亂,另一方面,我國的糧食試產機制不夠健全,所以對糧食市場沒有統一的、科學的規定,導致這些散而亂的市場主體進入糧食市場以后,無所適從,導致糧食主體在市場中依然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糧食市場的健全,也不利于糧食產業的發展。三是糧食市場環境不完善。糧食市場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糧食市場建設和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仍比較嚴重。(三)分銷渠道長及渠道基礎設施功能欠缺。在糧食銷售過程中,中間環節越少,利潤越高,然而現階段甘肅省糧食分銷渠道過長,具體而言,糧食產品從生產者開始,經過產地批發市場到批發商處,之后進入初級加工商與銷地批發商,最后進入銷售地批發市場,再由零售商進行分銷,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考慮到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穩定合作現象。加上物流成本與競爭關系的存在,導致物流倉儲成本支出增加。銷售中間環節越多,利潤空間越小,信息溝通也越難。因此,甘肅糧食生產加工商無法及時了解市場真正需求,若出現信息錯誤,生產加工商只能依據自身經驗進行生產,極易造成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生產者經濟損失。

二、推動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實施糧食產業集群。對甘肅省而言,集群化優勢與龍頭企業是其重要的糧食產業化發展關鍵。產業集群是整個糧食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銜接點,在2018年4月11日甘肅蘭州市總投資16.3億元的蘭州現代糧食產業園項目在蘭州新區秦川園區開工建設,已邁出了糧食產業集群之路的關鍵一步。產業集群與發展離不開兩個因素,一是龍頭企業的帶動,二是龍頭企業集約化優勢的發揮。配合糧食產品精加工,才能真正發揮出甘肅省糧食龍頭企業數量優勢,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提高產業聯盟程度,實現規模效應。在進行糧食產業集群發展的同時,還要考慮政策因素的影響,利用政策扶持、培養一批糧食產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以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為核心,整合大米、面粉、油脂加工資源,促使糧油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二)建立健全市場機制是推進糧食產業化的基礎。完善的糧食市場機制,不僅包括糧食市場體系本身的完善性,還包括糧食市場體系功能的健全。從而提高糧食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大個性化、多樣品產品供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采用“糧食購銷企業+農戶”、“加工企業+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方式,將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的市場主體組織起來,共同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風險,增強農戶抵抗市場變化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三是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的困局,由政府職能部門統一規劃,建成商品自由流通、資源自由配置和開放、包容、有序的市場環境新秩序。(三)打造糧食產業鏈是推進糧食產業化的關鍵。通過科技手段,改良糧食品種,增加良種供給,擴大種植面積,滿足市場需求。甘肅一直在大力推廣優質糧食品種,但收效甚為。究其原因,種植分散形不成規模,品種優勢轉化不成商品優勢,農民在跟企業談判時沒有發言權,導致優質不優價,挫傷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目前,甘肅農村農作物秸桿的利用率很低,農民焚燒秸桿現象仍很嚴重。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充分利用好農作物秸稈等農副產品,不僅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也為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渠道。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下甘肅糧食產業化如何發展,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于甘肅省情、糧情,立足于消費市場,以改革為導向,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全面提升糧食產業鏈,努力打造開放、競爭、包容、有序的市場大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國內競爭市場中后來居上,在全國糧食產業化大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才能為甘肅“三農”事業的發展和甘肅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糧食行業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虞洪.種糧主體行為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2]陳倩.河南省商丘市小麥比較效益分析及小麥種業發展現狀與對策[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3]殷阿娜.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績效評估及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4.

作者:劉金偉 單位:甘肅省儲備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