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品牌構建農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4-03 09:48:40
導語:基于品牌構建農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發展品牌農業,對促進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等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品牌建設依靠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業品牌的科技含量,加強網絡信息和營銷推介力度,提高市場影響力。因此,我們要轉變思想和觀念,積極地培育農業品牌意識。文中分析廣西農業品牌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提出構建廣西農業品牌的長遠規劃和策略。
關鍵詞:品牌農業;品牌構建;資源整合;發展策略
品牌是指企業或社會團體生產特定產品而區別于其他同類產品的標識。品牌代表著企業產品的品質、風格、知名度、市場形象以及消費者的偏好等。品牌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實施標準化生產、形成一定規模效應,達到產業化經營,產品通過商標注冊和國家有關部門的質量安全認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并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發展農業品牌應當整合農業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的經營組織,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以及采取適當的市場營銷策略等措施,才能推進品牌農業的發展。農業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廣西必須通過打造一批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知名度,才能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最終促進農業的增效,實現農民的增收,實現農村的穩定和繁榮。
1廣西農業品牌現狀與存在問題
1.1缺乏打造農業品牌的意識。由于長期受到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的影響,當前廣西多數農業生產經營戶還是滿足于傳統的農產品經營方式和營銷模式,依賴傳統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對打造市場品牌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創建農業品牌也缺少積極性。因此建設農業品牌力度不足,打入國內外市場的農產品也不多。還有不少農業企業生產經營者、農戶在品牌建設上存在依靠地方政府來建設品牌的心理,創建農產品品牌的自覺性、主動性相對較低,缺乏打造農業品牌的長遠規劃。因為,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涵產品品質優勢、市場認可度、市場營銷推廣策略等綜合措施。1.2建設農業品牌缺乏力度。當前農業生產經營企業普遍存在重視農業生產環節、輕視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過程,忽視市場營銷環節,往往不愿意為農產品的品牌提升層次而投入資金,而政府對農業企業的扶持大多數也是重視生產過程、科技投入,對農產品品牌建設上很少支持,極少從農業品牌戰略上進行規劃,在農產品的市場流通與構建農業品牌上對農業企業的幫助和指導很少,使得目前廣西在全國市場上知名度較高的農產品品牌相對缺少。因此,廣西農業雖然有自主的品牌,但是從總體上農業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檔次較低,還不能充分地發揮農業品牌的聚集效應,農業品牌對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輻射功能不強。廣西獲得馳名商標和國家認證的農業品牌數量不多,在全國市場上打得響的農產品數量太少。1.3品牌農產品的規模相對偏小。目前廣西農業生產和經營相對較為分散,生產規模也相對較小。由于農業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之間協作關系較為松散,使得農業生產企業對產業的帶動性也相對較弱。很多農產品都是初級產品,主要以傳統產業、原材料、農產品初加工為主,對農產品深加工能力相對較低。同時,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也較小,而且加工精度不高和對產品開發深度也不夠,使得產品過于大眾化,不能體現產品的特色。因為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也嚴重制約了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有時候出現農業產業和優質農產品,卻沒有大型的龍頭農業企業建立品牌產品而進一步帶動和輻射,出現品牌農業企業與農業產業之間比例不平衡的現象。
2構建品牌農業的重要意義
2.1品牌農業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國民收入的增加,消費者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和農產品的選擇發生非常大的改變。在農產品的需求上,過去主要是由單一的品種主導著農產品的市場,而目前取而代之的是品種多樣化、多種產品檔次的需求并存的局面。如今,各種各樣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的生態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消費明顯上升。經營者對農產品不斷進行開發,如各種功能性食品、綠色食品、旅游食品等。廣大的消費者對品牌產品充滿著信任和向往,并且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和強烈,從而發展和培育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經營者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非常迫切的要求。目前,農產品之間的市場競爭已經不再只是過去簡單的商品質量和價格競爭,如今已發展到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顯然,農產品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只是單純依靠商品的本身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提高品牌認知度和品牌的形象,增強品牌自身的實力。2.2品牌農業有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功能、品種等方面不斷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農業經營者來說,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優質化消費、多樣化需求為目標,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需求層次。品牌農業能夠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農業產業從資源優勢逐漸向品質優勢和效益優勢的方向轉變,最終優化農業的產業結構。品牌農業是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品牌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發展品牌農業,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3發展品牌農業有利于農民的增收。由于目前農民外出務工已非常普遍,農民的收入結構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方面的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例已經大大的降低了,農民的收入增速也在放緩,農業的生產資源和土地的利用率下降。因為我國幅員廣闊,各地農業發展不均衡,農產品容易出現結構性、季節性的生產過剩。普通農產品很容易出現市場滯銷的現象,引起農產品市場低迷,直接地影響了農民的增收和農業的增效。當普通農產品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品牌農產品在市場上依然十分暢銷,并且非常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價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只有發展品牌農業,才是農民發展高端農產品的根本途徑。特別是重點生產一些營養價值高、品質優良,而且安全系數高、附加值高的高端農業產品,這也是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和提高農產品價格的重要舉措,也是普通農產品走出結構性、季節性過剩和價格低迷的市場怪圈,邁向高端消費市場的必由之路。2.4品牌農業有助于培育農業文化,實現自主創新。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推動了品牌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使得我國農業和農產品的競爭走向國際化,因此,品牌農業顯得更為重要。打造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豐富其品牌文化內涵,最終提升產品的層次和價值。憑借政府部門對產品品牌的合法保護,更加有利于農業企業彼此之間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從而促進優勢企業將農業產業做大做強,最終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實力。品牌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農產品價值構成中,獲得增值的來源主要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并非廉價的勞動力。農產品的價值的核心是品牌符號,并非原材料和資本。從而,培育農業文化,整合資源,發展品牌農業,才能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國農業歷史文化十分悠久,發展品牌農業,促進農產品品牌的塑造,將現代農業產業的文化與各地方傳統的特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新經營理念,樹立農產品的知識產權、品牌、商標、市場營銷等新的農業經營思想,克服農業生產的短板,改變農業產業的弱勢地位,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3構建廣西農業品牌的策略和措施
3.1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夯實質量基礎。由于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形勢日益激烈,推行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成為進入國內外市場的關鍵。推廣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化成為生產農產品品牌的重要基礎。特別加強各地建立無公害、生態農業生產基地,重點突出品牌農產品所具備的“優質”、“安全”兩大特點,組織制訂一批農產品的廣西地方標準,以確保廣西特色農產品均能夠依照標準化來進行生產,提高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地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標準化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特別是在具備廣西特色的生產領域,例如優質大米、水果、茶葉、甘蔗、桑蠶、食用菌等農產品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根據國家有關生態農業生產基地的產地認定、無公害產品認證的辦法和標準,廣西應當積極地組織各市縣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及產地認定,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地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生產標準化,最終夯實廣西品牌農產品的質量基礎。3.2優化和健全農業生產組織。廣西應當加快建設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積極地打造農業生產的龍頭企業,推進各種專業的農民合作生產組織的發展。圍繞廣西優勢的產業、具備特色的農產品,建立各種專業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鼓勵大型龍頭農業企業與農戶攜手合作,建立專業的生產合作組織。引導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起聯合生產的契約,簽訂長年的、穩定的農產品產銷協議和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服務,實現與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有效對接。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做大做強當地的農業龍頭生產企業,促進廣西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改進農業的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增加各生產要素的投入。對品牌農業的生產組織形式進行創新,采取以農民承包的土地使用權作為股份,建立股份制合作經營的組織形式,或者采取生產企業與農民簽訂長期的生產、購銷、聯營的協議等方式,使農戶們與企業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生產協作方式,共同擔當風險,獲得利益一起共享。雙方對生產要素共同地投入,公司投入生產配套資金,開發和引進新的農業改良品種,采用先進的生產方法和技術設備,推進品牌農業的科技化和現代化。3.3鼓勵農業企業注冊產品商標,申報名牌產品農產品的商標策略,就是要對農產品進行冠名,并注冊商品的品牌和標志。要積極地引導農業生產的龍頭企業、各種農業生產的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實體提高農產品商標的意識,支持、鼓勵他們對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積極地向有關部門申請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同時,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行政服務的力度,積極地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切實地幫助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主體妥善地解決好商標注冊過程問題和困難。并且,出現商標侵權糾紛時,保護農業企業的合法權益。對部分取得市場優勢的特色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不僅申請注冊商標,還應當向有關部門申請評定馳名商標或者著名商標。要大力地整合地方農產品的各種農業品牌資源,通過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和認定,打造一批效益好、知名度高、市場輻射功能強的優質品牌農產品。例如水果方面,廣西玉林以柚子為主,桂林以柿子、柚子為主,百色和崇左、欽州等重點發展龍眼、荔枝、香蕉、芒果、番木瓜和菠蘿等,河池、柳州等地以金桔、柑橘、桃子、枇杷、火龍果等水果為主。3.4充分地利用各種媒體進行營銷推廣宣傳,構筑網絡信息平臺。農業企業應大力進行品牌的宣傳推介,廣泛地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進行推廣品牌活動,提高品牌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建立完善品牌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規模。大力推行農產品的展示和展銷活動,舉辦各種地方特色農產品文化節慶活動,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和推介農產品品牌,讓廣大消費者充分地了解品牌農產品,選擇使用品牌農產品,提高廣西農產品市場知名度、影響力,提高產品在國內外的同類產品市場的占有率。另外,努力進行農產品的網絡推廣,要對地方政府農業部門和龍頭企業所建立的網站的信息和功能進行補充完善和提高,建立當地的名牌、優質的農產品信息資源數據庫,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合作社、加工與流通企業、經紀商的信息數據庫。積極探索和推進建立農產品網絡銷售和電子商務平臺網站,及時搜集整理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需求動態,分析和預測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信息和規律,定期向國內外需求商和網絡平臺各市縣的名優農產品生產情況和市場供求信息,促進生產和銷售的有效對接,以實現品牌農產品在市場上能夠順暢地銷售。
4結語
農業品牌是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整合當地各種自然資源、經濟條件,挖掘當地的社會、人文等要素,并進行創新,加以創意,對農產品進行冠名,注冊商品的品牌和標志。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只有依靠品牌才能促進廣西農業產業的轉型和升級,這也符合當前農業國際化、品牌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順應廣西經濟建設發展的客觀趨勢。因此,廣西應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目標,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品牌化的長遠規劃和戰略,積極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和建設。
參考文獻
[1]張俊飚,趙博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7(4):131-134.
[2]連奕昕,徐靜,李興佐.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的SWOT-AHP分析及對策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16):131-133.(020)
作者:李庚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 上一篇:油氣田企業環境保護分析
- 下一篇:農業經濟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