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項目構建新成效
時間:2022-05-27 11:09:00
導語:農業項目構建新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中央財政設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用于支持各地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和安全高效農業發展,促進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穩定增收。幾年來,各級財政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財政支農的重大任務,牢牢依托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平臺,完善資金使用機制,推進資金整合,加強組織協調,強化資金監督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堅持集中用力,資金使用更加有效。
2010年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實施的第三年,中央財政繼續按照“中央宏觀指導、地方自主選項”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支持各地發展糧食等優勢特色產業。各地在中央財政的指導下,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扎實推進項目實施。一是選準主導產業,堅持連續支持。在主導產業的選擇上,中央財政將立項權和審批權完全賦予地方的同時,要求各地密切結合實際選取少數優勢特色產業作為立項主導產業,并保持支持的連續性。絕大部分地方都對2008年立項的主導產業進行了兩到三年連續支持,鞏固擴大了項目實施成效。如糧食主產區對糧食產業,貴州、福建對茶葉產業,廣西對甘蔗產業等都給予了三年連續支持。二是抓住關鍵環節,堅持集中投入。在支持環節的確定上,中央財政要求各地針對制約主導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和薄弱環節,對每項主導產業選擇一到兩個關鍵環節給予集中支持。各地結合本地主導產業發展實際,選擇最需要扶持的環節,集中資金予以支持,避免了“平均用力、分散投入、撒胡椒面”等情況。如糧食主產區對糧食產業的扶持集中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環節,遼寧、山西等省對畜牧產業的扶持集中在養殖小區建設環節。三是突出優勢區域,堅持連片推進。在區域的布局上,中央財政要求各地依據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按照集中連片的原則,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各地著重選擇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基礎好、工作積極性高的地區連片推進,發揮了規模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如山東小麥產業項目縣重點在糧食產能大縣內選擇,并向魯西南、魯西北地勢平坦的糧食主產區傾斜。內蒙古支持的38個縣(區、旗)都處于玉米、馬鈴薯、肉羊三大優勢產業帶上,項目區建設比較集中、跨度大、影響范圍廣。
(二)完善體制機制,資金管理更加安全。
隨著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級財政都把加強資金管理作為日常重要工作內容,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了管理機制。一是規范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為了保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規范有效使用,在各地上報項目實施方案后,中央財政依據管理辦法認真進行了合規性審查,并督促方案不符合要求的省份及時進行修改完善。總體上看,絕大多數地方都能采取切實措施,加強科學規劃,嚴格規范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如山東積極創新項目立項決策機制,通過競爭立項、公開評審確定項目縣。陜西對項目縣實施方案嚴格評審,對支持環節過多、實施區域不集中、整合資金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不予通過。二是加大績效考評獎勵力度。2010年上半年,中央財政組織對2009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省級工作情況開展了績效考評,將考評結果和發現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通報,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意見。在分配2010年資金時,中央財政不但對考評結果為優秀和良好的省份給予了獎勵,而且獎勵力度也比往年更大。很多省份在資金分配和項目實施過程中,也都進一步加強了對績效考評結果的運用,通過建立獎優罰劣制度,強化激勵約束作用,確保有限的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如四川在項目資金安排中,取消了考評結果較差的4個縣項目申報資格,對考評結果優秀的縣提高了補助標準。江西不僅把項目實施情況與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分配掛鉤,還與其他有關支農資金的分配掛鉤。三是強化監督檢查。中央財政在赴各地開展績效考評過程中,將實地檢查與查閱文件相結合,選擇部分項目縣實地察看項目實施情況。同時,把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列入2010年強農惠農資金專項清查范圍,重點進行檢查。各地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加強項目實施透明度,組織開展定期不定期檢查,配合審計、紀檢部門和廣大群眾監督等措施,切實加強對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管。如遼寧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對各項目區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糾正。湖北大力推行項目公示制,在項目區設立公示公告牌,并對公示公告牌的內容作了統一規定,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三)加大整合力度,帶動能力更加強大。
2010年中央財政繼續依托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實現以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以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涉農資金整合。中央財政在實施省級績效考評過程中,堅持將資金整合情況作為考評的重點內容,并安排了縣級整合獎勵資金。各地也抓住機遇,從預算編制、資金安排、項目申報等多個環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涉農資金整合,有效做大了現代農業項目,實現了集中財力辦大事。此外,在財政性資金和各種優惠措施的帶動下,社會投入也大幅增加,各種要素持續向項目區集聚,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進一步顯現。如江西要求各項目縣資金整合規模不少于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的數額,全省整合財政性資金10.42億元,帶動社會投入9.85億元,分別是中央財政下達資金的2.6倍和2.5倍。山東把現代農業項目與全省農業重大發展規劃有機銜接,整合省級20多項財政性資金7.1億元集中投向現代農業項目區,是中央財政下達資金的1.96倍。據初步統計,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75億元(不含用于整合獎勵資金5億元),引導各地整合財政性資金216.8億元,帶動各地社會投入300.8億元。也就是說,中央財政拿出1元錢,可引導地方整合2.89元,帶動社會投入4.01元。
(四)加強組織協調,部門配合更加緊密。
現代農業項目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為了密切配合協作,發揮部門優勢,各級財政部門十分注重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財政部主動與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溝通協商,著重做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與部門相關項目的銜接配合,相關工作文件經有關部門會簽后下發,明確對部門相關重點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文件同時抄送各地農口部門。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各計其功,共同推進項目建設。如湖北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吸收省直農口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在項目建設各個環節,財政部門始終堅持與農口部門密切溝通協商,充分聽取部門意見。廣西各項目縣成立了政府領導、農口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領導小組,財政部門主要負責資金撥付管理,農口部門主要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做到了既明確分工,又協作配合。在中央及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使用效益更加顯著,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各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開創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局面。一是轉變了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理念。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從設立開始就明確了抓住關鍵環節、集中資金投入的要求,克服了以往支農資金平均分配、分散使用的問題,支農資金“集團作戰”的能力大大增強,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高。隨著項目實施效果的逐步顯現,這種資金使用方式已經越來越多地得到各地黨政領導的重視、有關部門的認可和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理念正悄然發生著轉變。如內蒙古、湖北等很多省份的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區已經成為亮點工程,中央、省、市、縣各級農口部門都紛紛在項目區召開現場觀摩會和經驗交流會。2010年汛期,江西、湖北等省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防災減災效果明顯,受到了項目區基層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二是為糧食連續增產作出了積極貢獻。支持糧食產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分配重點。中央財政明確要求糧食主產區用于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的資金不能少于中央財政下達資金的50%,鼓勵非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從執行情況看,糧食主產區都能貫徹落實這一政策要求,吉林、黑龍江等省將中央財政資金全部用于支持糧食產業,非主產區中也有近一半把糧食產業作為立項主導產業。據統計,2010年,各地在支持糧食產業方面投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達37.3億元(超過專項資金75億元的一半),整合財政性資金115.5億元,帶動社會投入53.5億元,為全國糧食產量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七年增產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四川玉米項目區新增產量6.3萬噸,帶動項目縣玉米產量增加27.6萬噸。遼寧水稻項目區實施渠系節水襯砌工程,節約耕地近1萬畝,按畝產量580公斤有機水稻計算,增加糧食580萬公斤。三是推進了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各地畜牧、水產、果品、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逐步得以解決,主導產業規模日益擴大,產業地位快速提升,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有的在國內乃至國際都具有一定地位,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和靚麗名片。如陜西生豬養殖項目區出欄量達到528.6萬頭,比項目實施前增加122萬頭,增長30.0%。浙江蝦蟹養殖項目區優質水產品新增產值3.92億元,帶動全省蝦蟹養殖產業產值年遞增8個百分點。重慶柑橘項目區開展冷鏈儲運技術示范,生產的NFC橙汁填補了國內空白并熱銷于北京、上海等市場。湖南通過扶持油茶項目,2010年新增油茶171.71萬畝,全省油茶面積達到了1837萬畝。四是帶動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隨著優勢特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和農業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項目區農產品的產量、品質和附加值不斷提高,示范帶動能力明顯增強,農民經營性收入明顯增加,項目建設直接帶來的就業機會還提高了農民務工收入。如江西柑橘項目區受益農戶近23.5萬戶,增加直接經濟收益10億多元,實現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269.9元。陜西蘋果項目區受益農戶7.42萬戶,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僅蘋果一項就達到5060元,比項目實施前增加1117元,增長28.33%。安徽肉禽項目區受益農戶2.4萬戶,增加農民就業1.6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2074元以上。
- 上一篇:區長在解放思想趕超跨越專題會講話
- 下一篇:公司會計內部監察體系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